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卜原产自我国,栽培食用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诗经·邶风·谷风》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中的“葑”是蔓菁,形似萝卜,也就是现在说的疙瘩菜;“菲”就是萝卜。萝卜还有一个名字叫莱菔。中国两千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莱菔条中称萝卜为“莱菔、葖、芦菔”。晋郭璞注曰:“芦菔,芜菁属。紫华,大根。俗呼雹葖。”宋人邢昺疏曰:“紫华菘也。俗呼温菘,似芜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突。一名芦菔,今谓之萝卜是也。”《说文》中的“芦菔”、“荠根”皆为萝卜古时的异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种菘、芦菔法,与芜菁同。”石声汉注:“‘芦菔’,现在写作‘萝卜’、‘莱菔’。”综上,可确定萝卜就是莱菔。
几千年来,萝卜一直是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之一。萝卜既可生食,又可入馔。元代许有壬曾作诗《上京十咏芦菔》称赞萝卜:“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值品题。”李时珍说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在山东潍坊一带自古就流传着“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县萝卜皮”的民谚,就连“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任潍坊县令时也作诗称赞萝卜曰:“昆仑灵芝长白参,不如潍县萝卜根”。可见,萝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
萝卜,在兼具美食和药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文化价值。在云南滇西北山区彝族群众视其为神灵崇拜,彝家人更有萝卜节,这是萝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传说霜降日是萝卜的生日。彝族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气,这一天,彝家人家家户户早早出动,开展一系列以萝卜为主题的活动,为萝卜“祝寿”。人们选寿星、贴对联,最后再一路载歌载舞到各家各户观赏“寿星”,彼此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同时献歌或献对联以表祝贺。霜降日后各家各户开始挖、收萝卜。人们边干活边对唱山歌。歌词必须以萝卜为题,歌颂萝卜的栽培技术、药用价值、烹调和加工方法……寓教于乐,传承了独特的萝卜民俗文化。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历时半月的萝卜节降下了帷幕。这一天,人们要举办吃“吉”和送“吉”的活动欢庆。吃“吉”,就是各户生吃或煮萝卜防病治病;送“吉”,则是互相赠送萝卜食品和萝卜“花”。相赠的萝卜食品有蜜渍萝卜、萝卜咸菜和“药”萝卜。
“药”萝卜是以萝卜为主料,配以其他食物和药物制作的美食。彝家人的“药”萝卜有近百个单方,是民族药的宝库中的珍贵财富。送萝卜“花”则是青年男女的“专利”,通过萝卜“花”连情、做媒,多少有情人结成了眷属。
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爱吃酱菜,是日本人饮食的一大特点。日本的酱萝卜等酱菜都尽可能地保持了蔬菜本身特有的味道和颜色,充分体现了日本饮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利用自然的同时又尽量发挥自然之美的特点。
从历史上看,人们淹渍食物最初是为了防止饥荒。日本酱菜在江户时期就出现了,而今酱菜馆也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超市中,各种各样的酱菜更是琳琅满目。日式酱菜的原料根据季节更替有所变换,较常见的有萝卜、白菜、笋、黄瓜、茄子等等。钟情于酱菜的日本人不管是在哪里,都会购买或者自己动手做各种各样的酱菜。日本料理中几样重要的菜肴,都离不开白萝卜的陪衬:生鱼片,需要白萝卜丝;烤鱼,需要白萝卜茸;炖肉、炖鱼也要放白萝卜。日本的“熬点”,即现在国内非常流行的“关东煮”,更是离不开厚厚的白萝卜块。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日本人在奈良时代才开始栽培萝卜、芋头、山药、藕等根菜。但是对一般庶民来说,栽培的蔬菜还是很稀罕的,他们仍继续过着以采集山野菜为主的生活。白萝卜在日语里被形象地称为“大根”,寓意白萝卜是日本人饮食的重要之根。在日本,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备有白萝卜。在超市,白萝卜一年四季被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都是带着翠绿且长的叶子整根卖。在商场里则销售“大根”玩偶、抱枕等等,外形还是非常有趣的,而且经常作为礼物送给女生。可见,日本人对白萝卜真的是非常地喜爱。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祭祀仪礼非常丰富的国家。几乎每座神社都有自社的祭典日。多数祭典是每年一次,为所供奉的神明或季节或历史事件进行庆祝活动。有些祭典长达数日。上文中向大家介绍过中国彝族的萝卜节,而在日本也有一个和萝卜有关的颇具“神圣”、“神秘”色彩的神灵祭祀活动,即“神馔”。
