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北宋才子奸相丁谓

初柔2024-02-05

北宋才子奸相丁谓

“千年佞臣”与“旷世奇才”这两个一贬一褒的称谓,看起来好像是风牛马不相及,完全不搭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可这样两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称谓却偏偏落在了宋朝名臣,被列入《宋史.佞臣传》的丁谓身上,这可真是耐人寻味。

一说到丁谓,必然会联系到寇准,因为寇准与丁谓的关系非同寻常,寇准是丁谓的伯乐与恩人,而丁谓却成为寇准的对头与构陷者。宋真宗朝,寇准为相时,便经常称赞说,丁谓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一日,寇准与另一宰相李沆议事,丁谓来拜,谈了一会儿,离开。李沆叮嘱,像丁谓这人,万万不可使得势。寇准一笑,不以为然。

北宋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记载:“寇莱公始与丁晋公善(即指寇准与丁谓),尝以丁之才荐於李文靖公沆(李沆)屡矣,而终未用。一日,莱公语文靖曰:‘比屡言丁谓之才,而相公终不用,岂其才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听耶?’文靖曰:‘如斯人者,才则才矣,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莱公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文靖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晚年,与寇权宏相轧,交至倾夺,竟有海康之祸,始服文靖之识。”

丁谓,字谓之,号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年少时,以才出名。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初登进士甲科,任了大理评事、饶州通判,相当于副省长。过一年,就调回了中央,以直史馆、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去调研。回来之后,就福建路的茶盐等重要问题写了长篇报告,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当上了转运使(相当于节度使),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副宰相),工、刑、兵三部尚书。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年(公元1017年),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前后共在相位七年。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丁谓机敏智谋更兼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凡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书过目辄不忘”,几千字的文章,他读一遍便能背诵。早年,丁谓随为官的父亲丁颢在泾州(今属甘肃省)生活。父亲同僚窦偁见丁谓聪明机灵,颇有才气,称赞道:“此儿将来必定做大官。”于是将女儿相许。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曾在平江(今江苏苏州)担任长洲县令,丁谓与好友孙何曾一同以文章拜谒,王县令看了文章大加赞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王禹偁后来曾称丁谓是“今之巨儒”,诗似杜甫。昆山龚颖平时很自负,极少称赞别人,但对丁谓的文章却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匹敌。

有一次真宗问道:“唐朝的酒价是多少?”丁谓脱口答道:“每斗三百。”皇帝问他怎么知晓的,答道:“有杜甫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一天,真宗与贵妃一起赏花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很不高兴。大臣们不知如何为好,丁谓笑盈盈地跑上去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宋真宗见他如此聪明,顿时十分开心,赏咏再三。

实事求是地讲,丁谓为官尚算勤勉,有较强的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做过不少益事。

丁谓凡事能动脑筋,办事都有谋略,他的“一举三得”巧造玉清昭应宫便是一例。后人赞叹为“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宋真宗朝,由于皇城失火,皇宫被焚,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四月,宋真宗命丁谓重修玉清昭应皇宫。工程规模宏大,规制宏丽,建筑分为二千六百一十区,共计有三千六百余楹。工程除了钱之外,还有三个难题:一是盖皇宫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远,得花很多的劳力;二是修建皇宫还需要大批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郊外,离皇宫很远,从码头运到皇宫还得找很多人搬运;三是工程上原有很多碎砖破瓦等垃圾清运出京城,同样很费事。

经过周密思考,丁谓制订出科学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以解决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这样“一举三得”,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工程原先估计要用二十五年时间完成,而丁谓征集动用数万工匠,严令日夜不得停歇,结果只用了七年时间便建成,深得皇帝赞赏。“丁谓造宫”成为工程理论的一个典型实例。

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峡路一带少数民族因不堪压迫,在边境地区纠众反抗,丁谓奉命前往处置。他以安抚团结为上,不动兵刃,妥善稳定了局势,得到朝廷赞赏。川陕地区王均起兵叛乱,朝廷调集士兵抵御,结果转身为寇。这些人熟悉山川道路,攻占州县,掠夺男女,与官府为敌。丁谓奉命处置,他一到即命罢兵,冒险入溪洞会见其首领,晓谕朝廷安抚之意,并宣称带有皇帝诏书,一律赦免不杀;赠以锦袍、银帛,使他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世代奉贡朝廷,并将誓言刻录石柱竖在边境上,西南地区从此得以安宁。丁谓采用以盐换粮的办法,解决了夔、万诸州之军饷,同时也减轻了边民长途解送皇粮的劳苦。他又奏准黔南边民养的马,可以到市场上自由交换。他曾亲自规划经营建筑夔州城寨,以增强边防。真宗曾问丁谓,如何才能使边防久远安宁,少数民族不敢为非。丁谓回答说:“只要朝廷所派的官,不邀功生事,以安静为胜,就能安宁无事。”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辽发生战争。辽军铁骑南下,民心惊惶,黄河北边的百姓纷纷抢渡黄河,每天要有几千人避难渡河,而船夫邀利,不肯及时渡民过河。丁谓奉命处置,他从监狱中取出死囚数人,假冒船夫,斩首于河上。船夫见官员斩首杀人了,再不敢胡来。于是丁谓组织人员与船只日夜摆渡,不到三天时间,使黄河北边的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紧接着,他又从难民中挑选少壮者,在数百里的黄河边分成若干块,均竖起旗帜,鸣金鼓,击刁斗,声音百里外都能听到。辽人不了解内情,以为宋方已有防备,便撤退离去,从此“境内晏然”。

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8年),丁谓任升州(今江苏南京)知州时,城北后湖因多年得不到治理,变成了旱湖,前任将湖底佃租给百姓,共七十六顷,纳五百余贯税赋。丁谓到任后,经过调查发现了诸多不妥,上疏请减免这部分税赋,并请求派部队组织开挖治理,退田还湖,蓄水种菱植莲养鱼,养活饥民,增加收入;如果遇上大旱年份则可以灌溉农田,一举数得。

大中祥符年间,丁谓任平江军节度使,后又兼任苏州刺史,为家乡也办过好事,曾“为乡里请于朝,特免丁钱”,老百姓十分感激,“乡人至今德之,祠于万寿寺”。

丁谓是宋朝著名的经济专家。当时全国粮赋十分混乱,每年征收数量不一,并随意加码,百姓苦不堪言。丁谓担任三司使后,专门调查,制定相应政策,并奏议以咸平六年户口和财赋收入为标准,此后每年按此数据征收,并报朝廷备案,以利国计民生。朝廷准奏,下诏褒奖。任职期间,丁谓还组织编写了不少反映宋初财政状况,采取应对策略的专著,成为后人研究宋代经济的重要文献资料。

原本博学多才的丁谓,为了权利变得邪佞狡诈,被人斥为“奸邪之臣”。丁谓憸(xiān)狡过人,为了向上爬和巩固权位,只得扭曲自己灵魂,讨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目为奸邪”;丁谓做了不少的坏事,下面略举几件说明:

一、鼓动皇帝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二、勾结太监,陷害忠良。将寇准赶出朝廷,修改“诏书”,把宋真宗病死归罪于寇准,趁机将朝中凡是与寇准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

三、利用迷信,愚弄皇帝。丁谓自称是神仙丁令威(神话人物)的后裔,在自家的园林里特建有仙游亭、仙游洞,每天“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被人讥为“鹤相”。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广东省境内)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

以上诸事,足以说明丁谓是个颇有心机和天赋的干才。然而干才如若心术不正,对国家、对社会的破坏性则更大。这便是旷世奇才丁谓被归于千年佞臣的原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