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客家正月初三民俗(烧门神纸)(2)

冷雪2023-12-01

独具客家特色的门神却并非秦琼、尉迟恭,而是忠义两全的关帝爷。传统的客家人以耕读传家,除了艰辛农作更饱读诗书,因而儒家思想很大程度上成为客家文化的主流之一。儒家一直倡导的忠、义思想并不抽象,千百年来有着关羽这样一位“忠义形象大使”的传播,在民间的公信力只有增而无减。在客家人心中,关公不仅是忠义的楷模,也是驱邪辟恶的神灵,因而奉为门神。客家人住宅大门、二门贴门神像,关羽往往端坐上位,关平和周仓分立两旁。按照古代的民间信仰习俗,关羽是人神之首,是帝。让关公屈尊门神之列,并非对关帝的轻视,而是客家人对门神的看重。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恐惧感相应减少,生存的渴望已不是头等重要的命题,人们的关注点开始向生活的质量转移,即对“幸福”充满了更多、更美好的期望。于是,门神纸即门神画叠加了祈福、祝吉的民俗符号。

民间信仰之“报赛”活动,其实质就是酬神,即对神的感恩、报答、酬谢。

客家人对门神的感恩报赛活动即年初三的“烧门神纸”,其酬神仪式相对简洁。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焚香秉烛,以三牲、水果、酒饭拜谢门神。然后将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像、门笺纸等一并焚化。旧俗,客家年初五“出年界”,因此年初三的“烧门神纸”也意味着年界即将过去,人们即将开始各自的营生。客家俗语云:“火烧门神纸,大人做生意,细伢拣狗屎。”就是说正月休闲吃喝到此差不多了,再过些天大人们做生意的该做生意了,耕田的得耕田了。

“烧门神纸”的习俗始于宋代。元杂剧《盆儿鬼》描写张老汉埋怨门神未尽职,云:“俺大年日将你贴起,供养了撒子荼食”;官衙里,为了让门神通融通融,包公吩咐“金纸银钱”一通烧。

烧门神纸的风俗延续至明清时期,敬神的气氛渐淡。清代道光年间《黄安县志》:正月“初三日,祭门焚楮,谓之‘烧门神纸’”。这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祭神,倒更像年俗的落幕典礼——老话讲“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从此商开市,士入学,人们开始由浓浓的年味儿里走出,走入新一年的奔忙。虽然广大汉族地区自清代开始基本不再拜祭门神,只保留了除夕“贴门神”的习俗,但长江流域各省还是有不少地方保留了年初三“烧门神纸”的岁时传统。如湖南湘西张家界“岁时,禁忌繁多,琐俗备至:如初三日以前,禁向溪井吸水,不准泼水户外。并于除夕缚纸钱一束,上书门神财钱等语,设席供奉,至正月初三日焚烧。”又如清同治年间湖北武汉《黄陂县志》载曰:“正月初一日至初三日,不汲水,不扫地,俟三日再以牲礼祀神,为烧门神纸,然后汲水扫地,汲水时仍以香烛祀水神。”

粤北一带的客家人不在年初三而在年初五“出年界”日“烧门神纸”。清康熙二年《乳源县志》载曰:“初五日,各祀门神,焚除夕张挂门钱。谚云:‘火烧门神纸,孩童习细业,大人做生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