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江苏泰兴三妃墩(2)

书豪酱2023-11-08

闲话三妃墩

一、史料回放

公元1126年冬,靖康元年,金人攻陷汴京(开封),宋徽宗、钦宗父子双双被俘。金人虏二帝及帝室,贡女,能工巧匠六千余人,携大量金银财宝及古玩字画,乘马车驶往东北。史称靖康之耻。

徽宗第九子赵构,受命去金国讲和。走到河北滋州,被百姓拦阻,转回南京(河南商丘),1127年即皇帝位,史称高宗,国号建炎,定都杭州。

赵构即位后,全国抗金热情高涨,汴京主和派和主战派势均力敌,互相争斗。当年10月,传言金人欲犯江浙,高宗下诏说暂驻淮甸(扬州),俟捍御稍定,即还京师。就这样,高宗携后妃一路南逃,所有法驾、仪仗、冠服、礼器、珍玩、图书、档案等也一起搬到扬州。

到达扬州后,赵构以为远离危险,整天沉醉花天酒地。他不思收复失地,雪耻报仇,而是暗中派人去和金国讲和。同时也作了南逃的周密准备,先期疏散了一部分老弱病残,并将六宫嫔妃送到杭州。

建炎三年正月(1129),金将粘罕带兵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宰相黄潜善、汪伯彦隐匿不报。直到金兵先锋攻到长安(安徽天长县),逼近扬州,高宗才得知真情,吓得魂不附体,匆忙带了几个随身太监,奔到江边,找来一只小船,连夜逃到江南。

金兵进入扬州,烧杀抢掠,肄意妄为。这支金兵先锋,目的是要活捉高宗,消灭南宋。见高宗逃走,茫茫大江,波涛汹涌,无奈退回了北方。

泰兴临江环海,是江南通往苏北的门户,也是苏北通往江南的便捷之地。泰兴虽被金兵侵占过,但始终不是金人所管属的辖区。宋金议和后,江南的赔款,就是通过泰兴,交到江都邵北金人手上。

二、辩证分析

泰兴现代的出版物,介绍“三妃墩”的文字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高宗南渡扬州一年后,遭金人追赶,携妃子逃到了泰兴,随行的三个妃子病殁水葬于此。其依据主要有三:一、泥马渡康王的传说;二、延佑观匾是高宗所书;三、明人程泰象《妃子墓》诗中记述三妃墩为南渡时宫中三个妃子合葬墓。对此,仔细思考,觉得似可商榷。一、据正史记载:高宗南渡长江而逃,渡江后在镇江开过一次御前会议,然后继续南逃到绍兴,金人退兵后,复归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若是高宗向泰兴方向逃跑,金人多骑兵,速度快,扬州至泰兴,一马平川,早就没命了,这是不可能的。二、敕赐“延佑观”匾,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光绪县志》记载,敕赐时间是绍兴廿一年(1151),而岳飞死于绍兴十一年(1142)。人们对抗金英雄岳飞敬佩尊崇,岳飞被害时,朝野上下十分愤怒,这对高宗是很大的压力,为了安抚人心,敕赐“延佑观”三字匾完全是政治的需要。三、明人程泰象的《三妃墩》诗说三妃墩是三妃合葬墓,“问是何年墓,人言宋代妃。”道昕途说,不足为凭。四、“泥马渡康王”的传说,更不可信。高宗逃离扬州,很是狼狈,为了树立皇帝尊严,弄个传说来美化一下,倒是极有可能的。

高宗既然没有刭过泰兴,妃子到泰兴,只有两个可能。一是逃散,这是个人行为。二是疏散,这是国家行为,即皇家的行为。

逃散的可能性不大。一、妃子要逃到泰兴,一定要乘车。扬州到泰兴一马平川,目标太大,有危险。二、即使妃子逃到泰兴,兵荒马乱,口说无凭,官府不可能无缘无故接纳,并给她一定的礼遇。三、高宗逃离扬州后,离金人到扬州,还有一段时间距离,文武百官,太监侍卫都逃离了扬州,作为皇室的妃子,没有理由,不逃离扬州。

那么,剩下的一个可能,妃子是疏散到泰兴的。疏散到泰兴的妃子,级别不低,是爱妃以上,可能有封号,名正言顺地享受着规定的礼遇,香花供养,并把一座桥命名为香花桥,葬时以“墩”的级别安葬。

