西石河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年间(1753-1620年),孙姓至此定居,村立石河南侧,故村名以河得名,后因两村同名,以方位区别,该村居西,故得此称。政区人口 位于804省道以北,2005年耕地面积1422亩,居民224户,697人。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458万元,人均收入5151元。 ,,西石河村行政区划……[详细] |
蓝村五里村 村庄由来 蓝村在县城西26公里处。是即墨市四大集市之一。蓝村镇驻地。地当胶济、蓝烟两铁路的衔接处,是胶东半岛铁路交通的枢纽。公路有班车通青岛、即城、郊县、平度等地。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孙氏由云南迁至栾村。栾村,系因附近盛产栾树而得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德,,蓝村五里村行政区……[详细] |
河南薛村 河南薛村位于王台镇驻地西南1.6公里处,204国道西侧,地处半洼半岭,是王台的南大门,村域东西长2公里,南北长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 相传,明初,薛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座落于河南岸,故名河南薛村。该村有耕地面积932亩,其中林地面积779.5亩,现有户数203户,人口,,河南薛村行政区划……[详细] |
东曹家村 村庄由来 明末,曹氏由山西迁此建村,故名曹家,1982年为避县内重名改为东曹家村。政区人口 东邻陈家村,北距小莱路2公里,西距水展路3公里。全村共198户,总人口618人。有耕地1578亩,果园面积145亩,新发展高酸苹果93亩。200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经济状况 200,,东曹家村行政区划……[详细] |
南阡三里村 村庄由来 南阡在县城东北31公里,店集河北岸。据《南阡万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万氏由云南乌沙卫“乐歌屯”迁于此地立村,因地在古阡村南,称南阡。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村分四个里,分别称南阡一里、南阡二里、南阡三里、南阡四里。 政区人口 全村总面积2585.,,南阡三里村行政区……[详细] |
东庄村 东庄村位于泊里镇西南8公里处,村北紧靠204国道,村域东西1公里,南北3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67亩,林业面积405亩。该村拥有胶南市最大的板栗园,生产的板栗多为外贸部门收购出口,东庄村还拥有大面积养虾场及滩涂。 据传,元末崔姓从今张家楼镇原崔家寨迁此立村,村址座,,东庄村行政区划,……[详细] |
西尉家庄村 政区、人口 (东经120°24′12″、北纬36°40′10″)位于镇驻地西南3公里处。清乾隆年间(1736——1795),莱阳县中荆中宋兰村尉玉,分家时于此处购地200亩,分给六子尉国玺,定居后,指姓氏名村尉家庄,因东去不远有位家庄“位”、“尉”同音,1981年9月依其位置更名西尉家,,西尉家庄村行政区……[详细] |
大河流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刘乙贯从高密城律迁来立村,村内有泉,水清而旺,长流不止,因而命村叫“大河流”,以示流传万世兴旺发达。 政区人口 位于胶州市西南部,离张应镇驻地6公里。村西是工业集聚区,村后是胶诸公路,北邻大朱戈村和王子山村,东邻高山沟村及安家沟村,,大河流村行政区划……[详细] |
窝洛子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名窝洛庄。相传建村时雅称“卧龙庄”,以求吉祥。因地势低洼,遂被叫成窝落庄。演化为窝洛子。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北部,西临横沟村,北为山寺村,东边靠临洋村,南边是市买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51人。,,窝洛子村行政区划……[详细] |
古 岘沙 岭 村村庄由来 明天文启年间,于彩由管庄至此建村,因村旁有一沙岭,取名沙岭村。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古岘沙岭村。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6华里,平古路以南,东邻西河村、西邻东湾上村、北邻六曲店子村、南邻乔戈庄;耕地1287亩,村民180户,626人。经济状况 ,,古岘沙岭村行政区……[详细] |
