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为中华民族最优美的文化表现之一,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习俗。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 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从出土文物资料中得知: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东汉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国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 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养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如此三日而华更鲜。”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 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求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等花艺作品。
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插花作品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举国上下,各种花事活动超越前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同时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朝人不仅喜爱插花,而且对插花技艺的研究,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出版了许多有关文章与书籍,如《癸辛杂识·续集》、《分门琐碎录》、《山家清事·插花法》等。对于花材切口的处理、保鲜措施、冬天防止瓶器冻裂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详细记载。从上述许多花事活动与诗书绘画的描绘中,同样可以得知宋朝插花艺术风格和特点,虽然仍继承唐代宫廷插花遗风,但在形式与意境上又有新的发展,构图上不仅有严谨的整体之美,而且注意发挥每种花材个体的生命力和线条机能。
宋代的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的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
元代插花风格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发展很缓慢甚至有一段时间的停滞。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仅形成了完备的插花艺术体系,并且有了完整的插花专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张谦德所著《瓶花谱》和袁宏道所著的《瓶史》。还有高濂的《遵生八盏 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特别是《瓶史》传至日本后,引起日本花道界的轰动,并发展成为“宏道流”。
在袁宏道的《瓶史》一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且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各种花事活动依然活跃,特别是盆景艺术蓬勃发展,十分盛行,但插花艺术却无大的进展,尤其到中后期一直衰落不振。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画作,以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结合,将清代花事色彩花俏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点开始有了转变,逐渐从物质生活追求转向精神追求,插花艺术开始从个体喜好转变成一个系统的、完备的艺术体系,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终起到装饰效果,随着房产消费的发展,插花艺术在生活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作为东方插花代表之一的中国传统插花正是由于具备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而成为世界插花艺坛中独树一帜的奇葩,曾对全球,特别是东方的插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失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么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要有一个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插花作品与环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装饰需依环境及场合的性质而定,不同场合和对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会商厦、酒楼开业,以及宴会厅等隆重场合的喜庆用花,花材色彩要鲜艳夺目,花形硕大,以展示热闹、有气派:反之,哀悼场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净如白色、黄色花材,籍以寄托哀思。应用插花来烘托气氛、渲染环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