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山并不高,山上绿树葱茏,京西著名的黑龙潭和龙王庙就在这里。画眉山上产黑石,质地细腻,称为黛石,金朝时曾采黛石为宫女画眉,故此山被称作画眉山。据红学家分析,当年曹雪芹给林黛玉取名,也是受了画眉石的启发。曹雪芹当年在白家疃小石桥附近居住时,正是写《红楼梦》的时候。《红楼梦》第三回,在写到宝黛初次会面时,宝玉问了黛玉的名字以后,又问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又据《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更妙?”宝玉见到黛玉时,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她的眉、目:“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她“眉尖若蹙”。而画眉要用黛石,黛石就是黛玉。可见,由于黛石诱发,曹雪芹才酝酿出“黛玉”这个富有性格特点的名字来。画眉山的黛石又因其“磨之如墨”,故能制成墨和砚台。据研究北京西郊的史地专家张宝章先生介绍,黛砚虽不如端砚之坚硬精致,却也玲珑剔透,古色天香,特别是它乃黛石雕成,更让人浮想联翩,爱不释手。画眉山还有一段传说。明洪
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病逝。由皇长孙朱允炆在南京继位,后来被称为建文帝。当时镇守北京的燕王、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对侄子做皇帝心中不服,仗着自己实力雄厚,发动“靖难之役”,历时4年,把建文帝赶下台,自己做了皇帝,并迁都北京,史称明成祖,年号永乐,因此又叫永乐皇帝。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多种说法。有说当时南京城破时投火自尽;有说建文帝逃到西南一带当了僧人,也有说法认为建文帝远逃海外,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还有一个说法,说建文帝被押到北京后,逃到了温泉画眉山。明成祖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率兵追到画眉山。山上僧人见朱棣眼含杀意,有意保护建文帝,便用手往太舟坞村东一指说道:“画眉山在那儿,这儿是黑龙潭。”于是明成祖率兵跑到东面的山上搜了一通,垂头丧气地走了。后来建文帝就一直住在黑龙潭的龙王庙里,死后就埋在庙南的山坡上。因此,画眉山多年来又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现在的画眉山已成为北京市卫生局的疗养院,山上的龙王庙已确定为北京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舟坞村东的小山也叫画眉山,山上亦有黑色的黛石。山不高,像一只黑色的乌龟趴在那儿。人们传说,清朝皇帝作梦梦见西北天空一片红,认为那里有人要争夺皇位,便派人在此山上修了一座玉皇顶,压住山头。此庙不大,只是一座三合小院。北房为正殿,供奉着玉皇大帝,两边是厢房。院内有一口大钟,有一棵大柏树和一棵高大的龙爪槐。老人们还记得,上世纪四十年代,-军队在山上修建炮楼之前,这里还有已经倒塌的院子。以后,村里人盖房不断地从山上刨石头,山也变得越来越矮了。而画眉山前还有一座大庙,即远近闻名的药王庙,前后三层大殿,第一层是茶棚,第二层是药王殿,第三层是三皇殿。三皇殿里供着一个穿衣的,两个披树叶的,应该是尧、舜、禹三皇吧。药王殿里供奉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还有上千册药书,五十年代用来烧火点炉子都烧光了。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直径一米多,六十多米高。还有一棵高大的楸树和一棵柏树。据说还有两块石碑,已被埋入地下。每年四月庙会,也是十分热闹的地方。现在殿宇已拆毁,改建为太舟坞村小学。原留下一口铜钟,后被村里人砸碎换了锣鼓。小画眉也只剩下一座光秃秃的小山。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