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勒,也称抹额、额带、头箍、发箍、脑包,是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是中国传统妇女重要的装饰物。据史料记载,最早是由北方少数民族用于御寒之物,《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亦称“抹头”,束在额上的巾。
据说当年王昭君出塞时,因天气寒冷,也戴了眉勒,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昭君眉。
虽然抹额常被妇女作为头饰使用,但最早的抹额却是男子的专属。据古书记载,早在大禹时期就有人使用抹额作为军戎服饰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军将武士及卤簿仪卫都用抹额作为额饰,这并非为了装饰,是用作部队的标识,为了方便军事管理,而不同的部队,其抹额的颜色也有所不同。
明代时,抹额也开始为妇女使用。起初女子用额帕,以综丝制成,结成网状,罩住头发,后来采用布帛,冬季为乌绫,夏季则用乌纱。到了明末,额帕多用二幅,每幅方一尺左右,斜折成宽一寸左右的条状,一幅戴于内,另一幅覆于外,又作方结加于外幅的正面。如此日日戴上卸下,显得有点麻烦,因此,妇女们便根据自己的发额头围的大小剪裁,夹衬较厚的锦帛,一般用乌绒、乌绫、乌纱等制作,称为头箍,又称为“乌兜”。使用时,一戴即可,一取即脱,极为便捷。
明代是眉勒的盛行时期,尤其受到女性欢迎,功用也不再是简单的御寒,更有美化自己、修饰脸形的作用。当时的妇女不分尊卑,不论主仆,额间常系有这种饰物。
既然有了这层功用,抹额的款式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除了用布条围勒于额外,还出现了多种样式:有的用彩锦缝制成菱形,紧扎于额;有的用纱罗裁制成条状,虚掩在眉间;有的则用黑色布料贯以珠宝;有的用丝绳编织成网状,缀上珠宝,也被称之为渔婆巾;有的不用珠宝,而是加上彩绣。当然,如果是穷苦人家,就是简单无任何装饰的布料,但女子会在宽窄形状上下工夫,让它以最符合自己脸型的状态出现。
冬季所用的抹额,通常以绒、毛毡等厚实的材料为之,有的用绸缎纳以丝绵,外表施以彩绣,考究者还装缀珠翠宝玉,两端则各装金属搭扣,用时围勒于额,绾结于后。有的抹额中间狭窄两端宽阔兼有御寒保暖的作用,因此被称为暖额。富贵之家的女子则崇尚用兽皮制作暖额,常用的兽皮有水獭、狐狸、貂鼠等,貂狐之皮最被看重。这种毛茸茸的兽皮暖额围勒在额部,宛如兔子蹲伏,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之为卧兔。甚至还有以金银雕花制成抹额的,镶珠点翠,熠熠闪光。除抹额外,还有一种金约,类似抹额形制,但比抹额还要窄些。
清代,贵族妇女和百姓人家都流行这种服饰,比较典型的是在《红楼梦》的电视剧中,宁荣二府的老夫人和少奶奶们都有各种不同材质的抹额,比如王熙凤的“攒珠勒子”,且宝玉还有一个颇为华贵的“二龙抢珠金抹额”。在戏曲中也能处处见到抹额。如《三打祝家庄》的扈三娘便喜欢佩戴抹额,“金铠辉煌鳞甲动,银渗红罗抹额。”
对于客家女性而言,眉勒除了装饰和保暖两种功用,还暗含着女子对婚姻、对生育的美好向往。
在过去,客家女子婚前一定要精心为自己缝制多条眉勒。家中女性长辈还会时时督促待嫁女子,一定要在成婚前多做几条眉勒。因为眉勒不光是饰品,还是以后坐月子时的保暖物品。而女子一旦成婚,就要开始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尤其是以勤劳著称的客家女性,她们被繁琐的家务包围,再难有闲暇时间专门为自己精心缝制美丽的眉勒。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条件允许,婚前她们都会多多缝制几条眉勒。边缝制边幻想着未来的婚姻生活,想象自己戴上眉勒后的美好模样。
直到如今,赣南仍有一些地方的女性保持着戴眉勒的习惯。
作为女红的一种,人们常常在抹额上绣制吉祥图案,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有些抹额的图案题材为蝶恋花、比翼鸟、喜鹊登梅等,是为了表达少女怀春、思念心上人的美妙心情;有些是为了托物言志,会绣上梅兰竹菊等题材,分别代表了不屈不挠的意志、淡雅脱俗的品格、高昂傲骨的气节、高尚坚贞的情操。更多的抹额纹样寄托着人们纳福招财的美好愿望,比如抹额上绣蝙蝠,桂花是希望“福增贵子”;绣二龙戏珠是希望“吉祥庆丰”;清代许多抹额和首饰上甚至直接装饰上“福、禄、寿、禧”等吉祥文字;妇女的抹额经常绣万字不断头、顺风得云、海棠金玉、子孙福寿、六合同春等吉祥图案。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