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结束,开始典礼仪式。众人聚集在院中场地上,鼓声、乐声、笛声夹杂着人们的谈笑声,组成一曲激昂、欢快、清脆、热烈的婚礼交响乐章,身着民族服装的年轻妇女跳起优美多姿的舞蹈。有声望的阿訇宣布仪式开始,新郎挽着新娘缓缓进人场地中央。在极其热烈的气氛中,新郎扶着新娘在场地中一张铺着绸垫的椅上坐定,并慢慢揭去新娘的头盖。索马里姑娘长相漂亮,新娘的容貌顿时让在场的喝彩不已。婚礼主持人问新娘是否愿意嫁给对方为妻,全场顿时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待新娘的回答,新娘总是羞羞答答,不好意思回答,直到主持人问第三遍时,才回答“愿意”。接着,主持人问新郎是否愿意娶对方为妻,主持人的话音刚落,新郎便用宏亮的声音回答“愿意”。主持人当场给新婚夫妇颁发结婚证书,并告诫他们永远忠诚夫妻感情,各自承担丈夫、妻子的责任。新婚夫妇向主持人致礼,向双方父母致礼,向当地长老致礼,向各位来宾致礼。双方父母的代表(由有声望的的人担任)讲话,对新婚夫妇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最后是来宾代表(客人中身份最高者)讲话,向新婚夫妇表示热情祝贺。最后,新婚夫妇再一次对客人们的光临表示谢意,并双双离开现场回新房去。这时,鼓声、笛声又起,人们继续唱歌跳舞,一直延续到午夜时分。
索马里那些过着游牧生活的人们,一般是在帐篷里举行婚礼,其仪式要相对简单得多。青年男女相爱,男方向女方付够彩礼,一般是10峰骆驼,如果姑娘容貌出众,男方支付的还要多。双方解决好彩礼问题后,便可以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婚礼仪式。
婚礼前,男方选择一处有树林的草地搭起一个帐篷。这个帐篷是用新布制作的,篷顶插着两面彩旗,人们一看便知道这家要办喜事,夜间纷纷在周围寻找地方支起帐篷宿营。新郎婚礼前一个星期便停下放牧,呆在帐篷里做一些准备工作。信奉伊斯兰教的索马里牧民十分注重姑娘的贞洁,一直严格保持新婚检验姑娘贞洁的传统。婚札前一天夜晚,新娘在双方家长、亲戚朋友的欢闹声中被送进新郎的帐篷。新郎新娘在帐篷里先亲昵地交谈,联络感情,随后初尝禁果,欢度新婚之夜。人们在帐篷外说笑谈论,等待新婚之欢的结果。正当人们感到有些倦意时,新郎双手托着一只大盘走出来,盘放着染上血斑的床单。当新郎将盘子交给新娘的双亲时,人们欢呼跳跃,新娘的父母更是为女儿的贞洁高兴得流下眼泪。新郎为妻子的贞洁高兴异常,当场送给新娘一些衣物和首饰,送给新娘父母一笔酬金。
举行婚礼的那天,也是参加婚礼的牧民们共同庆贺的喜庆日子。夜幕低垂之时,人们放牧归来,聚集在新婚夫妇帐篷周围,敲起扣人心弦的皮皮鼓,载歌载舞地进行次庆。主人给人们送上红焖骆驼肉、青豆米饭、驼奶酪及清凉甘甜的驼奶。大家尽情地吃喝,尽情地歌舞,一直欢庆到次日天明。新郎忙里忙外地招待客人,新娘则始终呆在帐篷里不露一下面。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