究竟是哪个皇帝的妃子呢?皇家对妃子的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典章制度。妃子是终身的,不能外出。一般情况,皇帝死了,妃子成为“闲妃”,可以疏散到庙里,但不能嫁人,如武则天。若是高宗的妃子,不可能称作“闲妃”,按制也不可能疏散到泰兴。退一步说,倘若真是高宗妃子,也一定会留下文字记载,这个墓没有留下一点文字记载,一定有它隐蔽的东西。

有记载说:高宗的哥哥钦宗被金人俘虏,有两个妃子逃出。一个是已册封的妃子,另一个是没有来得及册封的妃子。这两个妃子逃出后,有可能找到了高宗,于是高宗把她们带到了扬州。建炎二年七月高宗疏散嫔妃时,疏散到了泰兴。泰兴离扬州不远,又是通往江南的便捷之地,应是理想的疏散地。而泰兴的三妃墩墓就是这两个妃子中的一人之墓。这位没有名姓的妃子死于钦宗之后,她成了真正的闲妃。

水冢是一个特殊的葬制。它只能葬一次,一次葬了以后,不能葬第二次、第三次。除非三个妃子一起死(这种可能性很小),即使一起死,也不能合葬,历史上只有夫妻合葬墓,而没有妃子合葬墓。

既然葬了一个妃子,为什么说三个妃子呢?

泰兴是金人辖区的前沿,死者是钦宗的妃子,葬时可能是秘密的。墓是国耻的象征,皇家不便宣扬,群众也不愿谈论。南宋统治150年,元朝统治近百年,沧桑岁月湮没了部分事实,人们口口相传,本应是“闲妃墩”,因“闲”与“三”谐音,传到后来变成“三妃墩”,以致程泰象和宣统县志都将错就错了!

这里有一组关键词:闲妃、闲妃墩、三妃墩、水冢。若葬的是高宗的妃子,与闲妃不符,而且不会绝无文字记载。若葬了三个妃子,与水冢不符。若三个妃子一起死,也不会合葬,而是三个坟墩。葬了一个妃子,等级较高,可能有封号,葬时隐蔽,葬后不大肆宣扬,合乎这种情况的,只有是钦宗的妃子。这就是考古学上常用的排除法。

关于水冢不唯泰兴独有,昆山锦溪也有一座。据2009年3月18日《扬子晚报》报道:江南水乡锦溪五保湖中的小绿岛上,有一座陈妃水冢。相传为南宋孝宗皇帝(赵慎,赵构的嗣子,书法家)的爱妃陈妃,来到锦溪,看到这里山水相映,灵秀清幽,一片绿野,无限风光,不忍离去,经孝宗同意,居住在这里。病殁,水葬于五保湖中。如今岛上花木葱葱,建有亭阁牌坊,被称为神州第一水冢。江南锦溪的陈妃墓,三妃墩墓,为什么用水冢安葬。一是防止金人挖尸、鞭尸、辱尸,右损皇家脸面。二是可能出自宋朝皇家管辖妃子的一种葬制,意即下水的妃子。这是一种特殊的葬制。

三、简单结论

三妃墩原是闲妃墩演变而来,里面只葬了一个妃子。妃子的等级是爱妃以上,可能是有封号的。经分析,她可能是宋钦宗的妃子。江南锦溪的陈妃墓,已成为旅游胜地,泰兴的三妃墩消失了,可惜!

泥马渡康王传说

靖康元年(1126)冬,徽、钦二帝被俘后,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即位,改元建炎。建炎元年(1121) 冬十月,传言金人欲犯江浙,赵构下了一道诏书,说是暂时驻淮甸,等捍御稍定,即还京师。就这样,宋高宗携后妃一路南逃,一路被金兵追杀。当他逃到泰兴一座古庙附近,坐骑被金人射死。

高宗自叹劫运难逃,进庙祈祷神灵,出门时,忽见庙门口系着一匹白马,于是急忙跨上白马而逃。谁知没过多久,已到江边,只见大江波涛滚滚,无船可渡。眼看金兵就要追上来了,慌忙中无法可想,只好打马跃入江中。说也奇怪,马儿在江中竟然如履平地,一会儿就将康王送到了江对面。康王回头看时,金兵被挡在了江北,正想舒口气,谁知坐骑将他掀翻在地,一溜烟跑了。康王只好徒步向前,不久看到一座古庙,和他在泰兴看到的差不多。庙额上方写着“崔府君庙”四个大字,庙门口一匹白马,浑身上下湿漉漉的。

康王一阵高兴,这不正是渡江救驾的白马吗?谁知走近一看,却是一匹泥塑马。这就是泥马渡康王的由来。后来赵构逃到了临安(今杭州)把新朝偏安在那里,派人重修了崔府君庙。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