程家寨子村村庄由来 相传元朝,董建力与程玉会至胶莱河捕鱼时,见此地风水好,削树枝为楔插入地上做标志,后搬此居住,取名程家寨子,后简称寨子。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恢复程家寨子之称。 村庄人口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部8公里处,东靠前双丘村,西邻万家庄村,南隔胶莱河靠高密市胶河镇杨家,,程家寨子村行政区……[详细] |
后东城村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年间,汪先福祖先到此安居建村,继之迁来、吕、王、宫、于等姓搬来居住。村名的起源据说时在村南要建县城。因水源缺少,未能建成,因此命名为后东城村。 政区人口 该村位于即墨市城南部。距县城八里,居青烟公路与城阳公路交叉处,“绰号八里叉”。南临前东城村,北靠国家泊,,后东城村行政区划……[详细] |
北岔河村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年间,乔姓由云南迁徙来此并立村,因所立村前,有中岔河、南岔河二村,且此两村示为乔姓为主,故取名为北岔河。 政区人口 该村位于七级镇政府驻地之西北,大沽河东岸。南与中岔河(现为南岔河,因南、中岔河已并为一村)西隔大沽河与平度、胶州市相望,北依流浩河,东与本镇,,北岔河村行政区划……[详细] |
程家疃村 村庄由来 在营上北偏东7.1公里处。据传:此村原为谭姓所居,明嘉靖时(1522~1566),被诬造反罪,谭姓18户全被抄斩。事后,程姓兄弟3人迁来此地定居,改称程家疃。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839亩。2006年,全村共有131户,总人口为4,,程家疃村行政区划……[详细] |
柏乡三村 柏乡三村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00亩,河滩、林地2000多亩。 该村充分利用胶河水资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蔬菜种植区,生产的胶河大白菜、大西洋土豆,全国闻名,是国家农业部认可的无公害农产品,先后销往日本、韩国和国,,柏乡三村行政区划……[详细] |
前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由云南迁来建村。因原社生自然村发展有集市,四、九日在前街逢集,故取名社生前集。 村庄人口 村庄位于温泉镇东北部,东邻社生东崖村,后邻社生后街村,总面积1200亩,其中耕地面积830亩,现有村民276户,830人。 经济状况 近年来,村庄积极探讨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前集村行政区划,……[详细] |
徐官庄村 徐官庄村位于海青镇驻地东南1.8公里处。全村现有耕地780亩,居民120户,人口418人。 据《徐氏支谱》记载,明正德年间徐党率子徐百显、徐百著、徐百明,由今大场镇凤墩村迁此立村,因耕种官田,故名徐家官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名徐官庄村。全村以徐姓居多,约占90,,徐官庄村行政区划……[详细] |
史同庄村 村庄由来 明朝万历年间,史姓祖先由四川迁入本村,取名史家同李戈庄,建国后改名史同庄。 村庄简介 村庄位于白埠镇驻地东约2.5公里处。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0亩,全村65户,农业人口225人。经济状况 该村以种粮为主,发展桑蚕大户12户。有稳产高产田500余亩,亩均,,史同庄村行政区划……[详细] |
李家沽村 村庄由来 明成化元年(1465年),兵部司马李山由昌阳卜居西南乡北崮迁此建村,仍以祖籍村称谓,后剩风沙之害大部居民迁走只剩下十八户,改名十八户李家,村庄扩大后改为李家崮,后演化为今称。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同三高速路东。东邻前刘家村,西靠孙家沽村,南连院道村。2005年,耕地面积609,,李家沽村行政区划……[详细] |
掖杖村 村庄由来 村东北处烟台山与村北处挺挺石山岭相接,烟台山好似一位老者,挺挺山岭像一拐杖,在老者的掖下,为此取名为掖杖。 村庄人口 该村位于温泉镇东南部,座落在烟台山西南脚下,距温泉镇政府驻地4公里,紧靠泉海路。总面积为706亩,其中可耕地为556亩,有村民130户,人口374人。 经济状,,掖杖村行政区划,……[详细]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