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民间居宅多以家庭为单位,采用单一的纵长平面的四合院式。山区农户除部分砖木瓦房之外,还有不少依崖钻洞的土窑。偏远农家仍以土炕为主。土炕是临窗依墙砌造的长方形炕台。在土炕旁砌造火炉,在土炕中盘筑烟道,冬季,把炉灶生着,既可做饭,还可暖热炕面。
农村盖房是仅次于娶媳妇的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更为重要。在上梁之日,亲戚邻友都来帮工,不论木梁还是水泥梁,都要在梁正中贴红纸条,上写“上梁大吉”,房后墙正中贴方形红纸,上书“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字样,门窗也贴类似“安门大吉”的字样。上梁时间选择正午时,众人努力将梁吊上,然后放鞭炮庆贺,主人置酒款待工匠和众乡邻。
境内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因而,除北部和东部边缘地带的山村流行窑洞住宅外,一般均住瓦房。现存的瓦房住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的老宅;二是解放以来建造的新宅。砖瓦房的主体造型基本保留了土坯瓦房的传统风格。这里仅以土坯瓦房为主,叙述境内住宅的一般风格和营建俗尚。
从布局来看,老宅和新宅有明显差别。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建筑,多数采用单一的纵长平面的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宅院的纵轴线,有南北方向的,也有东西方向的。四合院的朝向,房宅的规格,大门的开设等,均受封建礼教及阴阳迷信的支配,造成墙脚参差、屋瓦错落的现象。
四合院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比较拥挤。多数宅院左右跨度不过五丈左右,天井普遍狭窄。宅院结构比较严密。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山墙及短接围墙所封闭,一般不向外开窗。有的在庭院中间建有二道门,俗名“衣门”,将整个院落划分为上下两院。大门普遍开在前面。有正开的,有偏开的,但偏开者居多。正开的大门,迎门建有独立的影壁。偏门多开在宅院前右角,迎门是右侧配房的山墙,上面构筑照壁。有的宅院开有小后门。
四合院的另一个特别是突出主房。主房建在宅院深处,与宅院纵轴线垂直。左右配房的檐头、屋深、间架等,都小于主房。但侧配房、下首配房的规格又要小于上首配房。这种规制,是由居住的长幼秩序决定的。主房供家长居住,配房按兄右、弟左的原则供子女居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多数老宅院都成为数户共居,三代同堂的住宅。老宅的厨房按照配房的布局和规格建造。
旧时的宅院,均在北房的前脸开辟一个小窑窟,作为天地神位,俗谓天地圪窑。
少数旧宅院属于绅富之家建造的组群式住宅,如原长治县经坊村陈家院、市南街张家花园等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组群院落规模较大,包括主院、偏院、书房院、牛屋院、花园等,有的在主房后面还建有一排后罩房。主院都是采用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建造,不同的只是天井比较开阔。
新宅的建筑,基本打破了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出现了许多整齐划一的排房式院落组群。这种布局方式,是统一划定地基所致。通常由若干排瓦房组成一个院落组群。每排瓦房供一户或两户占用,中间有一堵隔墙或者其它附属建筑,将排房之间分割为两个横长院落。排房式院落,普遍只建北房同时废除了“天地圪窑”的构筑。除第一排住宅外,其余院落大门分别开在东西两侧。
传统瓦房的造型特色,突出表现在屋顶和门窗的式样上。房顶有悬山式和硬山式两种。悬山,俗名出山,一般见于全土坯瓦房和砖挂面瓦房。这种屋顶出檐和出山挑出较大,可以减轻雨水对墙皮的冲刷。硬山,俗名包山,多见于包山和砖包的土坯瓦房。包山屋顶整齐美观,有方砖或条砖构筑的山边,屋檐两端装有挑檐板或建有墀头。随着砖瓦房的普及,悬山式屋顶基本淘汰。
