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村
地名:新源村 | 隶属:石湖荡镇 |
行政代码:310117116 | 代码前6位:310117 |
长途区号:021 | 邮政编码:201600 |
车牌号码:沪 | 行政级别:村 |
新源村位于石湖荡集镇西南侧,东与东夏村接壤,南至园泄泾与洙桥村隔江相望,西至青松港与青浦小蒸为界,北至石湖荡港与泖新村为邻。2004年,撤五村、古场村建新源村。有娄村、外巨、张家港、南荡湾、北荡湾、蔡家头、杨家角、头陀港、泖田新村(1978年新建)、三家村等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组成,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耕田面积233公顷、粮食常年单产9875公斤,2006年末,有553户,1496人。境内有沪杭铁路穿越村北部,闵塔路横贯村的中部,广庵路纵向与闵塔路连接。 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后,废除民国时保甲制,建村政权组织。头陀港、娄村、外巨等建头陀港村;张家港、南荡湾、蔡家头、杨家角等建杨家角村,隶石湖区古松乡。 1953年4月,农业生产组织互助合作组。1954年,互助组相继合并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头陀港村建五一初级社,杨家角村为联合初级社。1956年2月,联合和五一初级社合并为五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12月,松江县撤区并乡建古松大乡。1958年9月,古松乡建先锋人民公社,采用军队编制,公社设团,以下设片为营,原陀头港村为8营3连,外巨、张家港为2营6连,娄村、南荡湾、蔡家头、杨家角为2营5连。同年12月,先锋人民公社易名古松人民公社。1959年3月,撤销军队编制,8营3连、2营5连、6连划并为五一大队(原高级社名)为基本核算单位,下设娄村、外巨、张西、张东、南荡湾、北荡湾、蔡家头、杨家角、头南、头西、头中、头东等12个生产队,共有343户,1288人,有耕田2500亩,粮食常年单产500公斤。 1968年,从原古松、五一两个大队划出部分生产队建古松公社种籽队。1976年易名种籽场,下设头西、河南、西南湾、泖北、泖田等5个生产队,共有140户,430人,耕田面积505亩。 文革期间,各生产大队行政机构改称革命委员会,各生产队设政治、生产和贫下中农协会三套班子,1970年1月,复原一套行政机构。1981年,五一大队易名为五村大队。 1984年4月,松江县实施政社分设,古松公社增设古松乡,五村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种籽场为古场村。2004年5月,撤五村、古场村建新源村。 新源村传统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二麦、棉花、油菜等作物根据各户需要种植,一般很少出售,1968年,各生产队试种棉花,嗣后每年轮作,1994年停种。 新源村村办企业始于1964年,先后创办五一砖窑厂、机电厂、胶木厂、景泰兰厂、上海电动工具厂、华松电器厂、丝围厂、吸塑厂、菌种厂、纸袋厂、五金加工厂、注塑厂、佳爱电器厂、麻条厂等。1981年完成总产值100多万元,税利20多万元。1991年完成总产值120万元,税利24万元。1993年,大部分企业停产和歇业,余下3个企业完成年总产值40万元,税利8万元。1997年改制为民营企业。 1955年,开始发展家庭副业。1956年,全村基本上每户都织草包出售。 1964年,发展集体副业,全村创办养猪场14个。1971年,发展蘑菇场15个。1985年,办淡水养鱼场2个。 1983年,部分农户翻建楼房,到1994年,全村村民全部完成翻建,人均住房面积30多平方米。 1983年起,改造乡村道路,到2006年先后共改造道路10条,其中水泥路面5条,总长3000多米,柏油路5条,总长度5000多米。 1993年全村饮用自来水。 1995年起,村民开始安装家庭程控电话,至2002年基本普及。1998年开始安装有线电视,到2006年,有60%以上村民收看有线电视。 1994年,创建老年活动室,2004年,投资108.9万元。改造老年标准化活动室7间,占地3000平方米,内设茶室、棋牌、阅览、影视、健身和中心卫生室等。 2006年,村、组集体经营收入325.1万元,家庭经营总收入898.9万元,可分配净收入总额906.6万元(其中农民务工收入433.2万元),人均分配8606元,劳均14613元。年内享受农保退休365人,小城镇保险退休13人。 2000年被评为区“文明村”。2003年,被评为“市文明村”、“区文明”。2004年,被评为市“卫生村”区“村民自治达标村”。 2005年,续市“文明村”、区“敬老村”、“三峡移民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获市“五好村党组织”、区“先进村委会”、市“安全小区”、市“市容环境卫生整洁村”和区“五四”特色团组织。
[以上内容由网友"Maria"分享。]
以下与新源村相关信息:
以下新源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