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壮族凿齿文身(古百越遗风)

开朗郎2023-09-17

壮族凿齿文身 古百越遗风

凿齿和文身是壮族先民在发展服饰与银饰之前就在自身躯体上表现美的方法。至今此俗在一些地区的壮人中仍然存在。

凿齿

产生于血缘婚末期和族外婚初期的神话《布伯》曾讲到凿牙(齿)的事,通过这则神话可给人们两个信息,一是凿齿的风俗很古老。二是此俗和生男育女有关。

在古代壮族的祖先曾把凿齿当成成丁礼。认为凡凿齿的男女就表示自己已成熟,并且享有夫妻生活的资格。久而久之,凿齿成了一种习俗,并以此为美。后来生产条件改善了,凿齿又和镶牙结合起来。至今广西龙州等地壮族男女青年,仍以镶牙为美。逢人一笑,露出一两颗金牙来,金黄黄的甚为得意。红水流域一些地区的男子也有镶牙之俗。

壮族凿齿文身 古百越遗风

文身

宋代《太平寰宇记》载,邕州左右江各州“其百姓恶是雕题、凿齿、画面、文身”。可见文身之俗,壮民不仅由来之久,而且相当普通。壮族先民文身的原因,在《说苑·秦使篇》中说是为避蛇龙(即鳄鱼)之害。原来有一部分从事渔业的壮族先民常受到江海中鳄鱼的袭击,引起人们恐惧。人们敬畏它,便把自己打扮成 “龙”(鳄)子,祈求它不要伤害。

另外,人们在额上、身上文身还是不同氏族、部落的区别,具有民族图腾的标示作用。后来图腾观念淡化,文身慢慢成为一种装饰,变成了服饰的补充和延伸。1949年前后,一些壮族地区仍然有文身的习惯。

壮人文身的部位,以面额最为重要,因为这是先入人眼的部位。其次是前胸再次为两臂及背部,最后是双膝以上至小腹。文身的内容和壮人不同部落的习俗有关,也就是和不同氏族的标志——图腾有关,再后来则与人们的某种观念有关,例如不同的审美观念等。壮族文身有鳄鱼、鳄鳞、虎纹、蛇、云雷纹、蛾、蝴蝶、花草、鸟、蜻蜒等形状。所用颜色全为青黑色,与服装一致,表现了壮族祖先以黑为美的审美观。有些地方的男子浑身虎纹,表现了一种威武的男子气概。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