屋脊的造型主要有三种:“皮条脊”、“罗汉脊”和“花脊”。“皮条脊”,是在屋脊上平砌一层砖,再加错拓砌一层瓦构成,没有什么高度。“罗汉脊”,是用两层横立的条砖砌成骨架,上面扣砌一层瓦,两端构筑兽头。脊梁前后布一排云瓦,构成齿形花边。“花脊”,取两面雕有纹饰的空斗天平砖砌成,兽头也是专制的瓦构件。明清之际,建造住宅受住宅等级制的制约,屋脊式样更是区分尊卑的重要标志。一般平民只能采用“皮条脊”,享有爵禄的人家才能建造“罗汉脊”或“花脊”。辛亥革命后,住宅等级制取消,但事实上,“罗汉脊”和“花脊”的建造仍然限于绅富之家。解放后,“花脊”淘汰,“罗汉脊”只是由于造型美观而得以广泛流行,“皮条脊”继续流行。
门窗变化最大。传统的门窗,窗小门阔,而且门头总是高于窗头。上端多以过木分隔。门户上部装有脑窗。窗上装设不能开关的棋盘格窗心,以白麻纸裱糊。过去,前脸的木构部分,包括连檐、过木、门窗等,习惯涂以黑色。进入世纪60年代后,门窗开始施用深绿、暗红色等色漆。
农村流行的楼层瓦房住宅,外观与普通瓦房相似。但檐头较高,约一丈五尺左右。楼口开在房门之上,装有窗房形小门,凭借活动木梯上下。楼层部分供储粮或杂用,所以不考虑采光。
老宅的大门,一般采用与房屋一体的穿堂门,门檐与屋檐相齐。穿堂大门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种叫“退缝门”,门框装在门道中间,前面留一段门道,门框上面有很宽的门额。门额上书写字幅或绘画纹饰。另一种叫平大门,前面不留门道,一般没有木构的门框,门扇直接装在墙壁后面。穿堂大门普遍建有门楼,并装有活动门槛,俗名闸板。新宅的大门,虽然也有“退缝门”和平大门的区别,但多数成为独立建筑。门道较短,或者没有门道,一般没有木构门框。“退缝门”退入深度很浅。多数大门设有简单门楼供杂用。
传统瓦房的构筑,采用墙壁承托木构架屋顶的方式构筑。基本建筑材料有砖、瓦、土坯、木、石、土、石灰、谷草、苇箔等。一般构筑程序是:打基础,砌墙,装梁和上梁,装顶、装瓦、粉墙,安装门窗。
建造新房被看作家庭生活中的百年大计。在住宅构筑上和营建过程中,有许多流传已久的俗尚和忌讳。
旧时建造住宅,阴阳迷信观念十分严重,事先必须请托阴阳先生察看地基风水。阴阳先生摆设罗盘,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选择吉利标志,确定宅院朝向:坐阴还是坐阳,朝东还是朝西。因此老宅院有各种朝向。另外就是“椿木为王”,即屋顶木构架必须装备少量椿木。一般是在梁架上装一段椿木瓜柱,也有的是用一条椿木椽子。这种习俗,起源于刘秀封椿木为树中之王的传说: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刘秀与王莽展开争战。一次战役中,刘秀战败,被王莽军紧紧追赶。刘秀跑到上党县附近,摆脱了追兵。这时,他已经疲惫不堪,饥渴难忍。就坐在一棵桑树下,仰头靠着树干喘息。忽然,树上掉下一粒桑椹,恰巧落在他张开的嘴里。随口一嚼,又甜又解渴。于是,他又搞了许多桑椹吃,顿时有了精神。刘秀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因此就面对这棵桑树发誓:“一旦做了皇帝,必定封你为万木之王!”后来,刘秀果然登基,就来上党县履行诺言。可是他怎么也分辨不清究竟是哪一种树,竟把椿树误认为桑树,封之为万木之王。椿树无功受禄,羞愧难当,躲进了茅房;桑树有功无赏,气得成了佝偻病。所以,椿树一般长在茅房,而桑树的树干都是弯弯曲曲的。从此,椿木就被当地群众尊为树中之王,安排到住宅构筑中“坐镇”。
建造住宅,还须放镇物,取少许五谷、朱砂、桃条、笤穰等物,用布包裹,叫镇物包。将它钉在房屋中间的脊檩上,用以避邪。每座房屋的间架尺度一般相等。最多取两个不同的尺度。木料忌用二杈头,俗以为二杈头是“蛇杈头口”,于主人不利。搭置檩条,小头必须适上首。椽条忌用单数,忌压中线。过去,制作门框和窗框量长短,必须使用木匠专用的门尺。门尺,是一种划有迷信标志的木尺。长一尺三寸五分,等分为八格,分别以八个星宿表示吉凶。依次为:贵人星———财宝门,天哭星———疾病门,天福星———离别门,天财星———义宜门,官禄星———官禄门,狐狸星———劫盗门,天败星———伤害门,宰相星———本吉门。度量时,彻尾占吉格避凶格。同时,门框尺度取单数,窗框尺度取双数。所以,门框的长宽一般是×尺×寸×五分,零数挂五;窗框的长宽一般×尺×寸二分,零数挂二。因而民谚有“门不离单,窗不离双”的说法。使用门尺的习俗,现在尚未彻底消除。
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俗尚是选择吉日。破土、上梁和合龙口等重要施工阶段,都要选择吉日,并设酒饭犒劳匠人。此外,还有祭土地、上梁、谢土等仪式。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