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壮族纸马舞

莺莺子2023-09-29

壮族纸马舞

纸马舞是广南壮族节庆和丧葬祭祀时所表演的民间传统舞蹈,又名跳纸马。流传于广南县北部地区壮族村寨,与壮族人民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紧密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和民族艺术研究价值。

纸马舞是壮族先民生产生活和民俗信仰的缩影,因其节奏性很强,热烈粗犷,原始古朴,时如征战状,时又嬉戏。整个舞蹈有征战、嬉戏、行走、打架、打滚、踢脚、刨地、奔跑、跳跃、嘶鸣等成套动作。

纸马是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再以纸裱糊绘制而成。纸马有头有眼有耳有嘴有身有尾却无脚。舞前,舞者从纸马的腹部空心处钻入,把纸马套在腰间,双手提着纸马的腰作舞。参加舞蹈者,多为8名成年妇女。其中,舞纸马者两人,舞大刀者两人,舞小刀、舞鬼面具、舞手巾、舞狮子者各一人。

舞时,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为基本动作。每当左脚起跳时,右脚向左前方侧跨步,右脚起跳时,左脚向右前方侧跨步。跳到第三拍子时,跨步的掌还要在地上点两下。在绕场跳动时,戴鬼面具的舞者应与前后的舞者互相照应,起跳的左右脚和步伐都必须一致。舞蹈中,马对马,狮子对手巾,鬼面对小刀、大刀对大刀,作互相拼斗动作。舞纸马者,还要依从步法、节奏、有节拍地左右摇动马头,让两“马”作互相咬、踢、厮斗。舞场上马铃叮当响,灰尘四处扬,真如在战场上打斗一样。

马关县的壮族跳纸马舞,一般由二人或者一人来跳。舞者双手提着套在身上的纸马,围着死者的棺材舞蹈。其动作以抖、踢、跳、转为主,摹仿着马抬头、摇尾、踢脚等姿态绕圆圈。

旧时纸马舞的活动主要是在祭祀时跳,偶尔在节日欢庆时跳。舞者都是上了年纪的妇女,男子和青年女子不跳。纸马舞还伴有鬼脸、刀、手巾、佛尘等表演内容。

纸马舞最早的伴奏乐器是马铃铛、鼓、钗、锣打击乐器,后来作为娱乐性的纸马舞加入了民歌小调,以及自制的三弦和四胡为其伴奏。

过去,只允许上了年纪的妇女和男子跳纸马舞,如今,纸马舞已发展成群体性、娱乐性的集体群舞,不论婚丧嫁娶、喜庆节日、迎接宾客或自娱自乐,都可以跳。舞蹈规模也由几人的舞队发展到几百人规模,纸马已变成彩色布马,更讲究装饰性和美感,深受壮族群众的喜爱。

据记载,纸马舞传承历史可追溯到宋朝,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宋朝年间,在特磨道(广南)北部地区的者兔、者太、底圩流传一个鲜为人知的“纸马舞“的故事。很早以前,九龙山脉称为“博吉金神山”流出九条河水贯穿壮族村寨,浇灌着万余亩良田后流入珠江,成为珠江流域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万山鼻祖,江河之源”。河水流域一带,有个村庄,叫底龙村,那里青山碧绿,河水清澈,村里有一户孤苦伶仃的穷人家,母亲守寡,儿子庆丰为爸爸在世的时候欠下了财主的债务,本利盘剥,还不起债,母亲只好叫庆丰给老财主打工抵债,为老财主家饲养了一匹马。老财主每天让庆丰割马草喂宝马,庆丰为人勤快,一边割草喂马,一边侍弄自家的一亩土地,与母亲相依为命。

十几年来庆丰与财主家的宝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挨打挨骂,庆丰总是把事情的经过告知宝马,宝马总是表现出同情,时常用头靠到庆丰的肩膀,留着眼泪,唉声叹气。突然有一天,老财主赶走了庆丰,不让庆丰干活,财主把饲养十多年的宝马卖给远方的另一个财主。谁知,老马识途,这匹宝马被多次牵去后,几次挣脱缰绳跑回庆丰家。远方老财主一怒之下便把宝马又卖给另一个财主,以后又转卖好几次,可是无论转卖到什么地方,不管买马的财主喂什么好的饲料,只要买马者一不留神,宝马又跑回庆丰家中,每次它一回来,总是在九龙山流域一带长声嘶叫,声传数里。

由于宝马一路嘶叫,感动了天地神灵,护佑了九龙山流域一带的壮族村寨,年年风调雨顺,家家粮食丰收,四季平安。邻近九龙山的十二个自然村的人们认为这匹宝马如同神马下凡,便筹款把这匹宝马买下来,由庆丰饲养,直到宝马老死了才隆重地将它葬于九龙山后山。为了纪念这匹神马下凡,每年春节期间,九龙山流域一带的壮族村民就用竹子编成马型贴上花纸,一起跳纸马舞作为欢庆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家家平安幸福的活动。久而久之,成为现在九龙山一带壮族村民的民间活动——跳纸马,也是者兔乡每年壮族“三月三”活动不可缺少的民间项目活动,吸引着各民族的共同融合,深受各民族的喜爱。

壮族人民认为,无论是喜乐哀怨,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人神合一的,而且是可以感知到并实现人神之间的彼此沟通,从而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愿望,维系民族生存发展。因此纸马舞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它是集舞蹈、音乐、服饰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壮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其积淀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勤劳自食,向往自由、美好的信念,也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之间团结共进的友好见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