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点在我国饮食文化中有着3000多年的悠长历史,是我国饮食文化历史中的宝贵财富之一。中式面点制作工艺起源于西周时期,历经了春秋,战国,秦汉,以及东汉初期,佛教文化传入,素食点心亦随之发展。到了隋唐,元宋时期,中式面点制作技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面团制作种类而增多,馅心多样化,都使面点制作工艺技术得到了较专业和较全面的发展。直到明清时期,尤其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洋文化,西式糕点制作工业的涌入,使面点制作技术得到更全面的发展。面团调制,馅心配搭多元化,加温成型方法多种并用,各种风味流派点心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转变,发展,糕点行业已由完全的手作生产转变成半机械化,半自动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糕点行业制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各种新型材料的介入,各种新工艺制作技术,使各地的糕点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交流,南式点心北转,北方点心南转,促进了中西风味,南北风味的结合,以及许多胜似工艺品的精细点心。中国烹饪是“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为准则,中式面点制作工艺应坚持这一方向准则。以快速,科学,营养,卫生,经济,实用是当今时代对面点制作的发展要求,努力使面点工艺科学化,适量化,程序化,规范化。
面点,即正餐以外的小份量食品,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面点,包括主食、小吃、点心和糕点;狭义的面点,则将比较粗放的主食、部分小吃排除在外。从面点演变规律看,是先有主食、小吃、后有点心、糕点;从主食进化到面点,需要一段发展过程。
我国主食出现很早。“古人”或“新人”学会用火,在薄石板上烤食野生植物籽实的时候,就可视作主食的开端。虽然这种食品的十分简陋,但它已具有面食的某些属性。经过几十万年摸索,到了新石器时期,先民能够将舂去(麦夫)皮的整粒谷物烤、爆、煮、蒸、制成比较香美的饭、粥、羹、糗(谷物熬熟后晾干捣粉),这又是主食的完善和发展了。屈家岭文化遗址,发现一口口径876厘米,高344厘米,容量6250立方厘米的陶锅,经考证,这是5000——4600年前煮米饭的器具,一锅可供50人吃。由此可见,那时的主食制作已是相当技术的。不过,在商代和商代以前,主食品种仍较单调,在公元前21世纪问世的甲骨文中,目前尚未发现有关精细面食——面点的文字,所以如此,是当时物质技术条件还不能满足面点生产的基本要求。
进入西周,由于农来生产的发展,则提供了较前充裕的原料(如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味之类);由于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则提供了制作工具(如杵臼、石磨、石碓、蒸锅、陶饼铛、青铀刀具等);再加上早期祭祀和筵宴的需要,有了一批专门从事厨务劳动的奴隶,早期面点始在宫廷中诞生。
根据目前的史料,西周到战国早期的面点约近20种。它们的用料主要是用稻米和黍米。可整粒煮,可破碎蒸,还可制成糊状烙;馅料有肉、蜜、酒和花卉,造型多系圆型,其属性介于糕与饼之间;还有的则是将饭、粥、羹、糗等主食加以精制。它的品种有“面”(爆熟磨碎的大麦)、“糜”(米粉与肉酱煮糊)、“饵”(蒸糕或蒸饼)、“(饣侯)粮”(行军的干粮)、“蜜饵”(加蜜的粉饼)、“酏食”(酒发酵饼)、“糁食”(米粉加肉丁制饼油煎)、“(米巨)(米女)”(蜜与米粉和成环状煎熟)、“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以及“芳糗”、“糗饵”、“粉粥”、“糕糜”等。
进入秦汉魏晋南北朝,由于植物油问世,出现了精巧石磨、“火盛汤涌”大蒸笼、方便铛烤炉、一次成型禽兽模具和凿孔竹勺,普遍使用酸浆发酵法和酒粥发酵法,再中上“胡饼”工艺的引进,面点工艺发展发生锐变,形成中国面点发展史上的个高潮,标志主要有四:一是原料多系粉状,米麦皆用,糕与饼的区别明显。二是广泛使用发酵工艺和模具成型,品种多达数十,风味各不相同。三是面条已系列,多为片状、条状或环状,有蒸、煮、烤多吃法。四是创新品种特多,相继推出包子、开花馒头、发酵品、乳制品、蛋制品、果制品和莲蓉点心,造型也较前讲究。
汉魏六朝面点的兴盛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记述面点的古书较多。择其要者便有史游的《急就篇》、杨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崔宴的《四民月令》、高承的《事物纪原》以及《后汉书》、《晋书》、《齐书》、《荆楚岁时记》等。其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介绍了白饼、粉饼等20余种面点的制作方法,首开食经详载面点谱的先例;束皙的《饼赋》是我国篇讴歌面点的文学作品,里面描绘了豚耳、狗舌、薄壮、牢丸等10余个品种,将它们的色、香、味、形、介绍得淋漓尽致。
