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爱国民主斗士。1949年起担任北京市副市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中因写《海瑞罢官》剧本而遭迫害,含冤去世。
1909年8月11日,吴晗出生在距义乌县城约20公里的吴店苦竹塘村。
吴晗的父亲叫吴瑸珏,是清朝末年的秀才,一生爱好文史,能诗会赋,写有一手好书法。
吴晗从小就很有悟性,6岁时,在一个冬天的夜晚,父亲请客人饮酒,让小吴晗也陪客。客人要试试吴晗的才学,随口而出:“橱中又无美酒好菜,何必请人饮酒!”
吴晗眨眨眼,笑盈盈吟道:“橱中无菜市中有,饮酒何必杏花村?你们都说读书好,我谓耕者比我高!”
吴晗出口成章,儒雅之气度实让客人吃惊,一时传为美谈,人们认为吴晗日后必成大器。吴晗7岁时,父亲将他送至浙江金华傅村私立育德小学上学。教他语文和历史的老师杨志冰,很器重吴晗,认为吴晗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惊人才华。有一次,杨老师看吴晗上课时似听非听,就罚他“站”,要他复述课文。不料,吴晗不慌不忙,将2000多字的《祭十二郎文》流利地背诵出来,使老师和同学大吃一惊。
吴晗故居中至今尚存着三个齐楼高的大书橱,上面有“梧轩书斋”字样。村长很有些自豪地说,当年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线装书。吴晗从小就得益于这些书。父亲要吴晗读《御批资治通鉴》和《论语》、《孟子》、《左传》。每天都要背书,念一本,背一本。
吴晗少年时代十分调皮爱闹,这一脾性,直到长大之后,仍可见痕迹。罗尔纲曾说,“吴晗是个爱闹的人,对朋友都是握笑顽皮的。”吴晗小时候常常带着弟弟和妹妹到苦竹塘和其他大池塘里游泳,妹妹不会游,吴晗就既当“教练”又当“救护员”。这秘密一旦“败露”,父亲严厉追问,并要责打他们。这时的小吴晗像变了个人,一点也不调皮了,并勇敢地承担了责任,说这都是他的错,是他叫他们游的。不耍滑头,敢做敢当,这也许是吴晗从小就具有的人格特点。
尊敬师长,是吴晗从小就形成的另一个人格特点。吴晗对他的第一位老师杨志冰,十分敬重。后来吴晗到北京考进清华大学,并成为教授,都没有忘记杨老师,常有书信来往,一直到杨志冰去世。杨志冰的儿子杨祖霖也是一名教师,他回忆道:“吴晗是我爸爸的学生,他很聪明,学问好,爸爸把他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可见吴晗与杨志冰的师生情谊非同一般。
吴晗对历史发生兴趣,是在他9岁的时候。他的伯父去世,伯父的儿子来送葬,带来了一本石印本绣像《三国演义》。吴晗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对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人物都很着迷,从此他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发生了兴趣。
1921年,吴晗12岁,考入浙江省金华中学读书。艾青和千家驹均为他的同学。
当时,金华中学设在位于金华城东高埠处的太平天国待王府。吴晗对一间间的传统古建筑,以及与这里有关的历史与人物产生了兴趣。但吴晗又对老是在课堂里死读书厌倦,常常溜出去到街上的书店读书。但书店里的许多书,又是他在上小学时就读过的,不过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却给了他很大启迪从此,他开始接受维新思想。
半个多世纪后,艾青在世时曾幽默地回忆过他这位中学的好同学:“吴晗是我的同学。我们两家住得很近。他读书很用心,我们常一起在我家东厢房读书。吴晗也打麻将、骑马、吸烟。学校要开除他,但他国文和历史特别好,就‘保’下来了。”千家驹在他的《缅怀吴晗同志》一文中写道:“这两个孩子(指吴晗和千家驹本人),在第一年的学习中有好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年青、聪明,都来自农村。他们凭借天资在班上并不怎么听话。”
