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的传说一直在昌乐流传着,夷齐祠就在今昌乐县城东的首阳山上。
首阳山,又叫孤山,亦名凤山。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二人隐居于该山,义不食周粟而饿死,后人为纪念这两位仁人志士而把首阳山改名为孤山。
《昌乐县续志·山川志》记载:“城东南十里外孤山,特起一峰,壁立千仞,为邑东保障,城脉盖由此焉。”面积2.9平方公里,前有桂河环绕,后有邢家河源起北流,西与草山毗邻,南与方山相映,绿荫连绵数十里,是潍坊地区渤海南面第一山第一高峰。古邑人居于该山西面,每天早上首先从此山顶上看见太阳,所以命名该山为首阳山。古人认为凤凰为太阳鸟,所以此山又名“凤山”。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姓墨胎氏,伯夷是大儿子,叫墨胎允,叔齐是三儿子,叫墨胎智。其父临终前立叔齐为国君,及父卒,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不肯,遂逃去。叔齐亦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遂推选孤竹国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兄弟两人听说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丰邑。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如今周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来求利,伯夷、叔齐认为这是用错误的行为来取代商纣的残暴统治,他们两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做仁吗?”周围的士兵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太公制止了。姜太公说:“这两个是仁义的人。”上前扶起两人,让他俩离去了。
等到武王消灭商朝,天下归周,武王做了天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耻与为伍,就逃避到远离西周的东方,在北海的首阳山隐居起来,也就是逃到了现在昌乐县城东的首阳山里,在这里挖野菜吃,发誓不吃周朝国土上的粮食。
后来碰到一个上山挖野菜的妇女,说起天下变化,这位妇女说:“现在这里是姜太公的封国,这里的土地已是周朝的土地,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了。”
伯夷、叔齐听后,仰天长叹道:“神农和夏禹的仁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了,我们的命运真是悲哀啊!”从此以后,二人连野菜也不吃了,直至饿死。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伯夷叔齐被广为称颂,孔子赞曰:“古之贤人也,求仁得仁。”孟子赞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为了纪念这两位孤竹国谦逊让国、忠孝节烈的仁人兄弟,后人就在首阳山上修建了夷齐祠,并把首阳山俗称为孤山,以表其品格气节和精神美德。
夷齐祠亦称昭贤祠、清圣庙,始建年代已无可考,但自隋唐至明清历有重修,有案可查的重要修复就有五次,可见此庙始建年代不会晚于隋代。
历经千百年,夷齐祠庙貌依然,虽有破损,但仍可看出原来的形制概况。此庙建筑风格奇特,是一座石质无梁建筑,长约10米,宽5米,高6米,四墙石灰岩砌成,拱形顶亦由石灰岩发碹而成,前有拱形门,门两侧各有一个正方形窗,庙前有一个方形石砌的蓄水池。
庙周围古砖旧瓦随处可见,残碑断碣散落整个山顶,数一下碑座碑帽,原来大概有十几座碑碣,大部分碑碣的文字经多年的风剥雨蚀,已很难辨认,唯东北角一块半埋地下的断碑文字还清晰,是光绪二十七年知昌乐县事朱照重修孤山庙时立的,碑的横眉是“孤山庙记”,竖眉是“重修夷齐祠记”,碑文记录了孤山庙的来历,伯夷、叔齐的事迹和重修夷齐祠的意义。
每年的三月三有庙会,数不清的游客乡人云集山顶庙前,或缅怀贤哲仁圣,或祈求平安赐福,香火旺盛,热闹非凡。
有关伯夷叔齐隐居昌乐首阳山的事迹,以及夷齐祠重要修复事宜,昌乐历代县志均有记载。伯夷叔齐与首阳山的传说不但是昌乐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商周以后,便有文字记载。
从文献记载来看,孔子是最早的解读者,孟子对伯夷、叔齐也有较高的评价,庄子、司马迁则采前人精华,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使伯夷、叔齐的故事进一步完整化、系统化。
南宋著名画家李唐以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后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为题材,画出一幅《采薇图》,该作品系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采薇图》刻画出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宁死不愿失去气节的精神。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把《伯夷列传》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司马光、文天祥、刘伯温、顾炎武等都有传世佳作赞美夷齐。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学士对此有过许多记述、评论、歌咏。褒扬者有之,贬损者也不乏其人。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伯夷叔齐传说经民间口口相传,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伯夷叔齐传说歌颂了伯夷、叔齐二人为了兄弟情谊,甘愿舍弃荣华富贵的谦让精神,以及为了理想信念,宁死不归的气节,塑造了两位具备封建士大夫应有品行和人格的光辉形象。
附
首阳山到底是哪里,查阅资料发现,封神中提到的首阳山有多处:一是今山西省永济市的首阳山;二是千里秦岭的第二主峰,西安市周至县的首阳山;三是甘肃省渭源县的莲峰乡首阳山;四是河南洛阳偃师市邙岭乡境内的首阳山。
这些地方,都认为是伯夷叔齐遁世隐居长眠的地方,还被评为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