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锡伯族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老都城盛京驻防

夜琴灵2023-10-29

锡伯族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老都城盛京驻防

锡伯族的先民是怎样从北鲜卑的故地来到盛京的呢?下面,加以简要叙述。

这一时期始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的“九部之战”,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锡伯族奉命西迁伊犁戌边,历170年。主要是在清代的前期。这一时期是锡伯族在清代的首次大迁徙,形成居住大分散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于锡伯族实行“分而治之”的开端。

先说明在清开国史上的两件大事。这两件事对于锡伯族的被迫大迁徙有直接的关联。

一是:“九部之战”。十六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之后,开始兼并邻近诸部,为了遏止建州部势力的扩张,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发生了清开国史上著名的“九部之战”。有叶赫、哈达、辉发、乌拉、扈伦四部,科尔沁、锡伯、卦勒察、蒙古三部,珠舍里、纳殷、长白山二部等九部联兵三万,分三路向努尔哈赤进攻,双方激战于古埒山(今辽宁省新宾县夹河乡胜利村)。结果努尔哈赤战胜,九部联兵溃败。锡伯族是“互争雄长”的九大部族之一。这样的生死存亡的战争,对于作战的双方不能不产生各自不同的影响。

值得申明的,一是锡伯族名的“锡伯”二字,就是从记载这次战争的文献中出现的,之后一直沿用下来,恢复了锡伯民族自称的历史原貌。二是科尔沁蒙古编旗。“九部之战”后,科尔沁蒙古陆续归附于后金,努尔哈赤建立的新政权;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与蒙古联姻,进而将科尔沁编为蒙古旗。从崇德元年(1636年)至顺治五年(1648年)先后设立科尔沁左翼中、前、后旗,科尔沁右翼中、前、后旗,郭尔罗斯前、后旗,土尔伯特旗和扎赉特旗等十旗。在这过程中,隶属于科尔沁蒙古的锡伯族,也按姓氏编设佐领、分归各旗,成为蒙古八旗的组成部分。扎萨克(蒙语,旗长)由蒙古之王、贝勒等贵族充任,以及管旗章京、参领等要职都由蒙古担任,锡伯族只能任参领、佐领和骁骑校等末职。编为蒙古旗的锡伯人,除向科尔沁王公台吉等纳税服役外,还得去出清政府的各种官差,遭受双重剥削和役使,负担是很深重的。

再来说迁徙。先看锡伯家庙《太平寺碑文》:“青史世传之锡伯部族,祖居海拉尔东南扎兰陀罗河流域。嗣后,移居墨尔根、齐齐哈尔、伯都讷等地,编有七十四牛录,生息四十余载。于康熙三十六年,蒙圣祖仁皇帝施与鸿恩,将锡伯部众编为三队,于康熙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年迁入盛京,分驻各地效力……”。这里记载的锡伯族早期活动区域及南迁盛京等历史事件被锡伯族史研究者视为珍宝,该碑已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我们今天要了解锡伯族南迁盛京的历史,先要看锡伯族先人留下的这个碑文,理所当然。然而,碑文所记往事,有的地方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有错误。如锡伯族原居何处?锡伯族何时编入满洲八旗分驻齐齐哈尔等城,何时迁入盛京等,立碑的目的是“万世永传”。但此碑立于清嘉庆八年(1808年),晚于太平寺建庙时的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有一百年;可能根据久远的传说,且与事实有出入的口碑资料,没查阅官府档案核实。故而有些差错是可以理解的。锡伯族的原居处,在嘎仙洞及大兴安岭,在第一节已经阐明了;编旗驻防与南迁,在下文有关地方弥补,以免误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