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20处名胜古迹
南宁古称邕州,自唐代开始筑城,城墙高三丈一尺,厚二丈五尺,内外砌青砖,中填黄土。城区方圆4.5公里。南宁从晋代大兴元年建晋光郡算起,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
南宁规模较大的古城墙有两处,一处是唐朝时期修筑的,一处是宋代建置的。唐城墙简陋,城基均为泥墙慈竹,因之现南宁还遗留有“古城路”的地名。宋城墙为砖石结构,城墙高9.6米,宽为7米,明代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又增高1米,所以高度足有十米多。从20世纪初开始,城墙被逐步拆除,到1956年,古城墙被全部拆除。直至2004年,在邕江大桥北岸东侧发现一段仅存的古城墙基112米,并加于保护,成为南宁一景。
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但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 年)知州任粹重修已有记载。现存的伏波庙,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有钟鼓楼、牌坊、前殿、回廊、中殿,基本保存完整
从当阳街一直通到民生路,长约300多米。屋宅却多为四合院式的老屋,宽深古雅,静谧幽深,颇具特色。金狮巷里还有一段北宋古护墙,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苏忠勇祠”、“府城隍庙”的遗迹,原为北宋时邕州署衙门所在地,被誉为“邕州守护神”的北宋邕州知州苏缄在此英勇献身。
位于柳沙园艺场三分场内,南宁市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确立为明朝建筑,但庙内文字记载为“狄青征南蛮”后建此庙。也就是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已有959年的历史,抗战时村民多次配合国民党军队以滕村为据点击落日寇飞机,阻击日军在柳沙滩的登岸入侵,所以北府庙既是文物古迹,亦是记载着南宁人民抗击外侮之圣地。
始建于元初的文物古迹——望仙岩古岩洞庙,距今730多年,望仙岩是武鸣古八景之一,是武缘县与起凤山、黄道山等齐名的古代名胜之一。望仙岩位于武鸣县太平镇琳琅村,古庙建在自然形成的岩洞中,洞庭宽广,自成寺庙,正中立塑玉帝、释迦牟尼佛、孔子三教圣像,其下平台是由雕刻有龙、凤、虎、象、龟蛇、鸟兽、莲花等图像的100多块料石围砌而成的半圆形平台。据说过去100多尊神像立于台上,旧县志中也有关于仙岩的记载:“仙岩山山半有岩,宽阔轩爽,岩中神像百余,相传前明时夜半自来,村人祀之甚有灵应。”
位于横县海棠公园内,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桥长30米,高9米,桥面宽1.8米,土石结构。海棠桥横跨香稻溪,犹如“长虹饮涧,灵鳌架空”,是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绍圣四年(1097年),北宋词人秦观遭贬谪编管横州,曾于桥畔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词句,海棠桥因此得名。
秦观离世后,横州人民陆续为他重修了浮槎馆 、海棠桥,修建了淮海书院、海棠亭、浮槎馆等,只可惜大部分古迹荡然无存,惟有海棠桥至今依然保护完好。1988年在海棠公园内的原址上仿古重建怀古亭、海棠亭、秦观像等景观,使得这里古韵犹存。
位于宾州古城南街与三联街交接处,是宾阳县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南桥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部用料石砌成。桥面铺垫石块,桥栏每边有13根石柱,14块石板,各雕刻有一幅精美图案,桥墩上嵌有一对雌雄螭兽石雕,图案逼真。桥墩上嵌有雌雄螭兽的古桥,在国内唯独宾阳南桥。
古辣蔡氏书香古宅位于宾阳县古辣镇蔡村。明朝正德年间蔡家在这里购置地产建起了古宅,由于战乱以及各种原因古宅被毁,蔡凌宵于清咸丰九年重修。古宅是典型的清代砖瓦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有房189间。主体建筑为三进式格局,正厅最高二厅三厅渐次递减,各厅之间左右均有首廊连接,中间有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墙体为双层砖结构,外墙为清砖内墙为泥砖。主要由蔡氏书院、蔡氏书香古宅群、小金洋楼、洋房及其附属建筑所组成。古宅建筑风格庄重典雅,保留有岭南的传统特色,是研究明清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亦具备开发旅游业的价值。目前是AAA级景区,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
位于七星路一巷25号,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曾于清雍正、乾隆、咸丰年间数次修葺。该祠是原古城村曾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的宗祠,该祠按旧品官制中级官员的家庙三进三开间,三阶台阶格式规定建造。该建筑的柁墩、斗拱雕刻精细,据说是南宁市保存年代较早的古建筑之一。2004年南宁市文化局公布为南宁市文物点。
位于南宁市罗文大道罗文村内的韦氏祖屋。据调查和族谱记载,该建筑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韦氏的第九代曾任云南曲靖知府韦学修,仿云南地方的建筑特色和知府官署格式所建;祖屋曾于乾隆四十二年、道光一十七年和1981年重修;该祖屋的三进二井均为明代所建;此外在第三进后面现存的二进为清代加建。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