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处除“三山”、“八刹”之外,更有“十二景”可供玩赏。昔人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其千般诗情、万种画意足以使人心旷神怡。此十二景依序为: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雨后山洪、水谷流泉、高林晓日、五桥夜月、深秋红叶、虎峰叠翠、层峦晴雪。
出七处宝珠洞南门,沿盘山曲径上行片时可达虎峰绝顶。居高临风远眺,京城之内如画美景便倏然扑面而来。西望高山峻岭,重重叠叠不计万千;南瞰永定河水,蜿蜒如带,脉脉东流;东看千古故都,薄云浅雾之中,惟其危楼高塔之姿雄奇可见;畅目北向,则万寿山殿阁如画,昆明湖明镜一方,玉泉山塔直竖明烛。徐徐环顾,但可发见,京城所处正是东滨大海、南阻长河、西倚太行、北据长城,颇具襟心带河、虎踞龙盘之象。江山多娇如是,不禁华夏子孙遐思万千。
八大处之春确以春山杏林之美为最。当春之日,虎头峰下万杏齐发,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铺天盖地,恰如瑞雪纷飞,满眼皆是。只惹得蜂蝶如醉、游者如痴。此景此情正如昔人所咏:“举目虎头峰,迤逦皆红杏。春山施薄粉,望之若仙境。”
仲夏清晨,雨后天气湿润时,常可见如素如练的云雾飘浮于三山之腰,似断还连的画中之境。注目静观,或自峰后绕于岭前,或从石隙游出升腾;有时凝固不甚流动,有时行走又很疾速。翠微山、虎头峰间凝然不动者居多,卢师山青石黛树中则流走如飞者众。概山势高低不同所致。
三山之中,卢师山位居东北。平坡、翠微二山较高,因而日落较早,而卢师却日落独迟。所以流霞落日之美则不得不让于卢师所专享。且当山影遮断西面山坡时,东山卢师就愈发显得光明非常。峰影参差,岚光浓淡,于半明半暗之中,更加使人感到自身如在画中。
崔涂的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范成大的诗中有:“子规声里雨如烟”。读此类诗句不禁使人心驰。然而西山八大处山林之中确有此景。每当暑夏,寺外林中杜鹃不时长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之声,凄婉惊心已极,且不分晴雨,不舍昼夜,闻之则使人不禁泪下。山中雨景即可入画,再加此鸟啼不绝口,真不啻一幅有声有色的动人画卷。
三山之下,自同济桥起,由北向南有一水道名柳溪,为三山各水流汇集之处。每逢雨后,山洪突发,柳溪即成大河,汤汤不息。而高山之水流入谷中,则成瀑布,声若洪钟。大悲寺北谷,三山庵南谷均有此景。而秘魔崖之水瀑为最甚。这便形成一派惊心动魄的水体景观。昔有“高亭开大,此乐谁与比”诗句赞此。
八大处山林古刹之景固然很美,但却因水少而令人遗憾。灵光寺和龙泉庵虽有泉水汇而为池,但山涧之中却略显干涸。只有到了夏秋天作大雨时,各山谷方随之现出不息之水流。泉流亦随雨量多寡而变化。且山谷之中林木茂密、浓荫宜人。树下巨石形貌各异,有的如床如枕,有的如凳如几,人到此间或卧或立,或坐或倚,静静谛听流泉呜咽之声,真恍入清凉世界,早经忘却人间一切烦恼之事,弥天暑气也顿然消去。赏玩水谷流泉绝佳所在有三,其一为三山庵北谷,该谷树木茂密,大石嶙峋,泉流有声,清洁无比。游山男女士子常赤足流泉之中作半日之冲濯,凉意入心,快慰已极。
其二是“四照谷”,位于大悲寺北,此谷流泉最盛,树也茂密。其石块较三山庵北谷更大,南北数十丈间均很幽雅。谷南有一巨大石坑,水盛时可流其中;谷北有一“石床”,“床”下泉流潺潺,叮咚有声。其三是秘魔崖谷。位在秘魔崖西,发现水井处便是佳境。此处西临山,东接谷,大石庞然,古木蓊郁,中间流泉终年不绝。此间橡树均高数丈,蔚然成林,实为他谷所不及。
出秘魔崖,沿证果寺门前小盘道下行至南面水井,此处树木成林,茂密非常,且均高大参天。日出东坡,光照林梢之时,愈发觉得明暗浓淡别有意趣。唐诗所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似不啻此处之景。其林气之清新,环境之幽雅,古木之虬屈,日光之闪耀真令人有一种不可思议之快慰。
八大处原有五座较有名气的桥。一为长安寺的长安桥,二为西山饭店的翠微桥,三为救世军的绿板桥,四为柳溪北端的同济桥,五为三山庵下的万善桥。此五桥南北相望,形如贯珠。每当明月中天,或徘徊信步,或倚仗独处,夏则听泉,冬则看雪,观谷陵之苍茫,望长空之皎洁,别有一番清静气象,正可谓一轮高悬,万念俱清。昔人有诗曰:“小桥步月乍惊秋,四望青虚景更幽。几处流泉喧石底,一轮明镜水中浮”。
此为八大处一大胜景。霜秋一到,三山之上的黄栌树、火炬树、元宝枫以及柿子树、核桃树和山花椒等等,黄时薄山碎,金迎风闪烁,红时又如二月鲜花处处流丹。加之橡树、青松翠柏,赤橙黄绿交相映衬,景色分外迷人。
虎头峰委实并无险峻之概,唯有层层巨岩石质骨露,峭然突起,却也十分引人注目,春夏之际,峰下翠柏层层叠叠、蓊蓊郁郁、莽莽苍苍、生机勃勃煞是可爱。实为西山诸峰中不可多得者。
“西山晴雪”为燕山八景之一。然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亦属西山之脉,此处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殿塔俨然。冬日瑞雪初霁,一派银装素裹,气象何止万千。只引得无数游人欣然往来,踏雪寻幽,摄影留念。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