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世界上建城最早的历史名城,是辽、金、元、明、清古都、遗存下许多凝结着中华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古建筑。据专家论证,现今附近的天宁寺砖塔,是在辽代塔址上建造的北京现存古建筑中最古老的一个。
北京寺院建筑众多,且历史悠久、有很高艺术价值,体现了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的独特艺术风格,也糅合了东方多国人民,包括越南、朝鲜、印度、尼泊尔人民的独特艺术风格。有些寺院内的古塔至今保存完整,下面介绍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古塔:
妙应寺白塔位于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故俗称“白塔寺”,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元世祖忽必烈崇信佛法,迎释迦佛舍利,至元八年(1271)在大都城西南修建了这座大型喇嘛塔。至元十六年(1279)建成后,又在塔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救名“大圣寿万安寺”。寺院殿堂栏楯一如内廷,佛像 窗壁皆饰金,是元朝皇室在大都兴建的重要工程之一。1368年全部殿堂被雷火焚毁,仅白塔幸免。明宣德八年修复,改称妙应寺。清康熙、乾隆间又几经修葺,现仅白塔为元代遗物。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
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 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 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
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1978年对白塔进行了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存留在高塔顶部鎏金 小境内的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了设计和修建。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塔所在为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时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于20世纪初被毁。
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 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座塔。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这类塔中,北京有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和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其中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要属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塔内部用砖砌成,外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
塔的下部是一层略呈长方形 的须弥座式的石台基,台基外周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等纹饰,台基上面是金刚宝座的座身,座身分为五层,每层均有挑出的石制短檐,檐头刻出筒瓦、勾头、滴水及椽子,短檐之下周匝全是佛龛,每龛内雕坐佛一尊,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柱头并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
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一座,通入塔室。拱门券面上刻有金翅鸟、狮、象、孔雀、飞羊等图饰。南面券门之上嵌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铭刻的石匾额。南面券门入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柱四面各有佛龛一座,龛内原有佛像已不存。在过室的东西两侧,各有石阶梯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座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护栏围绕。玻璃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小石塔。
小塔为方形,中间一塔较高,有檐十三层,顶部是铜制的覆钵式塔形的刹,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隅的小塔较中央的稍低,檐十一层,塔刹为石制。五座小塔的雕刻也 集中在塔檐下的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上,纹饰同宝座。唯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表示佛足迹遍 天下。金刚宝座塔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如宝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宝座顶上的琉璃罩亭等),明显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银山塔林——银山塔林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的古延寿寺遗址上,现有十八座比较完整的佛塔。从现存佛塔的建筑年代看,分别属于唐、辽、金、元、明时期,其中以金、元代居多。从构筑材料看,则分别以砖、砖石和块石砌成。塔的造型奇异,大小不一,布局匀称,场面壮观,可称之为“佛塔博物馆”。
塔林中比较集中的有七座,其中五座为辽、金,两座为元代。五座辽、金佛塔分别为八角形十三层或六角形七层的密檐式塔,高都在20米左右,砖石砌筑,坐北朝南。其砖石砌成的八角形或六角形须弥塔座的各面都雕有精美的花饰图案。塔身均由莲花承托,塔身正面设有砖雕拱券门,侧面设有菱花格窗。
塔身上方均设砖雕幅云及斗拱,施叠涩挑出短檐。各层短檐用筒瓦、勾头滴水,各角均设有垂脊、小兽,檐角下系风铃。塔刹均由莲花座承托宝珠。五塔之中以“佑国佛觉大禅师塔”最为突出,塔前的石雕供台更显其大禅师的不凡地位。五塔前左“晦堂佑国佛觉大禅师塔”的塔身转角处,与“佑国佛觉大禅师塔”相同,都有砖雕五层密檐塔承托塔檐。
五塔前右“故懿行大师塔”的塔刹由宝珠和鎏金仰月组成。五塔后左“圆通大禅师善公灵塔”和五塔后右的“故虚静禅师实公灵塔”,均为六角形七层密檐式塔,塔左和塔右各设石碑两通。五塔之后的两座由砖石砌筑的覆钵式塔,塔台为方形石筑,由石砌方形须弥座承托塔身。塔身为砖砌覆钵体,塔刹由石制相轮和华盖组成,刹顶已失。
五塔东山坡上的砖砌密檐式塔和西南方向的砖砌密檐和覆钵相结合的混合式塔,都为元代建筑风格,造型也各有特色。五塔东南方及西侧、南侧之塔,均为石砌覆钵式塔。
银山塔林,现已成为重要自然风景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园琼华岛之巅。塔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园1651年),以后两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修缮,砖石结构,高35.9米,塔内有木骨架支撑。塔座是折角式须弥座,上有三层圆台(金刚圈),塔身上部为细长的十三天(相轮),全塔共有透风洞眼306个,塔内贮藏佛教器物。塔中央有主心木,套有铁圈,接出环形分布的六道扁铁,端部铁环突出于十三天外皮,承接6根0.5米见方的锻铁挺钩,支撑着十三天顶部的地盘,极为牢固。此塔为喇嘛塔式,造型秀丽,是北海公园的主要景观。
“双簧戏”在北方各地较为普遍,在南方就比较少了。“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唱。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村子,虽说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但是许多地方的庆祝方式以及过年方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那边是怎样过春节的。除夕那天我们叫辞年,在上午我们会去附...
提到欧洲或许首先想到的会是德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和较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配合独有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不少的朋友,那么德国境内十大城市都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本站来一探究竟吧!德国十大城市排名1、柏林2、慕尼黑3...
结婚生育,繁衍后代,此乃人生之大事、喜事。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渐渐长大成人,主家一般要举行各种仪式,庆贺家庭添丁进口,并祈愿孩子健康成长,成龙成凤。分娩 旧时孕妇临产,家人急速请来接生婆为婴儿接生。接生...
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山脚下的泥土非同寻常,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有“惠泉山下土如濡”之咏。这里土质细腻,粘度较高,可塑性强,是制作泥人的天然良才。惠山泥人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惠山的乡民便在...
古代赞美女人的经典的十九首诗一肤若美瓷唇若樱,明眸皓齿百媚生。亭亭玉立柳腰细,说话笑声燕语莺。二幽兰芳草回眸笑,嫣然婉媚如月明。美目盼兮眉柳叶,巧笑倩兮若吹笙。三山水不厌高与深,沈吟至今青子衿。呦呦鹿...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普贤菩萨。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普贤...
陕菜包含的口味很多,东府,西府,陕南,陕北都是陕西的菜,下面介绍一下东府蒲城当地的美食。1、八宝辣子八宝辣子夹馍,看一眼就让人口水四溢,恨不得咬一口才过瘾!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简...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
乌克兰人结婚,从说媒、相亲、订婚到婚礼,有一整套习俗。有专职的媒婆,常用“你家中有奇货,我手头有买主”来当开场白,探听口气。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和媒人一起绕桌走三圈,再对神像画个十字,然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