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很早就频频出现在古代诗词书画中,而“四君子”初步的概念来源于黄凤池的《梅竹兰菊四谱》,后逐渐被流传。
寒冬飘雪若柳絮因风而起,须臾间为大地覆上一层绒毯,柔和的光照之下反射出耀眼光辉。那翩翩的玉蝴蝶远望之下温婉,实则带着丝丝彻骨的寒意。掩于冰晶之下,点点盎然之意顶着冰帽蔓延,势头与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可一较高低。
梅花不比大多春日里争奇斗艳的花朵,它红得艳丽耀眼,在冰冷与洁白之中,这抹红不仅不俗反之高雅清丽;黄中微微透明,与雪景相映雪光照耀之下,丝毫不存羸弱之态,愈发端庄温和。
梅,素有傲雪欺霜之誉,由古至今,文人墨客赞誉其凌寒独自开,面对天寒地冻,不露丝毫畏惧之色,由此渐渐被赋予君子威武不屈的特性。文人笔下,梅花是一种意象,一种态度的象征。同时,梅于古时而言告知了冬日的结束,被称作春的使者。由于傍雪而开,除了单纯的优雅动人,梅花亦是纯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哪一种或一些品质的赞赏,梅花在历史上收获了极高的人气。诗人林逋归隐杭州西湖边时,便由于对梅与鹤的喜爱,有梅妻鹤子之言,意谓想以梅花作他的妻子仙鹤作儿女。
传统书画中,画梅有老干粗干与细干之别,画家在作老干之时,多以中锋笔描绘,老干通常多折偏细,枝干交叉处留白,以显老干所存的岁月沧桑感,再以颜色或淡墨覆盖。粗干的绘画要求速度,不可有一分犹豫与停顿,其折枝较多繁而大气。细干则要求浓墨勾勒,近老干之处偏直,而靠近粗干处则弯曲。花,由于梅花有五片花瓣,国画里以五圈代替随后根据所绘梅花种类上色,最后以浓墨细绘花蕊花萼。
山阴之处,几丝碧色相交叠,细看之下,幽然垂首,美中透出几分固执。高耸陡峭的山崖留下了大片的阴郁,本就绿中参杂墨色的细长叶片暗得看着透不过气来,顺着修长的叶片向下,不禁起疑,这光滑平整近乎九十度的崖壁上何处扎根?
即便如此恶劣的生长环境下,兰花的英姿不减分毫,并且还更加喜爱这样的艰难,在磨练之下黑暗之中,清幽浅淡的香气有一日从山崖中飘散,方知俯瞰下深谷中美的不可方物的兰花正独自盛开,幽暗中那抹白,那星星点点的粉色亭亭玉立。
战国时期屈原便有提及兰又以之喻美人,“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由于兰花的生长环境及生活习性,古人将兰花比君子的清高独处,不与世俗混杂独居一隅,就如刘禹锡的陋室不陋,环境艰苦罕有人烟,却是唯吾德馨。而苏轼笔墨下的兰花从中荆棘参杂,意在表达自己胸襟开阔有容人之心。
论画,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不得不提,不单是画作,郑板桥还曾自己种植过兰草。水墨中的兰,兰叶通常由三笔构成前两笔较为随意形成凤眼,而第三笔则是兰叶的生动形象性的关键所在,一笔或败,又或是画龙点睛绘出难得的神韵。花常被比作美人手指,笔锋圆润收笔细而尖,逐一逐步绘画后再浓墨点出花蕊。
淅淅沥沥的春雨拂过,细细簌簌的春笋突破旧衣的声音打破了一片宁静,狭长小舟型的碧叶上仍挂着几滴还未被初升盘盂大的太阳带去的露珠。顺着笔直的竹干,也不知是林中迷雾渐退时凝结的珠子还是昨夜牛毛细雨留下的痕迹,另一颗透着光的晶莹水珠匆匆的滚落,汇入,叶稍被压低了,那汇聚的大滴露水似乎仍不情愿离开,又或是卡在了微卷起的叶尖处好一会才跃向另一片低处的碧意。薄雾渐渐消散,苍劲笔直的身躯逐渐显现,温和而肃穆,庄严而又不拘谨。
竹的特质在于中通外直,誉君子为人正直不阿,内心同样宽广能容常人之不能容,忍常人之不能忍。清贵高雅,谦卑持重。
竹也不得不提到郑板桥的作品,他曾有写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不同的效果亦是不同角度所赏之竹,由眼、由心、由手也就是郑板桥后流传至今的价值连城的画作。画竹在于干直而不僵,每一笔不可有停顿重复描摹,一气呵成,叶生动自然迎风挺立。
一袭瑟瑟秋风卷去了生机之色,吹倒了枝头叶边最后一批夏日怒放的笑颜,大地被零落成泥的花瓣落叶覆上了一派萧瑟荒凉之色,再不见枝头高歌的精灵,再不闻夜以继日的蝉鸣。在这片失落的土地上,鹅黄、橙黄、暗紫、玫红、素白,数不尽的颜色在萧条中悄然成为最美的画作。绽开的椭圆花瓣,微娇着弯曲回收的花丝或是球状惹人喜爱的绣球,这片土地仅仅属于北风中的战士。
菊花素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的美誉,菊花的傲,除了独立寒风外便是即便凋零也决不愿没入尘埃,这便是“抱香死”的由来,意谓菊在枝头怀抱清香凋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有著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爱菊,在于其独立秋风,高风亮节不与世俗争奇斗艳,也象征着归隐。归隐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之名句,古时隐士以不同形式的隐,独立红尘。而归隐的气节正与菊花的生长习性相似。
菊花进入国画时间较晚在五代期间,名家不多,菊花的勾勒主要在于叶,花由层叠笔法层层向下,茎不可过直,恰到好处的弧度可使其更为生动自然,而于叶,脉络形状和颜色选择都极为关键。
无论是古时抑或是近现代,“四君子”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中国乃至深受影响的各国绘画艺术、文学甚至是园林设计中。它曾是一种文化一种君子气节的寄托,如今它还是艺术的沉淀与基石。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