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与烈士公园毗邻,筹建于1951年,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湖南省AAAA级旅游景点。
湖南省博物馆藏品达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并以此打造了6个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的基本陈列。
1897年郴州学会组建了郴州学会博物院。
1904年经湖南巡抚赵尔巽倡导,士绅梁焕奎、龙绂瑞等筹款,在省垣再次兴办一所博物馆,与图书馆、教育馆合署,全称为“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主要陈列人体和动物模型。开放约一年,教育博物馆部分被撤销。
1924年6月24日,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开馆;
1927年正式定名为“湖南省立博物馆”;
1930年毁于战火,此后再未恢复。
1951年3月,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
1956年在长沙西北环境优美的烈士公园建成开馆。以建设“地志性博物馆”为目标,开展了对能反映湖南历史、文化、民俗、艺术、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文物与标本的征集与展示工作,举办了“湖南矿产资源”、“湖南农业资源”、“湖南手工艺品”、“湖南楚文物”等六大展览。
其中楚文物收藏和湖南近现代名人收藏是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1972年至1974年,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湖南省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千件精美的文物和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的发现与出土,使湖南省博物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支持。
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建造了建筑面积为3510平方米的新仓库(后改造成保护与展示并用的场所),在保护和展示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方面发挥了近三十年的关键作用。
1971年,湖南省博物馆将馆藏的矿物之类标本拨给了湖南省地质局,1979年将馆藏动植物标本借给了长沙市第一中学,至此,湖南省博物馆从建馆之初的自然、历史类收藏展示并重,逐渐向以历史类收藏和展示为主的转变。
1999年,由国家和省财政共同投入1.2亿元新建的新陈列大楼竣工,新陈列大楼的建设是世纪之交湖南省博物馆发展的新起点,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2003—2004年湖南省博物馆打造的以“马王堆汉墓陈列”为龙头的基本陈列,被评为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2008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实施免费开放。
2008年,湖南省博物馆成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
2009年,湖南省博物馆被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央地方共建8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之一。
2009年12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策实施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2010年5月31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得到省发改委批复立项。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念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和评选工作顺利完成,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和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团队成为中标单位。
2011年7月4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省博物馆进入“边建设、边开放”阶段。
2012年5月25日,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工程投资总概算约8.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
2012年6月18日,工程进入建设阶段。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服务。
2017年11月29日上午,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阔别五年后重新对公众开放。
宝大禾人面纹方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年代为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该鼎于1959年在中国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胜溪村一个叫新屋湾的地方出土,最初被不明就里的农民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差一点儿就被回炉冶炼了。幸运的是,这件器物的一块残片被湖南省博物馆派驻到废铜仓库拣选文物的师傅发现。于是,他们跟踪追击,找到了10多块,经初步拼对与研究,发现只缺一条腿与底部。器物运到馆里后,修复师傅张欣如马上对其进行了修复。有意思的是,隔了二年,残缺的一腿也找到了,于是用这条正宗的腿换下了假腿。
该鼎最让人惊奇的地方是在器物的四周各装饰了一个又大又醒目的半浮雕人面。其实,器物上表现的对象是有头、有身、有角、有爪的半人半兽的“超人”,但躯干因器物平面表现的局限而隐去了。
人面鼎上的半人半兽的“超人”是什么身份?有以下几种说法:饕餮、祝融、蚩尤、邦君造像、傩面、黄帝四面、所有者的祖神等。半人半兽是中国史前图腾中最普遍的祖神崇拜表现方式,凝聚的是敬祖情结。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或文化英雄、始祖无不在人的形象之外被加上神的力量与动物的器官,《山海经》一书就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有关这些亦人亦神的始祖或英雄们的形象描述。
从传说看,半人半兽的形象,一半是兽——主要是形体像兽;一半是人——主要是智慧像人。因此,最原始的半人半兽可能是某种族群传说中的祖先,也可能是某个部族的英雄,可以托名为真实的或传说的“历史人物”,也可能是凝聚了某种部族精神寄托的凭空创造出来的“文化英雄”。人面方鼎表现的这个半人半兽,无疑是这个神系中的一位。
素纱禅衣,西汉,交领、右衽、直裾式,袖较宽。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8克,薄如蝉翼,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为国内所仅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
T型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千年女尸,身高154厘米,重34.3公斤。一号墓出土。这具女尸在2100多年前是长沙国丞相车大侯利苍的夫人,名叫辛追。出土时外形完整,全身润泽,肌肉柔软而有弹性,内脏器官完整。解剖表明,死者患有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等。胃中发现甜瓜子,大概是吃了甜瓜后突发急病死去的,年龄约50岁。此尸保存时间之长,程度之完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十分罕见。它与木乃伊、泥炭鞣尸和尸?等都不相同,专家们把这类型的古尸命名为“马王堆尸”。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