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山西太原的街道名称由来典故(3)

冷荷2023-05-11

皇后园

皇后园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他是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驻跸处“即今皇后园村”。

又一种说法是,王莽时期,刘秀败走南阳,王莽兵追至现皇后园村,刘秀求一姑娘相救,姑娘用鸡笼将他盖住,坐在上面用衣裙遮住鸡笼仍做针线活。追兵问时,姑娘故意支走,刘秀得救,感恩不尽,立誓说日后登基定封她为皇后。后刘秀果做了皇帝,派官员来接姑娘,姑娘已死。刘秀封她为皇后葬于此地,在坟前植树种花如同花园,故名。

另一版本,相传东汉年间,大将军苏献趁光武帝刘秀出巡之际,率兵追杀,企图篡位。刘秀毫无提防,只身一人骑马逃到一个村落,后边追兵眼看将至。恰好这时,刘秀见一户院门前,有个姑娘坐在鸡笼上,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喂鸡。他急忙翻身下马,跪拜求救。姑娘见他是一位英俊小伙儿,且气度不凡,急中生智,遂将其藏入座下鸡笼内,并用罗裙罩住,然后把刘秀的马轰走。苏献率兵追到该村,不见刘秀,遂问姑娘:“是否见一年轻男子骑马而去?”姑娘答道:“适才正有一位男子飞奔而过。”说着又指了指正在奔跑的马匹,苏献拍马追去。刘秀终于躲过苏献的追杀。

刘秀坐稳皇位后,不忘姑娘的救命之恩。他派遣官员到该村寻找姑娘,然而姑娘已经不幸病故。官员回禀后,刘秀立即下诏,修建花园一座,并追封姑娘为皇后。该村即改名为皇后村,又因村中有花园,后逐渐被叫成皇后园村。 1933年,北同蒲铁路修筑时在该地设站,依地名取站名为皇后园站。

赛马场

此地原是道场沟,剪子湾,大东关等村的耕地,1937年日军占领太原后,在此地养军马,在北面赛马娱乐,所以称赛马场。

菜园街 菜园村

顾名思义,就是来源于菜园子。清代,此处有部分菜农种菜,称东菜园、西菜园。太原解放初期称菜园村。后居民增多,形成街巷。撤消村级建制。以菜园命名的有菜园街及派生街巷7条。

一人巷

一人巷在柳巷和鼓楼街的交叉口的东侧,相传此街始建于晚清,非常狭窄,巷口有一株大槐树防碍交通,二人不通并行,俗称“一人巷”,也叫“宜人巷”。后来有个“文化人”,嫌名字太俗,民国二十三年上(1934)谐音雅化为“依仁巷”沿用至今。

双龙巷

此巷因地势隆起,如伏双龙。曾有“双龙”地名之称。清末迁入河北居民,又称直隶庄。民国初年阎锡山的民政厅孟元文在此地建宅,称“升官巷”。后孟家连遭祸事,认为是屋后的“玉皇庙”作崇。故于民国十八年(1929)改名双龙巷,想用“双龙”镇伏邪气。以求家业兴旺。

赵树理的故居就在双龙巷!

校尉营

金朝大定(公元1161—1189年)年间,史纯以忠显校尉兼阳曲知县,做过好事,取得人们的纪念,因此有校尉营一名,校尉营另外是明代晋王府警卫队即校尉营房驻地,故名。有东校尉营,南校尉营,西校尉营,中校尉营。

康宁巷

1912年,有位姓康的医生住此,挂牌行医,因医术较高求治者多数康复,深得居民信任,他们认为与康医生为邻,可以永保福寿康宁,所以取名康宁巷。

坡子街

坡子街地处明建城隍庙和三桥街之间。据传,形成年代在隋唐或更早时期。现在的26号院一带,北高南低,自然形成土坡,当地称坡子上。

形成的确凿年代,已无法知晓,但是,城民父老相传,这里早在隋唐之际,或是更早一些的时期便已形成集镇,是古唐明镇通往三交古城的必由之路。宋太平兴国年间,太原城创建之后,这里又成为太原城北门——怀德门外的城关街巷。直至明初扩建太原城时,其街才并入城中,成为城里的一条街巷。

据老辈的太原人讲,早在坡子街形成之前,今坡子街一带是一个东北高西南低的黄土坡。后来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以为此处地形风水颇佳,遂购得此坡,辟建为祖坟,并在坟地安放两只石头雕凿的石狮子为守坟兽。这样,这片土坡便得到一个名字叫做“石狮子坡”。

因石狮子坡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之侧,年久日积,坡下渐渐迁来一些酒肆店铺,接待来往路人和行商,遂成一片热闹之所,渐成一道街巷,并将被名引作街名,得名“石狮坡街”,习呼“坡子上”。石狮坡街和坡子上的名谓,也不知叫了多少年,反正隋唐宋金元明,历经数朝数代,一直流传了千百年。

及至明王朝覆灭,清王朝建立,清军攻占太原之后以为石狮坡街名不吉祥,坡子上习称又不雅,选改其名为平顺街。但是,新取的平顺街,既与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称呼,格格不久,又脱离了早年自然地理风貌的依托。所以,新街名终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只能存在于书面文字记载和地方志中。

民国初年,坡子上做为街名,被搬上反映街巷细貌的“山西省城详图”。民国中叶出版的《太原指南》一书,正式使用坡子街的名称,而后沿用至今。

从某种意义上讲,时间是最有力量的。随着光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当年荒凉的石狮子坡,早已被淹没,不为世人所知。而在太原城的发展史上,这条由石狮子坡发展到坡子街的普普通通的小街,则成为古城巨变的一个最好见证。

营坊街 前营坊街

清初,在今营坊街一带修建营房,驻屯护城兵,称北营坊。形成街巷后称北营坊后街。民国年在北营坊后街北端折向西处新辟后营坊街,北营坊后街易名前营坊街,并派生有后营头条、二条、三条,前营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今以营坊而名的街巷有前营坊街、后营坊街及派生街巷7条。

清朝初年,在此街北端东侧建立营房,驻兵护城,后来逐渐修建民房,形成街道,就改营房为营坊。民国,在现在后营坊街位置有新的营房,所以为了区别,得名前营坊街。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