“神馔”,在日本古语中称为“御食”或“御膳”,即指供奉给神的酒食的总称,所谓“神的食事”。日本神道的祭祀活动中,神馔必不可少。古代的日本人,在农作物丰收后会将劳动果实犒劳神、答谢神,以祈求来年继续得到神的护佑,获得更大的收获。
萝卜,从绳文时代开始就被广泛使用,被认为是最古老的神馔之一。自古以来,神馔的品目、样式、制作方法等隆重丰富,不尽相同,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沿革的变化,神馔在历经了三次较大的变迁后,其内容也逐渐被规范化。研究资料表明,今天伊势神宫的神馔品种依然保持着古制。综上可知,白萝卜始终是蔬菜类神馔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瓷器上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的寓意。不同的纹饰有其独有的韵味。清朝工艺美术品在题材上非常广泛,包括动植物、山水、人物、飞禽、民间吉祥图案等等应有尽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升华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蔬菜瓜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很早以前历代能工巧匠就把蔬果选作画材和创作原型,其中萝卜就在陶瓷绘画领域占据了重要席位。
莱菔即萝卜。萝卜是中日瓷器中常见的花纹或器形。莱菔在民间取同音“来福”之意,具有吉祥幸福寓意。此纹饰在民窑瓷器上表现最早始于明代,常见于清康熙年间晚期,十分流行。当时社会战乱得到平息,生活稳定,人们开始祈求富足的生活,所以莱菔这种纹饰就大量体现在日常用瓷上,杯碗盘居多,每次使用的时候都会看见这茂盛的莱菔叶,故希望“福”早日到来,日日相伴。表现了当时社会对富足生活的一种期望,是一种民俗的体现。当然把器物做成莱菔器形也是寄托了同样吉祥的寓意。
墨西哥人在家庭观念方面,与中国人有不少相似之处。家庭第一墨西哥人十分重视家庭生活。每逢家庭成员生日,除了设宴庆祝,家人都要送生日礼物。周末和节假日,墨西哥人习惯与家人团聚,社交应酬一般不占用周末和节假...
莆田市盛产大米,大米是莆仙人的主食。长期以来,人们不但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大米食品,也把大米及其制品用在各种民俗活动中,使之具有广泛而且重要的用途。1、作为主食。大米,莆仙话叫“米”,不会引起混淆。莆仙称...
《南海更路经》又有《南海水路经》、《南海定时经针位》、《西南沙更簿》、《顺风得利》、《注明东、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名称,不同的名称有不同的手抄本和口头表述内容。《南海更路经》有两类,...
喊童年又称喊惊,也称叫魂。一般是指孩子小时候,不知受到何种惊吓亦或见到什么脏东西或看见不该看到的东西,会啼哭不已。老年人会指导说,孩子受惊吓了,魂不附体了,需要你到孩子受惊的地方,把孩子的魂叫回来。当...
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大圩古镇,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特别是他的文学成就震惊文坛,被誉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熙宁五年(1072年)卒于颍州(今安徽阜阳)私邸,享年66岁,赠太子太师...
索尔代维洛耶稣受难会是意大利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隔10年的10月举行。这个节日源于16世纪。从那时起,索尔代维洛每隔10年就要演出一次耶稣受难的戏剧,每次演出都极为成功,因此在国内外颇有名气,成为节日...
湖南省怀化溆浦民俗文化灯1、龙灯:溆浦龙灯是用竹札纸糊的亮灯,灯内用蜡烛照明,夜间尤如一条玲珑的彩龙,溆浦龙灯相传起源于唐朝,是我国龙灯的原形,至今只有溆浦一带保存这种非常原始的龙灯。溆浦龙灯的表演非...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中国的四大传统民俗除夕 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来历 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