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葬的出现,真的是让我们最爱的人永垂不朽了!把死去的人的骨灰制成骨灰钻石,也就是所谓的钻石葬,但是目前钻石葬只在极少数的人群中使用过,因为这种葬制很少人能够接受,并且价格非常的昂贵,下面带大家认识一下骨灰钻石的知识。
骨灰钻石,指的是将被火化的人骨灰转变成“晶莹的钻石”,最早由俄罗斯和美国发明,从而实现了让最亲爱的人“真正永垂不朽”之目的,骨灰钻石是一种高科技人工钻石,它是用逝者身体中的碳所培养的实验室钻石。而将过世的人化成钻石则被称为“钻石葬”。能满足那些觉得“墓地和骨灰盒过于呆板”的人对思念亲人的要求,由于这种“钻石”可随身携带,因此可用来制成“首饰”。
骨灰钻石的创意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所有动物体的主要成分是碳,而钻石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当人死后,墓碑和骨灰盒不方便带在身上,亲属无法与死去的亲人天天呆在一起。把死者的骨灰变成蓝钻石,做成首饰让亲人戴在身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作为珠宝让亲属戴在身上,既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又是家人对死者最好的纪念。
美国芝加哥的纪念品公司宣布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技术,把尸体焚化后的骨灰变成钻石,已经成功的为全世界3000个家庭保存下珍贵钻石。该公司负责人格雷格•希罗表示花了整整3年时间研究把骨灰变成钻石的技术,一次次地进行试验,终于在2006年7月用人的骨灰制成了一枚钻石。
第一代骨灰钻石技术
第一代骨灰钻石技术盛行在2005-2009期间,这个时期骨灰钻石技术相当不成熟,需要骨灰量大且只能做单一的颜色,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来培育钻石,已经被大部分公司所淘汰。第一代技术纯度不高只能制作蓝色骨灰钻石。
第二代骨灰钻石技术
第二代技术使用在2009-2012期间,这个时期的技术已经得以发展,只需要150克骨灰,而宠物骨灰量也可以做成骨灰钻石且能够通过不同的温度和压力实现5种颜色。第二代技术可以做最纯净的白色,但因为白色技术复杂,培育环境要求高,故成本高昂。
第三代骨灰钻石技术
第三代技术盛行在2012年之后,只需要100克骨灰,就可以实现提取的碳100%用于钻石的培育。而彩色钻石可以培育到1克拉,甚至2克拉。而且只需要3-4个月。
骨灰能造钻石的消息一经传播,人们对此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在该纪念品公司的网站上公布了数家要求提供这种服务的客户,其中多是殡仪馆,也有个人与他们联系。纽约北锡拉丘兹的弗格森殡仪馆最先与这家纪念品公司取得了联系,殡仪馆负责人帕特里夏•弗格森说,能够把亲人的骨灰变成钻石戴在身上,这比放在骨灰盒里或埋进墓地里有意义得多。
由于这种葬制的奇特性,目前推广非常的困难,许多的人都无法接受这种葬制,并且由于这种葬制的价格非常的高,价格能够多达数万元,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是望而却步,并且由于这种葬制并没有得到批准,很多人更加的不会接受,我们也知道,人们下葬的原因是由于需要有一个地方能够来缅怀先人,但是你总不能让人们对着一个钻石来进行祭拜吧,因此也造成了现在的钻石葬无法推广开来。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