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锡伯族传统文化及文学(3)

奕卓2023-11-19

卡伦诗(戍边诗):众所周知:西迁到新疆的锡伯族,是清政府作为“边防部队”派过来的,他们肩负着防守卡伦(卡伦:满语,清代在沿边地区派出官兵守望的哨所),驻防台站的军事任务。据何秋涛《朔方备乘》和贺灵、佟克力主编的《锡伯族史》记载,锡伯族官兵先后防守过固尔班托海卡伦、安达拉卡伦、沙巴尔托海卡伦、托里卡伦、马哈沁布拉克卡伦、春济卡伦、乌里雅苏图卡伦、额木纳察罕乌苏卡伦、霍依图察罕乌苏卡伦、塔木哈卡伦、察汗托海卡伦、托赉图卡伦、沙喇托罗海卡伦、厄楞莫多卡伦、头勒克卡伦、察林河口卡伦、塔木哈色沁卡伦、大桥卡伦、达尔达木图卡伦。当时的锡伯营除驻守以上十九处卡伦外,还派官兵协助在伊犁河北岸的索伦营驻守的辉番卡伦和崆郭罗鄂伦卡伦,协助厄鲁特营驻守沙尔雅斯卡伦。换防台站还远到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和南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可以看出来,防守卡伦、驻守台站是新疆锡伯军民的神圣职责,而且成为锡伯族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在锡伯文化中出现了卡伦文化的因素,在新疆锡伯文学中出现了卡伦诗。清咸丰初年,锡伯营卡伦侍卫何叶尔·文克津奉命前往辉番卡伦换防时写的《辉番卡伦来信》,很多人认为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实际上,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这首散文诗抒写作者从锡伯营驻地到辉番卡伦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抒写辉番卡伦的设置、形势、历史、作用和驻守官兵的心情。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犹如一幅逼真的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锡伯军民西迁到伊犁以驻守卡伦、保卫国土、兴修水利、开荒造田为天职的爱国主义精神。

锡伯族卡伦诗的代表作还有叙事长诗《喀什噶尔之歌》和《拉贤罕图》。《喀什噶尔之歌》在新疆锡伯族民间流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首长诗主要叙述了19世纪20年代清军平定张格尔叛乱的历史过程,抒写锡伯马甲纳宗阿和舒兴阿在喀尔铁盖山活捉张格尔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叙事长诗《拉贤罕图》曾广泛流传于各卡伦、台站和民间。这首诗成功塑造了一个锡伯军人的形象——拉贤罕图。由于他是一个独生子,老是实现不了从军入伍的理想,他被跨马出征,驻守卡伦的强烈愿望所折磨着,他到处求人帮忙,最后一个被他感动的长官批准其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披甲。他随军到遥远的喀什噶尔驻守,而且爱上一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又演绎出他的爱情故事。轻快、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是这首长诗的显著特点。

萨满诗:萨满教是多神的原始宗教,我国北方操阿尔泰语系诸民族都曾信仰过萨满教。作为世居我国东北的锡伯族也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对古代和近代锡伯文化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可以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萨满教文化。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有诗歌、传说、故事、舞蹈和绘画,特别是萨满诗对锡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从锡伯民间发现的《萨满歌》就是锡伯族萨满诗的代表文献

《萨满歌》由两册组成,第一册名曰《祈告、祝赞、祷告神歌》,第二册为《治病时送巫尔虎之神歌》。《萨满歌》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锡伯族萨满教的仪式内容,从学萨满时的祷告、报明姓氏身份开始,经过祈请托里上刀梯、呼唤众神灵附身,通过十八个卡伦等,到领承众神灵意志,为人跳神治病的整个过程都有详细的记载。古代锡伯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锡伯族古代历史、古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萨满歌》中都得到了充分反映。

《萨满歌》中的第三部《祈请金刀梯神歌》是独具锡伯特色的萨满诗。这首诗抒写了萨满师傅求告神灵,让自己的徒弟安全上刀梯,取得正名,传誉人间的思想感情,诗中写道:“请在鲜血中验明啊/请在白汤淬砺中/请骑在沙尔旦驼之背呀/请稳坐在雪白的白牛之背/将去天涯海角呀/把那金刀梯寻觅/将在那日月之间呀/竖立起登攀连梯/将那拉氏族的/属龙的后裔/扶上金梯吧/抬上银梯吧/让其安稳地跳下呀/让其在阳间传誉。”

在锡伯族民间还流传很多萨满教口头诗歌和曲谱。这些配有曲调的萨满歌成为锡伯民歌的一部分,其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像《艾辛哈准》、《嚯哩色》、《扎嘿朱嘿》、《杭阿啦常阿啦》、《阿勒坦库哩》等萨满歌传唱至今。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