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北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2)

文星2024-07-28

1939年7月初到8月下旬,日军集中5万余重兵,在第一军司令官梅津指挥下,分九路对晋冀豫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九路围攻”。敌人在这次“扫荡”中,占据了根据地的大部县城,控制了邯长、平辽等路,因而一二九师继反“扫荡”作战之后,即分遣一部分主力结合地方部队、游击小组,组成游击集团,在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参加下,主动向敌占据点出击。以冷枪、地雷、破路、割电线等多种办法削弱敌人,以求在长期作战中积小胜为大胜,并寻求战机,打击敌人,打破敌人的分割。邯长大道上的“破击”战,虽没有较大的战斗,但就是这种军民结合的游击战,却搞得敌人坐卧不安、十分恐惧,万般无奈,只好于12月22日开始全线总溃退。

1940年4月11日,为了统一太行、太岳、冀南三区的领导,成立了以邓小平为书记的太行军政委员会。11日至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战略方针的指示,在黎城召开了太行、太岳、冀南地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史称黎城会议)。这是抗战以来华北地区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边区历史上的第二块里程碑,它标志着边区创建大业的条件基本具备,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任务即将全面开展。6月,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从辽县桐峪镇迁驻涉县常乐村。

12月4日,一二九师部队迁驻涉县城西北的赤岸村。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打击其“囚笼政策”,并戳穿国民党顽固派关于“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举行一次以破击正太铁路为中心的对华北敌占交通线的大破击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日本侵略军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交通破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一二九师在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的破击和反“扫荡”作战中,取得了辉煌胜利。全师进行大小战斗529次,毙伤日伪军7500余名,俘日军官兵70名、伪官兵410余名,破坏铁路240余千米、公路500余千米,击毁飞机4架、汽车47辆,炸毁火车头2个、火车2列、铁轨58万条、枕木26万余根,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弹药,还缴获了大批文件、药品及其他多种军用物资。日军控制下的正太铁路在1个月之后、平汉线在半个月之后,才勉强通车。

为了适应敌我斗争日趋深入和环境愈加艰苦困难的形势,充分发挥各阶层人士的抗日积极性,加强政权建设,推进根据地各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建议,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于1941年7月7日在太行辽县桐峪开幕。在这次会议上,鲁西33个县划入晋冀豫区,临时参议会遂改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选举共产党参议员申伯纯为议长,国民党参议员宋维周、邢肇棠为副议长。这个按照“三三制”原则经过选举产生的临时参议会选举了边区政府委员,组成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选举杨秀峰为边区政府主席,薄一波、戎子和为副主席。制定了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及各种基本法令。从此,晋冀鲁豫区有了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

1942年~1943年,为了战胜自然灾害,改善生活条件,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中共太行分局、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领导机关,根据群众的要求和当时的条件,召集涉县抗日政府、河南店区政府以及王堡、赤岸、河南店等8村干部,共议如何利用清漳河为民造福的良策。会上,一二九师、边区政府等领导机关决定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兴修漳南大渠。

漳南大渠工程于1943年2月24日正式开工,到6月底,主体渠道已基本完成,因日寇5月大“扫荡”暂停下来,粉碎“扫荡”后,工程继续进行,于1944年4月5日全部竣工,顺利通水。大渠首起下温村,流经王堡、赤岸、会里、沿头、河南店、南庄、茨村,尾至庄上。渠宽1.5米~2.1米,深1.5米,全长近15千米,受益村8个,2000多户的3500多亩旱地变为水浇田。

在整个修渠的过程中,一二九师、边区政府、太行区党委等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仅每人每天节约2两小米救济灾民,还利用空闲时间到工地上干活。《刘伯承回忆录》中写道,有一次邓政委感冒了,天又下着小雨,可他仍坚持和民工一起抬石头。由于大渠位于漳河的南边,故命名为“漳南大渠”。当时群众还编了一首顺口溜:“水流南山头,吃饭不发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流”,至今仍广为流传,深深地表达了涉县人民对党和八路军的感激之情。

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也已经结束,但此时的蒋介石却加紧战备,命令阎锡山集中十九军的六十八师,暂编三十七师,六十一军的六十九师及第二、第六纵队等部2万余人,在日军十四旅团掩护下,向我上党地区进攻,打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反共内战第一炮。 为了坚决揭穿国民党的内战阴谋,配合毛泽东主席在重庆的谈判,晋冀鲁豫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进行上党战役。

1945年9月7日,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在司令部驻地涉县赤岸村发出了上党战役第一号作战基本命令,随即率指挥部离开赤岸村亲赴上党前线。 9月10日凌晨2时,上党战役打响了,战斗至10月12日结束,历时1个多月,先后经过夺城打援、围城打援和追歼逃敌三个阶段,共歼灭国民党军13个师35万余人。缴获山炮24门,轻重机枪2000多挺,长短枪16000多支,这次战役中,涉县、偏城县参战的民兵自卫队达3000多人。此役给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部队来了个“一锅端”,给毛泽东主席在重庆的谈判以很大的支持,迫使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主张,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国民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然而,“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便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变本加厉地扩大内战规模,直接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已增达80万人。蒋介石的首要战略目标是抢占平津、夺取东北。刘伯承指出,三条铁路干线——津浦、平汉、同蒲都连接东北,三条铁路不通,会使东北孤立。这三条铁路干线,晋冀鲁豫军区占两条半。因此,晋冀鲁豫军区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党中央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立即着手组织以邯郸为主战场的平汉战役。为了运筹粉碎蒋伪军沿平汉路进犯的作战部署,刘伯承刚从上党前线回到司令部驻地赤岸村,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1945年10月16日,刘邓在赤岸下达了邯郸战役作战的基本命令。战役从10月23日开始,经过阻击、合围、总攻和追歼四个阶段,历时10天,至11月2日胜利结束。此役,除争取高树勋万余人起义外,共俘获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四十军副军长刘世荣及师长以下23万余人。缴获美制各种火炮310多门,美制各种机枪1719挺,步枪9248支,还有美式反坦克炮、火箭筒等武器及大量弹药。蒋介石妄想占领邯郸打通平汉路的“黄粱美梦”破灭了。

1945年12月底,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中央局离开涉县。至此,一二九师完成了在涉县驻扎的历史使命,迁往武安下柏树和伯延,在涉县驻扎长达6年之久。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