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黄,流传着一首民谣:“肠子猪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盘,小铲儿一翻撮一碗,肚里不饥能解谗。”无论早晚,走在内黄县的大街小巷,能看到不少店铺都挂着煎灌肠、筲(shāo)灌肠的招牌,店铺内不少食客会要上几碗灌肠当饭吃,由此可看出内黄人对灌肠的热爱。作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黄筲灌肠”,深受内黄人民的喜爱,其历史甚至可追溯至清朝咸丰年间,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内黄灌肠是内黄县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俗名“煎血”,又名“血肠”。“现在人们说的内黄烧灌肠的‘烧’其实应该是‘筲’,筲灌肠。‘筲’是以前人们使用的木桶,在很多电影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筲来担水挑物。”内黄筲灌肠第五代传承人陈九安解释说,早年卖灌肠的内黄人,每天用钩担挑着竹子或木头制成的水桶也就是筲出来沿街摆摊叫卖,由于灌肠是煮好放在筲里的,把灌肠直接从筲里取出来切开吃的叫“筲灌肠”。其实吃灌肠还有另一种吃法,就是灌肠切成片放在煎盘上煎一下再吃,这叫“煎灌肠”。
拿出一本《内黄县志》翻阅可以看到,里面对内黄县风味小吃的记载是如此描述灌肠的:清咸丰年间,县城邱姓屠户,用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颇受人民欢迎。可以凉调,可以煎食,不仅味美可口,且有补血、健脾、壮筋骨等功能。一年四季,常有应市。
其实在内黄,灌肠的发展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内黄县南街邱秀山的曾祖父,原以杀猪卖肉为业。这位邱姓老人因常去县衙送肉,不断看到厨房里放着一些外来菜品,有香肠、粉肠等,都是猪肉、猪肠经过加工配制而成的。这位老人从这里受到启发,他特意去买来一截粉肠研究。在其侄子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发明制作,终于制成灌肠上市,流传至今。
尤其是1949年以来,筲灌肠这种制作复杂而又精思巧设的民间美食在当地迅猛发展,不但在内黄县各大集镇有很多户经营,而且逐渐向周边的清丰、汤阴、安阳市区等地扩展,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
内黄灌肠以猪血为主料,将猪血、面粉、香油、五香粉调和,灌入猪肠蒸熟、晾凉。做筲灌肠对猪血要求很高,猪血必须是杀猪时从活猪身上放出的血。“我们承包了一家屠宰场的猪血和猪肠,每天深夜我们就去屠宰场,放血、接血,清洗猪肠。一直到第二天六七点才能回家。”陈九安说。在内黄县筲灌肠具有“鲜、香、净”等特点,味美可口、风味独特,且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糖类以及微量的铁、钙、钾、钠等成分, 所以有补血、健脾、壮筋骨、消滞等功能,又经济实惠、故老少皆宜,很受群众欢迎。内黄县筲灌肠用料考究,在全国灌肠行业中独树一帜,有较强的影响力,在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力。
谈起灌肠的制作方法,陈九安介绍,制作灌肠,先将猪血放入百分之三十的盐水溶液里用木棍搅拌,不使其凝固。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适量地灌入洗净猪肠之中,待其血浆、面汁混合物在肠内凝固后,即可放入水锅用小火慢煮,还要不断用针刺肠,使其冒出气泡,以防肠衣胀破。一般情况下约一个半小时即可煮熟。煮熟后可以直接吃,经过加工味道更好。加工的方法是用手托肠,分剖为适中薄片,根据不同季节、食者爱好,可用蒜汁、香油调味,称之为调灌肠。或放入平底煎盘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块体由红变紫黑,肠衣向外津油,用小铁铲翻动,即可盛入餐盘食用,用香油煎更好。
煮熟的灌肠,中间是灰黑色的猪血,周围是白色的肠皮,上面是调料。“如果灌肠内的血是鲜红的,说明没有煮好。”陈九安说,用筷子夹起一片,放在嘴里,猪血像凉粉一样软软的,入口即化,而肠子皮则嚼劲十足。而煎灌肠里,红色的猪血变成黑色,浇上一勺蒜汁,猪血外焦里嫩,肠子皮或焦或劲,香味浓郁。
筲灌肠从诞生,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足以证明它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也是古代前辈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国灌肠行业中的珍品。对挖掘饮食文化内涵,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内黄筲灌肠制作工艺已被确定为安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对灌肠的历史沿革、配方调制、制作工艺等进行详细普查成立“筲灌肠普查队”,并对制作工艺等进行存档保护。同时,相关部门还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内黄县筲灌肠的全面普查、挖掘和整理工作,老艺人的口传资料抢救性收集等多项工作。
目前,内黄筲灌肠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陈九安的儿子陈龙早已子承父业,并且注重创新和发展。“目前在安阳市区风靡一时的麻辣灌肠就是我发明的。这是一种新的吃法,方法是用高汤加上各种佐料,把筲灌肠切成片在高汤里一直炖着,味道鲜美,麻辣劲道。我为了发明这个麻辣灌肠,煮坏了很多灌肠,气得我父亲要打我。”陈龙笑着说。周边县市的学徒不断地来内黄拜陈九安为师学习筲灌肠的制作。“学徒基本上没有断过,一年四季都有人来学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百名学徒了。其中20多名学徒已经成功开店。我希望能将老祖宗留下的筲灌肠继承下来、推广出去、发扬光大。”陈九安说。
链接
筲灌肠还有个历史典故在里边:传说程咬金与老娘艰难渡日,乡人可怜他们常把杀猪剩下的猪血、大肠施舍给他们,咬金靠卖这些换得饭菜。一日邻人给多了,咬金无器皿可用,顺手将血灌入肠子中存放,谁知这一灌,众人再吃血时感觉特别美味,于是就有了这流传下来的内黄特色小吃筲灌肠。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