1925年,吴晗16岁,在金华中学毕业。他一心想报考向往已久的清华、北大这两所国内最高学府和黄埔军校,实现他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的抱负。但因家境已不如前,川资难筹。加之父亲阻挠,未能如愿。其父就把他安排在苦竹塘小学当教员。
不久,父亲为吴晗订了一门亲,是他父亲世交陈老伯的独生女儿。吴晗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要求学,不要美女!”后来,女方对吴晗饮酒、打麻将、吸烟等事有所耳闻,主动解除了婚约。吴晗无动于衷,他父亲却大发雷霆。父子关系因为升学和婚事趋于紧张。1927年暑假的一个晚上,吴晗与父亲又为升学之事发生争执。已患肺病的父亲,在急怒之中打了吴晗。倔强的吴晗就冒着倾盆大雨,从家中后门出走。吴晗父亲自己官场失意,望子成龙心切。现在吴晗又违抗父命,还以出走相抗,其心情可想而知。
吴晗的父母非常焦急,那天夜里,村里许多乡亲四处寻找,还到苦竹塘中打捞,也不见吴晗踪影。几天后,吴晗父母突然收到吴晗从义乌县城寄来的信,称升学无望,只好到天台山去做和尚了。天无绝人之路,正处于茫然之中的吴晗,得到了朋友们的资助,到杭州考进了私立之江大学预科。一年后,之江大学预科停办,他又到上海。1928年考进了中国公学大学部预科,一年后升入社会历史系。
几经曲折,几经磨难,吴晗终于又获得了一个求学机会。他非常珍惜,选修了当时该校校长胡适主讲的“中国文化史”。他对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之道十分推崇。胡适对吴晗也予以重视和提携,使吴晗在文史研究上走出了一条路,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吴晗在1930年写出了处女作《西汉的经济状况》,受到胡适的特别欣赏。吴晗给胡适写了两封信,向他求教并讨论有关《佛国记》和曹雪芹家世的学术研究。同年,当时也是反对蒋介石的胡适被迫辞职,离开了中国公学。吴晗也用《西汉的经济状况》一文所得的80元稿费做路费,来到了他多年向往的北平。
北平的故都风貌,前门的城墙和城楼,都给了吴晗一种厚重传统文化的冲击和震撼。他决心在这里奋斗,成为一名救国救民的义乌人。但是,吴晗孑身进京,无依无靠,早就萌生的转学燕京大学历史系的希望很快便破灭了。他在顾颉刚教授帮助下,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了一个中日文编考部馆员的职位。
得失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逆转。吴晗正是得益于这个馆员职位,使他读到了许多史书,他的明史研究就从这里起步。
1931年春天,吴晗从《婺书》中发现一条线索,然后考证了《少室山房全集》、《金华艺文志》等多部著作,撰写了有三四万字篇幅的反映明代浙江兰溪籍文人胡应磷生平的《胡应麟年谱》。纠正了顾颉刚在《四部正讹序》一文中认为胡应膨存年在60岁以上的说法,考证出他死在万历三十年,年仅52岁。这部年谱奠定了吴晗研究明史的基础,也进一步得到胡适的首肯。胡适第一次给吴晗写了回信,并约吴晗见面。
不久,吴晗投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100分与零分”之事,轰动了京城。吴晗先是报考了胡适当文学院院长的北京大学,文史和英文都是100分,而数学却是零分。北大有一条死板的规定,考生有一门功课零分就不能录取。吴晗只好又去报考清华大学,结果吴晗在清华的考试成绩与北大一样。清华大学却不拘一格破例录取了吴晗。此举在北大引起了波动,认为不录取吴晗是不公正的。历史证明,因为循规蹈矩,而忽视了特殊与个别,北大由此失去了一个本来可以增添这座优秀学府光彩的不可多得的优秀学生。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