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是一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沉淀厚重,留存了众多的文化遗产。2006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保护名录中,柳州市中报的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和彩调四个项目全部入选。
侗族是天生的艺术大师。侗族的木质结构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而且鼓楼、风雨桥和民居的建筑不用一张图纸,整体结构烂熟于心,仅凭简单的竹签和普通工具,就能设计制造出式样各异、造型美观的楼、桥,甚至整座建筑全用榫铆连接,不用铁钉,一样牢固。设计之精巧,造型之美观,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工匠年迈、作古;木材来源匮乏;木建筑防火能力弱等原因,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必须及时抢救和保护,才能使之世代传承下去。
侗族大歌是一种由多人参与的歌队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是侗族人民集体歌唱的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民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用歌来表达感情,赞美大自然。侗族大歌在广西主要流传于三江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种类繁多。三江侗族大歌内容丰富,品种多样,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世界“最有魅力的复调音乐”。
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侗族大歌已受到市场文化的影响。
坡会,是广西融水境内以苗族为主的各民族悼念先烈,禳灾祈福、鼓舞斗志、交流感情、集体娱乐的民族传统节日。由各乡各寨此起彼伏而形成的系列坡会群是融水坡会独特的文化空间,十五个坡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坡会链条,每个坡会的仪式都很完整,坡会活动内容异常丰富,而且具有明显的原生性,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淡化,特别是青年人,逐渐失去承袭传统文化的兴趣,坡会这一形式的受众群、参与群日益减少。同时,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削弱了群体意识,原来那种集体性参与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生命力正在逐步减少甚至消亡。随着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断增加,学>-U吹芦笙、跳踩堂的年轻人相应减少,一些传统的芦笙曲目和芦笙舞蹈也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而失传。
彩调民间旧称调子,因其唱腔中常有用“哪呵咿呵嗨”为衬词,故民间又称其为“哪呵嗨”或“咿呵嗨”。
1955年调子参加全国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后,经北京专家的建议,统一称为“彩调剧”。彩调剧是明代四大声腔(东柳西梆南昆北弋)的柳子腔路子与广西的民间俚曲小调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曲艺形式。由于深深扎根于农村和劳动人民之间,因此形成了内容谐趣、形式活泼的地方剧种。
解放前,由于官府的偏见和禁演,彩调剧从清末开始渐渐走向衰败。解放后,彩调剧重现了生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柳州创编的彩调剧《刘三姐》风靡全国,还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屏。文革的十年浩劫又使彩调剧遭受重创,剧本大量失传,老艺人遭打击和迫害。改革开放后,文化与经济的比重失调,人们观念的改变也加剧了彩调的衰落,彩调剧的技艺传承出现断层,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危机。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