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无论是一年伊始春草才生之时,还是枫叶既落白雪纷飞时候,弘一大师的这首《送别》都会让人想到自己与家乡、与亲朋的一次次离别。“长亭”也成了文人墨客抒写送别的经典意象。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最早的亭应该是出现在东周时期,亭最初的意思是供人停下集合的地方。中国最著名的一幅书法作品,就与亭有关——一千七百年前的东晋永和九年,在会稽山阴之兰亭。暮春之初,草长莺飞时候,群贤应和而来,所见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斯人斯事,此情此景,加以三杯两盏美酒,《兰亭集序》遂成千古绝唱。
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是李白的轻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是柳永的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长亭”遂成为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然而,在列车呼啸而过,飞机腾空而起,高速公路处处皆是的时代里,昔日的长亭短亭,已渐成一个个矗立在山野之间的句号,或异化为景区里吸引游人的感叹号。
古代官府也曾经将亭当做是布恩施威的场所。昔日石城县衙门“头门外左房曰‘申明亭’,以辨争讼,有恶者兼以瘅,明初制犹有警及官邪。右房曰‘旌善亭’,以劝风化,有善者咸以彰。”“以先师庙立启圣公祠,祀孔子父叔梁纥。建敬一亭,书御制‘敬一’,箴于其间。文庙后为‘崇圣祠’,祠之左前为‘上谕亭’。”只是随着王朝的远去,很多这类官用的堂皇建筑也早就走进了黄土之中,不见一丝痕迹。
而在客家人聚居的赣南石城,只要有村落,就有亭;只要有道路,就有亭;只要有需要,就有人建亭。从明到清,从民国到现代,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历史的长亭,比比皆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依然和秦汉时期差不多。只不过彼时的亭属于军事用途,设有刘邦这样的亭长,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而石城的亭多建在交通要道和村落的交界地,是人们出行驻足避风躲雨、歇脚休息的地方,也是至亲好友、爱者情人分别相送之处。
与那些建在风景名胜中的赫赫名亭不同,石城是全客县,位于武夷山麓赣江源头,交通不畅,故客家人将修桥、开路、建亭视为行善积德之要事,对建造修缮长亭极为重视。亭内多有茶水施舍,故长亭又为茶亭。据我所知,清顺治年间编写的《石城县志》就载有“山际亭,在石中里窖镜岭,耆民尹志仁建。小说亭,在长上里棋盘岭,丹溪李自修建。紫云亭,在长上里苦竹岭,崇祯癸末年,古田孔世贤建……”。乾隆十年(1745年)版《石城县志》中也看到很多客家人重视建亭的记载,如“义士”一章中说:“国朝陈福宾……慷慨好施与……三建石亭于要路,赡租烹茗,行人称便”,“张立本,修桥建亭,至老不倦”,“张立奋,平时之日,更多造桥亭”,“熊承元 ……渡邮亭,多独立施赡。济贫赈乏,即过客亦必周之。故称其孝与义者,不但一邑云”,“孔兴茂 ……事公役,桥亭道路,捐助弗吝。厥惠在人,而人生感”……不算一些遗漏未载的明代凉亭和后来建造的亭子,仅该书中提到的义士捐建的茶亭就有50余座。后三十余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编修的《石城县志》中所记载的茶亭,则有近80座。到道光四年(1824年),更是达到近百座。虽然限于篇幅,志书中的记载只能选取代表,但也可以看出客家石城人对于建亭的热心,以及古亭在石城分布之广。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茶亭中的相当一部分,至今仍矗立在石城大地上。
