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岁数的昌黎人,都知道碣石山下的昌黎城过去有这么一个顺口溜:“冬流河,夏干井,没头狮子,湘子影。”这是编排的昌黎城的四个古迹,也是四个奇景。这四景,各有各的说道。
先说说“冬流河”。按说,在昌黎这地方,冬天河水没有不冻冰的。可过去昌黎城西关的小西山那儿就有那么一条小河,像承德离宫里的热河一样,三九寒天照样哗哗流水,你说奇不奇!这条小河的源头,在现在的昌黎一中大门的东侧。早先,那儿是山坡上的一片菜园子。因四周圈有石墙,人们就都跟那菜园叫“石头园子”。
那石墙高有一丈半,里头有眼水井。就在水井南边不远有一个涌泉,那泉水冒出的不多,却是长流水。更可称奇的是,那水不管啥时间,老是温乎乎的。特别是冬天,那热气冒的,谁瞅见谁称奇,谁瞅见谁叫绝。那泉水顺一个墙洞流出,形成一条小河,由东向西,傍着马道流向小西山南根儿的莲花池。河道总共也长不过半里地。这可以说,是碣石山下的“热河”。人们都跟它叫“冬流河”。可惜的是,多年前为整修公路,把这条罕见的河全填平了。那暖水泉眼也干巴了。这条河,只给人留下个美好的记忆。
再说说“夏干井”。井水,在春旱的时候常干。伏天,还没听说哪儿有见底儿的。昌黎县城北门外靠近山神山的地藏寺那儿,早先偏偏就有这么一口“夏干井”。那是一眼大口石井,井水没恁再清再甜的。远远近近的人,都到这口井里挑水。怪就怪在,这眼井冬天有水,春天有水,秋天有水,一到伏天,井底儿就亮出来了。按说,伏天雨水大,地底下水多,井水不冒出来就是好事儿。可这口井偏偏这么别扭,越是水多的时候它越干。人们没有法儿,只好在“夏干井”东北不远的地方,又打了一眼井。这眼井离“夏干井”挺近,到了夏天,水没恁再旺的。你说奇不奇,怪不怪?
“夏干井”是咋造成的呢?谁也说不清。早先有人传,说是这井旁边盘踞着一条大蛇。这条蛇神通广大,有时脑袋是方的,有时脑袋是扁的,有时头大如斗,有时头小得又像小拇手指头盖。它每天到“夏干井”美饮一顿。一到夏天,天头太热,一口井的水也不够上喝。所以,井水上来就被它喝了,差不多天天喝个净光。当然,这是迷信传说了。可是,这眼早已填了的井为啥夏天没水,至今还是个谜儿。
在西关去田家窑的道旁,早先立有一尊没有脑袋的石狮子,不知是谁凿的,咋扔在那儿的。人们见那石狮子没脑袋,脖子平平的,像块磨石,就在下地耪地前,常顺道在上面磨锄板。
据说,这个没头的狮子狗是这样留下的。早先,东门外设有工夫市。每天早上,卖工夫的穷汉都在那儿等着人雇。城西南的犁湾河,有一个姓李的穷哥们,天生胆大,膂力过人,天不怕,地不怕的,就是个家穷。这个穷大胆,有一阵子接连两天赶工夫市,也没叫人雇着。第三天,他恨自个儿前两天早上去得晚了点儿,半夜鸡还没叫,就扛着个大锄动了身。八里地,走了五里,就听到身后有呼哧呵哧喘气的声音,还有脚步声。他以为有劫道的追他,就紧走了几步。没想到,你紧他也紧,你慢他也慢。这个李大胆来了火咧,心说,好哇,欺负到你穷爷脑袋上来了,看我给你一家伙,你吃得消吃不消!说时迟,那时快,李大胆攥紧锄把,使尽平生力气,来了个急回身,举锄就砍。就听喀嚓一声,一个怪物吼叫一声,扑通一下倒地不动了。李大胆当下也吓坏了,以为贪了人命。上前细一瞅,乐了,原来地上躺着一个石狮子,脑袋叫他一下砍没了。他知道这事儿奇了,就赶紧走开了。打那儿,田家窑那儿道边上,多了个“没头狮子”。解放后,这个“没头狮子”在修马路时,被填了进去。从此,昌黎城又少了一个古迹。
湘子影如今还在。那儿是古碣石十景之一的“仙影沧浪”所在地。
湘子影,指的是碣石山群峰伸向昌黎县城的小西山南的峭壁上,一道像人形的黑苔痕儿。那苔痕儿挺像一个头戴道冠,身穿道袍,衣袖东指的人影儿。在小西山脚下的公路与小铁路交叉的道口那儿朝北瞅,不难发现那像沧浪翻卷的层层峭壁中,一堵大峭壁平面上那个像人影的黑苔痕。
传说,那是印的八仙中的韩湘子身影。说起来挺有个意思。相传韩湘子当年在家乡拜张果老为师,在昌黎城西的小西山南坡结庐修行。他为啥选这个地方呢?这个地方景致儿美呀!峭壁根处有两股清泉,在山下流。东边一股泉水清亮甘甜,西边一股泉水发混。这两股泉水在山下形成一个大莲花坑。坑水呢,东半边显清,西半边显混。可那满坑莲花,挺招人喜爱的。这儿北依碣石群山,往南还能影影绰绰地看到大海边上的沙坨峪。
相传,有一年夏天,天头忒热。韩湘子耐不住,就脱了道袍,下坑洗澡,先洗混水,后洗清水,周身那个舒服劲儿就别说了。他洗得好痛快,还采了一把莲蓬,想上岸去吃。就在这个时候,打城里来了辆老牛车,车上坐着几个女子,嘻嘻哈哈地直笑。不用猜,是来看莲花的。韩湘子一急,忙光着身子跳上岸,穿上道袍,戴上道冠,提上花篮,躲到峭壁上。当时,日头光正强,一下子把他的身影儿,印在了峭壁上。后来,他得道成仙,离开了家乡,时不时还回来给乡亲们做点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印上他身影儿的峭壁,叫成了“湘子影”。还在峭壁下盖了一座“湘子楼”,把那儿的景致儿,叫成了“仙影沧浪”;把他洗澡的荷塘,叫成了“莲塘秋月”。
现在,人们跑到湘子影那儿喊韩湘子,还能听到他那清脆的回声呢!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