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斋月,是每年伊斯兰教9月。据《古兰经》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安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时间从该月看见新月开始到下月再见新月为止,我国穆斯林将这一月称之为“斋月”。
斋月期间,凡穆斯林信徒,除年龄在12岁以下的男孩子、9岁以下的女童以及孕产女妇、旅行者、患病者外,都要封斋。与中国的佛、道教不同的是,穆斯林在斋月里并不要求吃素,当然,酒作为伊斯兰教,严格规定的禁饮之物,不要说是在斋月,平时也不得问津。按伊斯兰教规,信徒在斋月期间每天拂晓前沐浴进食,在白天任何食物不得沾唇,到日落后才能开斋用餐,封斋的意义不仅仅是出于对对真主的虔诚,而且让人们懂得食物的珍贵和贫困者挨饿受饥的痛苦,从而培养节俭和乐善好施的良好习惯,同时,还意在锻炼人们的筋骨和意志,树立永远进取,不畏困难的精神。
在斋月开始的前几天,穆斯林比平时显得更加忙碌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进商店、转小摊,采购各种清真食品,为封斋作准备。这天黎明前,星光灿烂,夜空如洗,一时间,从各个清真寺的“唤醒阁”上传来一声声悠长的“索俩”声,显得格外神秘而又悦耳,这是告诉人们,新月已悄悄升起,斋月从今晨开始。于是,千家万户的穆斯林们便在这响彻黎明的“索俩”声的唤召下,沐浴净身,端出早已准备好的丰盛食品,开始用餐。由于白天不能进食,所以,为了使体内有足够的营养和热量,这顿饭显得非常重要,除优质面食外,还有牛羊肉等。待吃饱后,按照规定的时间,男人们纷纷拥向清真寺,女人们则在家中做一天中的第一次礼拜,至此,全年中的第一次封斋开始,一天中不再动烟火了。
到了黄昏,清真寺将会再次告诉人们,已到了开斋的时候,于是穆民们首先净手嗽口,先以红枣、水果开斋,然后再做一天中的第四次礼拜,礼毕而后进食。斋月的第五次礼拜又称“他拉费”,功课最长,拜数最多的一次,清真寺内由满拉齐声高颂赞词,声音清脆宏亮,清真寺内外一派庄重、神圣的气氛。如此,这一天的封斋,开斋算是全部结束了;这样周而复始,一个月后便是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开斋节”了。
在斋月期间,穆斯林群众除有病痛等特殊原因外,一般都一天不差的封斋,甚至有时因错过了早晨的封斋时间,没能按时进餐的,便空着肚子也要封斋,许多常年出门在外的游子,也想方设法赶回来作这一功课。因为按照伊斯兰教规定,若教民在斋月中少封一天斋,日后要用三天折一天的比数补齐。这个规定是极其严格的。
穆斯林有着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特别是在斋月,更是如此,当斋月进入第三天或第七天时,小辈们便买上牛羊肉及蛋、茶、糖等礼品,给长辈们“开斋”说:“赛俩穆”,祝愿老人们在斋月里身体健康,平安愉快。这种习俗到了今天,也延伸到了亲朋好友之间,以示其敬重和友情。
整个斋月期间,无论是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或是穆斯林与汉族朋友之间,那种和谐融洽的气息更加浓郁了。仿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的灵魂因为斋戒而得以充分的净化,升华到了一种近乎超凡脱俗的境界。
斋戒一月。当一弯新月再次从黄昏夕阳的“观月楼”上瞧见时整个湖北口的各个清真寺的“唤醒阁”上传来阵阵悦耳的“索俩”声,告诉人们,斋月结束了,“开斋节”到了。
清晨,穆斯林不论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的盛装。随着三起聚礼“索俩”声,来到清真寺参加聚礼。所以,在“开斋节”的第一天上午,穆斯林都来到清真寺,齐整整地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即天方)方向跪拜,聆听阿訇讲经,讲解斋月的尊贵和封斋的意义,聚礼的神圣;而后做礼拜,朗诵《古兰经》,祈求真主的恩赐,祝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家庭和睦。在此时,无论刮风下雨或炎炎烈日,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
聚礼结束后,人们首先回到家中和亲人们一起品尝开斋节食品,然后领孩子去给家族中的老人们说“赛俩目”。以后几天中,走亲访友,忙的不亦乐乎。
“开斋节”是喜庆之日,许多家庭借此吉日男婚女嫁,真是喜上加喜,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
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斋戒的本意就是戒止食色嗜欲,旨在使所有恪守斋戒者克制忍耐、省察己躬、悔过自新、一心向善、净化心灵。
虔诚的穆斯林会牢记真主教诲:“你们要忍耐,要坚忍,要敬畏真主,你们就可以成功”。斋戒者必须有忍耐心、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因为你在饥饿的时候,见了饮食而不去饮食,要是你没有敬畏真主的虔心,没有超凡脱俗的忍耐心,那是做不到的。因此,此功能磨砺人的意志,锻炼耐力、耐心。
链接
由于清真饮食特点和回族封斋习俗,回民大多身材匀称、清瘦干练,少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病。
封斋与现代医学的饥饿疗法相似,有化除积瘀、清心醒脑之作用。当饮食营养过度,会增加脂肪,影响消化,形成肥胖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症。
穆斯林每年斋戒1个月,可以消除人体血液中多余的脂肪物质,减低尿酸,抑制肠道中微生物的有害活动。
科学家们近年来研究发现,适度饥饿能使人的生命活力增强、寿命增加。
当然,封斋不仅是一项宗教功课,也是一种磨炼意志、修身养性好方法,它教育斋戒之人,要有涵养,心胸宽大,品德高尚,性情温和,才能成就大事。
同时,它还是一种古老而朴素的养生保健方法,探究它蕴含的养生智慧不难发现,它与中医提倡的“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理念一致,故一直成为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神奇的传承。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