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客家添丁民俗(江西宁都石上镇添丁爆)

终纷尽2023-07-25

客家添丁民俗 江西宁都石上镇添丁爆

石上割鸡担灯是一项典型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其传承在江西宁都石上村,已有1000多年的传承历史。

宁都县石上镇距江西省宁都县城约19公里,驱车也不过十来分钟时间,交通非常便利,石上村是石上镇政府所在地。历史悠久的石上村,族谱上宋绍兴二十二年就对这个村曾有过记载,以李姓居多。李氏家族在石上村建有一座李氏总祠堂,另还建有六座各房祠堂,每年元宵的“割鸡、添丁爆、担灯”等活动也都是由李氏家族的人主持参与,别姓人是不能参加的,由此可见李氏家族在当地的兴旺和地位。

“割鸡”和“添丁爆”以及担灯其实都是宁都石上元宵民俗活动的内容,这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经流传几百年,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添丁”是整个元宵民俗活动的核心。所谓“添丁”当然就是指生男孩啦,所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就是以此而展开。

古祠里唱大戏

每年元宵的民俗活动从正月十三开始至正月十六结束,为期四天。在正月十三那天起,李氏家族都要请上当地有名的戏班子在总祠堂里唱上几天的戏(当地叫“唱半班”),以求添丁添财、家族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割鸡”仪式

据传,在汉唐时期,石上有个李姓的大户人家,妻子一直没有生育过。盼儿心切的妻子,有一天梦见自己在村南的河边看见一座汉帝庙,跪下叩拜后就怀孕生子了。妻子把梦境告诉丈夫后,丈夫知道后很快就在村南的河边建起了一座汉帝庙。当年果然应验了这个梦,妻子怀孕生子。从此以后,村里的人都认为很灵验,纷纷拿着香烛,抱着大公鸡去庙里杀鸡(割鸡)朝拜,这种风俗直至现在。

石上村“割鸡”的是头年生子添丁的人家,亲戚朋友在农历十四这天都要送上一大竹串的爆竹去做客道贺,孩子的外婆家还要请唢呐锣鼓队助兴。“割鸡”仪式是在老街的汉帝庙举行的,破旧的老街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显得特别的喜庆,所有添丁人家都会集合在这里,在听到一声土炮巨响后,添丁人家按照原先抽签的顺序一家家到汉帝庙“割鸡”朝拜。“割鸡”仪式后,由“龙灯”披红扎彩的龙灯开路,红、花、黄、白、黑五种花色竹蔑扎成的“马灯”压阵, 所有添丁人家要按照规定的路线,一路鸣鞭放炮锣鼓齐鸣,到李氏宗祠祭祠拜祖,告慰先人。

难以计数的鞭炮要至少要燃放半个多小时,爆竹声中地上散落着一片厚厚的爆竹红,人们的头发身上也沾满了星星点点的爆竹红。在祠堂鸣完鞭炮后,红光满面,热情高涨的人们,在“龙灯”引领下,由“马灯”压阵,担着灯吹着号打着鼓放着鞭炮开始游街、游村、游庙。

元宵“添丁爆”

在正月十五下午,石上村所有李氏家族添丁的人家要把亲朋好友送来的爆竹全部用竹杆串好,集中放到各房祠堂前面,把早准备好的“担灯”(一丁一担灯)点着,整齐的排在祠堂内,四点过后,六家祠堂的爆竹同时点燃。瞬间,振耳欲聋的爆竹声,弥漫浓郁的硝烟,欢天喜地的鼓乐声,绘成了一幅太平盛事国泰民安、祥和火红的喜庆画面。

难以计数的鞭炮要至少要燃放半个多小时,爆竹声中地上散落着一片厚厚的爆竹红,人们的头发身上也沾满了星星点点的爆竹红。在祠堂鸣完鞭炮后,红光满面,热情高涨的人们,在“龙灯”引领下,由“马灯”压阵,担着灯吹着号打着鼓放着鞭炮开始游街、游村、游庙。

游“担灯”

石上村的一“担灯”共六盏,因为是挑着一担一担的灯游街、游村、游庙,故当地人称为“担灯”。担灯人必须是德高望重者。每年元宵节下午4时半响第一铳,“担灯”到各自祠堂内鸣爆;5时半响第二铳,齐到村口凉亭遗址集合,以龙灯导行,“担灯”按阄序随行,以马灯4盏押队,游街、游村、游庙。约下午7时,队伍到李氏祠堂,再分散活动,各自到亲友家“游灯传福”, 游“担灯”至晚上深夜结束。最后担灯回到各自家中,把“担灯”六盏中的两盏挂到自家床前,余下的四盏都送给家中有已婚未育的亲戚家,预祝来年都能添丁担灯。

担灯的个数,6盏长杆上的灯,暗喻6个男孩,前面2个小灯,暗喻2个女孩。有男有女家族传承,六和八本身都是吉利数,也叫好事成双,龙凤呈祥。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宁都的石上镇池布村曾坊都会进行大型民俗活动——燃放“添丁爆”。在这一天,头年添丁的人家,亲朋好友们都会送上一串串爆竹去做客。下午4点钟过后,整个曾坊处于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那一串串用竹篙串起来的爆竹林立于祠堂前,形成一道独特壮观的风景线,鼓乐声声,土铳鸣响。顿时,祠堂前的串串爆竹纷纷燃响,振聋发聩,热闹非凡。

石上村的“割鸡、担灯”活动,流传几百年,内容丰富多彩,是石上人正月闹元宵的主要活动。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集祖先崇拜、神明崇拜、闹元宵、灯彩等诸种活动于一身,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以李氏宗族为主的石上村一代又一代人的参与。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