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探秘图阿雷格族的奇风异俗

拾荒人2023-07-28

探秘图阿雷格族的奇风异俗

图阿雷格族是一支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周边地带的游牧民族,是散布在非洲北部广大地区的柏柏尔部族中的一支。以迥异于周边民族的文字、语言与独特的游牧生活出名,今日的图瓦雷克主要分布在包括马里共和国、尼日尔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与布基纳法索境内。下面就去了解一下吧。

擅长打井和寻找水源

图阿雷格人起源于今天的利比亚,属于非洲大陆北部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的一支。今天的图阿雷格人很多其实是混合了本民族、阿拉伯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民族。图阿雷格人在马里和尼日尔可以称阿扎瓦德人。图阿雷格人是游牧民族,擅长打井和寻找水源,长年生活在沙漠和半沙漠中。他们以传说中生活在5世纪后半期的亭希楠女王为部族之始。

有固定的社会等级,自上而下有贵族、自由人和奴隶。除了奴隶阶层,其他都是族内婚。图阿雷格人虽然长期保留奴隶制,但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社会分工,因为奴隶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之一,主人要对其承担相应的义务。他们有与很多非洲地区传统不同的一夫一妻制,还有与很多伊斯兰教国家不同的男子戴面纱、围头巾的习惯,而女子却不用戴面纱。后者或许与图阿雷格人的起源有关,那里的女性享有较高的地位、很大的自由度和财产(包括帐篷和奴隶)继承权。

旱灾严重失去生活来源

1968年以来频繁发生的旱灾和政权更迭,不仅使图阿雷格人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牲口,而且改变了他们传统的家庭生活和文化。譬如,一些成年男子到城市找工作,他们不再以佩剑论英雄,而这些进城的男子很难恪守族内通婚的义务,他们的佩剑也就进了博物馆。骆驼也不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头巾只是用来挡沙遮阳,而不再具有其他意义。

再者,因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场特大旱灾,很多奴隶也离开了主人到城里自谋生路,原来的等级社会结构也随之瓦解。在多次面临旱灾威胁的情况下,图阿雷格人得不到政府的救济与帮助,在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的职位、教育和就业机会等各个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图阿雷格人的反政府武装领导人正是利用了民众的这种不满心理才得以发展壮大。

上层贵族被视为白人

图阿雷格人叛乱还有其历史因素。法国人上世纪在建立西非殖民地的过程中,破坏了图阿雷格人的沙漠驼队早已开辟的商路和他们自由迁徙的领地,这遭到图阿雷格人激烈的抵抗,但佩剑毕竟敌不过现代军事装备,他们最终不得不臣服于法国殖民者。法国殖民者利用图阿雷格社会固有的等级制度,用种族观念予以重组,即把上层的贵族(包括武士和学者)视为白人。

法国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与图阿雷格的上层贵族进行合作,由此使那些图阿雷格贵族的认同发生了变化。后者认为自己是白人,而奴隶是黑人。由于图阿雷格上层白人与殖民者合作,1960年新独立的马里政府将他们视为法国殖民者的帮凶,所以对他们怀有一定程度的敌意,长期不重视他们的利益。

图瓦雷克是一个母系社会(matrilineal)的民族,但并非母权社会(matriarchal)。虽然主要是信奉伊斯兰教,但是迥异于其他伊斯兰文化,图瓦雷克并没有女性需要蒙面的传统,相反的在图瓦雷克社会中,年满25岁的男性才需要配戴面纱。图瓦雷克的男性传统上佩带着5公尺长的蓝紫色面纱,称为Tagelmust,根据他们的信仰认为这面纱能替其阻挡所有的邪灵,因此纵使在女性家人的面前也不能拿下,但一般认为,佩带面纱的传统应该是起因于为了抵御沙漠地区强大的风暴。

由于深蓝色面纱对于该民族的重要,使得其间接也变成图瓦雷克民族的识别象征,而往往又被称为“沙漠中的蓝人”。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例如沙漠边缘的半干燥旱地因为沙漠化的缘故而逐年消失,很多图瓦雷克人也被迫放弃他们长期以来的游牧生活型态,迁入固定的城市村落中定居,或经营农业耕种,而逐渐失去民族特色。

自16世纪起阿拉伯人入侵北非西部之后,就将伊斯兰教的信仰传入图瓦雷克的文化中。图瓦雷克的伊斯兰信仰基本上是一种逊尼派伊斯兰信仰与传统物魅崇拜(animistic)信仰的合体,他们倾向接受伊斯兰的庆典方式,但是并不依循伊斯兰信仰中很常见的斋戒风俗。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