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族都盛行火葬,然而印尼加里曼丹群岛南部西翁县达雅克,玛雅安民族的传统火葬却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听火化的不是刚死去不久的尸体,而是已入土多年的尸骨。这种丧葬礼仪达雅克民族将之称为“伊参伯”。
“伊参伯”达雅克族语之愿意是“取骨”。即按照其民族之传统丧葬习俗认为人死去之后,亡灵仍不能回到天国去,因此必须有人引路将其灵魂带回极乐世界天堂去。进行一次“伊参伯”葬礼往往要历时7天7夜。首先,人们从死者的墓地里挖出尸骨,将它装入2米长的树枝纺织成、形似臼的“小棺材”里。如内装的女尸骨,“小棺材”的顶端纺织成鹰形,若装有男性尸骨,却编成龙形,然后将这些“小棺材”整齐地排在事先架好的形似织布机又似船的木棚内,木棚架上刻有各种花纹,涂上各种颜色的油漆。伊参伯葬礼中饶有风趣,且最耐人寻味的是宰牛了。
印尼“取骨”的这种丧葬礼仪举行之前7日,将一只水牛禁闭于牛棚,用黄、绿椰叶各扎一边牛角。仪式开始,由4位壮汉将该牛从牛棚牵出,从四面拉紧事先绑好在牛头上的绳子,紧接着用一根锋的长矛刺向牛颈,水牛痛得原地打转。这时死者的家属则将一把把米往水牛身上洒去,主持葬礼头领就开始祈祷:“请死者们将这头水牛带到天国去喂养吧!”在水牛打了7圈转转之后,这4位壮汉手持长矛、棍棒向水牛的腹部、背部、颈部刺去、打去,人们喝彩、呐喊,直到水牛倒地,慢慢死去为止。
烧骨仪式是伊参伯葬礼中别开生面的仪式。开始,4位壮汉按传统仪式抬着装有尸骨的“小棺材”,后面跟着死者们的家眷,他们手中提着用藤子织成的篮子,内装有衣服,食品,各种水果的种子诸如甘蔗、红毛丹、椰子等此类的种子,还用香蕉叶编积厨房用具,用树枝制作弹弓等,并在篮盖上写有死者之姓名。一一通过事先造好的7层梯形的木阶梯,整齐地摆放在搭在橡胶园村中舟形的木棚内待烧。在主持仪式头领:“诸位死去的父老乡亲们,我们以木舟将你们的英灵送到天府去吧,让你们在那里安息吧!”的祈祷声中,死者的家属盘膝围坐在“小棺材”周围洒米粒,以哭泣同死去的亲人告别。然后4位壮汉点燃木棚。死者生前亲朋好友向火堆中扔些布料、模拟型的生活用品等以示怀念之情。
以上仪式共历时6日,第7日便是伊参伯仪式的最后一日,这一天是护送亡灵往天府。他们将死者焦骨和骨灰带到80年前建造的当地居民称为丹巴克的小灵屋里,死者家属再次祈祷着、哭泣着与死者告别。虽然每一死者家属举行三次伊参伯丧葬礼仪必须耗5万盾印尼币,还得交出2条猪、2只鸡,外加180公斤的米,然而他们却感到欣然,因为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仪式,才能将亡护送往天国去,以实现其多年的心愿。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