第二、花色品种丰富,有“胡饼(近似烧饼)”、“蒸饼”(早的馒头)、“汤饼(水煮揪面片)”、“截饼”(牛羊奶调和面团炸成)、“春饼(现代春卷的前身)”、“索饼”(较粗的湿面条)、“髓饼(用骨髓、油脂、面粉制的炉饼)”、“环饼”(类似麻花)、“面起饼(酸浆发酵)”、“酒溲饼(酒粥发酵)”、“鸡子饼(添鸡蛋调制)”、“豚皮饼(先烙后煮)”、“蓬饵(早期莲子糕)”、“枣(米备)(早期果馅蒸糕)”、“切面粥(面团制成棋子状蒸熟,浇肉汤食)”、“粽子(用浓草木灰汁煮)”、“(米壹)(糯米和蜂蜜、枣子、粟子混匀,外包芦叶蒸食)”以及“糕”、“金饼”、“剑带”、“案成”、“粲”、“馄”、“水引”等。
隋唐五代宋金元时期,是中国面点全大发展的新阶段,有五个鲜明的特色。
第一、面点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面团,馅心、浇头、成型和熟制方法都多样化了。在面团方面,发酵面团有酵汁发酵、酒酵发酵、酵面发酵、对碱酵子发酵四种;水调面团有冷水和面、沸水烫两种;油酥面协和日趋成熟,还有绿豆粉皮、鸡蛋面团等。在馅心方面,配制出了各种肉馅、菜馅、杂馅以及豆沙馅、水晶馅、蜜脯馅与果仁馅。在浇头方面,荤素并用,有浇在面上的,有和于面团和中的。出现甘菊冷淘等珍品。在成型方面,可擀、可漏、可压、可剪、可雕,注重模拟飞潜动植的图形。在熟制方面,蒸、煮、煎、炸、烙、炒、烩诸法并用,还有石子馍、竹筒板等古法。
第二,出现规模较大的面点作坊和面食店。象隋唐的长安,长兴坊卖(饣毕)(饣罗),辅兴坊卖胡饼,颁政坊卖馄饨,胜业坊卖蒸糕,专业化倾向明显,出现面点名师“花糕员外”和“张手美”。五代的南京,推出“健康七妙”,春饼能照见字影,馄饨汤可以磨黑。发展到宋代,汴京和临安都有专业饼店数十家,有的一家便有20多个炉子,甚至50多个炉子。
第三,花色品种空前丰富。改进的品种有100多余种,象蜜糕、粟糕、糍糕、社糕、新样、满麻、宽焦之类;创新的品种有面(饣追)、薄脆、饺子、角子、河漏、水团、麻团、月饼、元宵、拨鱼、烧麦、五福饼、卷煎饼、油炸果子、秃秃麻失等,其中,百味饼、古楼子、鹘突、雕酥、八方寒食饼和单笼金乳酥等都相当精致。
第四、节日点心、筵席点心和食疗点心受到重视。节日点心方面,除了汉魏六朝已有的春饼、粽子、重阳糕外,又增添二月十五的涅盘兜、重五的如意圆、伏日的绿荷包子、中元的孟兰饼、腊日的萱草面。筵席的点心方面,一是多,二是小巧,象宋皇寿筵中便有双下驼峰峰角子、蜜浮酥捺花、白肉胡饼、太平(饣毕)(饣罗)等10余款;而《韦巨源食单》则有贵妃红、汉宫棋、玉露圆、金铃炙20等多品。食疗点心多载入医籍,知名度高的是神仙粥、牛髓膏、五味子汤和生姜末馄饨等50余种。
第五,少数民族面点传播快,中外面点进行交流。这时,契丹的年糕、金的软脂、西夏的花饼、蒙古的溯罗脱因、维吾尔的天花包子,回回的哈儿尾、女真的高丽粟糕等都在中原流传;同时中国面点东传日本、西传意大利,东南亚的婆罗门轻高面和西域的搭纳等也传入中国,饮市场相当活跃。
中国面点发展到明清,出现了第三个高潮。其表现一是制作工艺的深化。不仅出现质地优异的“飞面”和澄粉,发酵方法与油酥面团完善,发明肉冻等特殊馅料,而且成型方法多达30余种,并采用混合加热法成熟。二是花式繁多,新品迭出。一方面旧有品种不断扩充花色(象面条就推出抻面、刀削面、五香面、八珍面、伊府面、担担面、油泼面、鹅面、鱼面等40多个花色),相继载入各种笔记或食谱;另一方面,地方小吃脱颖而出,以特色风味独领风骚(如金陵薄皮包、淮扬三丁包、苏杭汤团、闽粤土笋等冻、湘鄂豆腐干、马蜀红油水饺、云贵饵丝、松沪南翔馒头、徽赣鸟饭团、冀豫四批油条、甘宁泡儿油糕、京津狗不现包子、秦晋羊肉泡馍、冀豫四批油条、甘宁泡儿油糕、内蒙哈达饼、西藏的推、新疆的抓饭等。三是节令点心定型和筵席的点心的规范化。
在节令点心中,几乎二十四节,节节有食,月饼有几十种,腊八粥各地不同;在筵席点心中,祭筵有供点,婚筵有喜点,寿筵有寿点,茶果席有茶占,满汉全席有套点,东南西北,各成章法;特别是在民族酒筵中,民族点心五光十色,风情浓郁。
在这种情势下,中国面点体系初步形成。面点有京式、苏式、广式三大流派;小吃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广东众多分支;点心有北京宫廷御点、山西民间礼馍、苏州市肆粉点、无锡太湖船点、扬州富春茶点、上海南翔花点、广州早茶细点、杭州灵隐斋点、回民开斋节点、满族敬神供点、蒙古毡房奶点、藏胞标花酥点等著名的系列,百花齐放,五彩纷呈。
辛亥革命之后,由于世界食品科技迅猛发展,饮潮流不断变化,以手工方式生产的中国传统面点面临着挑战。为了在竞争中图强,面点生产工艺努力革新。首先是注意选用新型原料,如咖啡、蛋片、干酪、炼乳、奶油、糖浆以及各处润色剂、加香剂、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和强化剂,提高面团和馅料的质量,其次是近照营养卫生要求调整配方,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多维生素与矿物质;大力开发健美面点、滋补面点、食疗面点和特殊工种的营养面点。第三是积极使用现代机具(如原料处理机具、成型机具、熟成机具、包装机具等),改善成品的外观与内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第四是开展科学研究,培训技术人材,出版面点书刊,活跃做到配方科学化、营养合理化、生产机械化、风味民族化、储存包装化和食用方便化。这样,面点在饮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愈来愈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