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最具“老北京”特色的民俗文化(2)

绿妒轻裙2023-09-21

五、北京的天桥

提起北京,就不得不提天桥。在民国初年,真正形成为繁荣的平民市场,被视为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天桥因市场的兴起而繁荣发展,而这一市场,又是面向平民大众,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文商结合, 互为促进。它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天桥在它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天桥平民文化,因其生根于平民百姓之中故虽历经沧桑,却能持久不衰。

晚清和民国时期,天桥一带非常繁荣,是北京通俗文化的中心。当时这里不仅集酒馆、茶 、杂技、曲艺等于一处,而且各样小吃,应有尽有,江湖郎中,卜卦算命看相,五行八作,无所不包,是老北京居民最爱游逛的去处。如今,许多北京市民,提起天桥,仍津津乐道。

过去天桥一带的民俗文化,今天都浓缩在新建的天桥乐茶园里了,在这里的人们可以边品北京风味小吃,边看民俗演出相声、评书、双簧、京韵大鼓,情趣无穷。不仅能体会到世界闻名的京剧的韵味、技巧荟萃的杂技的精彩,还能体会到昔日北京市民的生活情趣。

六、北京的庙会

北京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所以叫"会"。

庙会多在春节举办,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丰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间工艺品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秧歌、高跷、旱船、舞狮,玩钢叉、弄虎棍、打锣鼓,更有舞"中幡"者,将一面缎质红旗系在7米长、碗口粗的竹杆上,一会儿用手、一会儿用臂、一会儿用嘴、一会儿用额,抛起又接住,十分惊险。

北京最具文化特色的庙会有地坛庙会、龙潭庙会、白云观庙会和大观园庙会。现在的庙会还有许多不同于旧庙会的地方。吃:京味儿小吃依然保留,同时增加了各地小吃;人:以前是老人带着孩子来逛庙会,现在逛庙会成了年轻人游玩的时尚;演出:以前表演的都是北京花会,形式比较单一,现在全国各地的节目齐聚北京庙会,表演丰富多彩。在节日里,人们会以庙会为中心,朋友相聚、全家同游、同事相随,增进感情。

七、北京的城门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各门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也就是现在沿北京二环路的原九座城门。

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崇文门叫哈德门,是运送酒的通道。前门叫正阳门,是皇帝出入之门,平民不能走,只能走两旁的月门。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菜市口斩首。阜成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每天一早从玉泉山运来的水,从和义门运进北京城,进入皇城。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安定门是军队出征时走的门。

“外七”,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皇城四”,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个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八、北京的婚俗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一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老北京也不例外。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

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过礼,但这只是小定礼,婚期前一个月,得送大定礼,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催妆礼,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肉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催妆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叫"回门",或"三朝回门"。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惟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