亭的构造大同小异,造型质朴、厚重,大多数都是方形的木作结构或者木石结合体,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座缩微而开门版的赣南客家方围。亭顶是一例的青灰色瓦片,门是敞口的任行人自如进出。沿着亭内墙根,垒有膝高的坐台:两条木长凳或是石长凳,供路人歇脚。亭梁上是时代的印记,建于帝国时代的长亭,其梁上多半有建亭首士从善者姓名和“帝道永昌”的字样。不过,也有奇特的——建于同治年间的大由协济亭,其梁上非但不见对帝国永固的祈祷,甚至也没有建亭者名号,取而代之的,居然是木匠司户(师傅)、石匠司户和泥瓦匠司户的名字。当然,亭既为公用,也就会有公家和公共的痕迹,比如各个时代的标语,“我家有个叫夜郎”之类的祷文,或者是“于邑银坑某某从此过,生意平平”之类的涂鸦式留言板。
石城的亭子中,最有特色是杨村坊式亭,合茶亭和牌坊为一体。矗立在206国道边。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5年)。其南北两端是两座牌坊,牌坊的拱门也是长亭的大门。整座坊式亭以麻石砌成,枋额为红石镶嵌,写有“圣旨”、“贞节”、“旌表太学生许清涟之妻李孺人坊”等字样。牌坊上遍饰石刻浮雕,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等戏曲画面,庄严的牌坊与这些民间故事,让人在敬凛之中又生出丝丝的暖意来。在苏区时期,这里还是红军医院的临时包扎所。小小一亭,不但有了教化的功能,有了庇荫行人的作用,还成了救死扶伤的场所。
上柏村的永宁桥亭也与众不同,桥亭集桥梁、亭阁、庙宇、戏台于一体。永宁桥亭建于村口,桥身为麻石砌成,廊与阁为木作结构。廊外挑出檐板以遮风挡雨,桥上设有木靠栏,供行人歇息。桥边的关帝庙是村子的守护神,每年关帝生日,当地还会在廊阁中演戏。戏本是演给神看的,但快乐的还有四方涌来的千百虔诚信士与观光客。
从外形看,位于石城广昌交界处的古岭亭和石城宁化交界处鸡公岽的江福亭也极富特色。与遍布石城大地上的方形茶亭不同,这是两座桥拱形亭。桥拱形的石亭上面是郁郁葱葱的植被,不用担心瓦片老化、木料朽烂,存续的寿命自然也就远远超过一般的凉亭。在远离村庄的高山之巅,竟然兀立着这种明显更耗钱的桥拱形状茶亭,不能不让观者目瞪口呆。亭里都有碑记,记载着建亭的缘由、赞助者名字等,让数百年后的我们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刻在石头上的名字,终究比民间流传的要久远,或许,这就是历史吧。
古岭亭很奇怪的不见于清代的任何一部县志,但是幸好上面有碑刻。捐资人后面是“万古长春”四个大字,其后是书碑人和刻工的名字,落款时间则是“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岁秋七月吉旦”。原来这座茶亭建造于1618年,距离现在已经400年了。那年,首辅叶向高奏称:六部尚书只剩下一部,全国的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的知事已缺一半以上……明朝政权在走向衰亡,而在民间,热心肠的客家人正在建造属于他们的功德。
石城的长亭形态多样,但有一样是一致的——到了夏天,总有人每天无偿地烧一缸茶水放在亭子里供路人止渴解乏,这也是为什么长亭也是茶亭的缘故。在客家地区,长亭的作用,终究还是帮助旅人。长亭是客家人传统上珍视孝道、热情好客以及乐善好施的外在体现。长亭施茶时间一般为立夏日至立秋日。一般来说,建亭者也是长亭施茶者,而且,往往是建亭的家族代代相传不间断地为一个长亭施茶。不过,长亭里的“茶”并不是当今茶馆里的铁观音、普洱或者大红袍之类,而是本地田头山间出产的解暑的药草,或是六月雪,或是鱼腥草,或是金银花,或是夏枯草,也可能是茵陈,种种不一。茶水微苦,但利于消暑解渴、清热利尿、解毒散郁。装茶水的,多是陶瓷大缸或大木桶,几个长把竹筒或者粗瓷碗就是喝茶的茶杯了。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