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内目前流行的“四大梆子戏”在明清时代便已形成并享誉海内外,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观看并用“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高度概括山西梆子戏的特点。
山西四大梆子是指山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中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一脉桕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上党梆子,起源于素有深厚戏曲传统的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山西西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这四大梆子都是群众基础较广的山西戏剧剧种。
山西是“戏曲之乡”,地方戏剧源远流长。山西戏曲艺术,山西省戏剧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晋南地区,是山西省戏剧、也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之一。明清两代,随着元杂剧的衰落和昆山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声腔剧种在山西省的流传,以梆子、乱弹为主体的地方戏曲蓬勃发展起来。
蒲剧又称
,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也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与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为山西省四大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因起源于山西西南部蒲州(今永济县)而得名。它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剧目多达1000余个。慷慨激越而又委婉柔和,粗犷豪放而又细腻缠绵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浓厚的地方色彩,使蒲剧在晋南民间深受喜爱。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晋南各地。蒲剧唱腔高昂 ,朴实奔放 ,长于表现慷慨激情、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又善于刻划抒情剧的人物性格和情绪。蒲剧与陕西的秦腔有着极为密切的发展联系,所以两者又常常登台轮番演出,成为密不可分的“姊妹戏”。传统剧目有《薛刚反唐》、《意中缘》、《燕燕》、《窦娥冤》(已摄成影片)、《三家店》、《西厢记》、《赵氏孤儿》等。
蒲州梆子传到晋中,与当地的秧歌及说唱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中路梆子。清朝同治以后,中路梆子的名气愈发响亮,开始流传到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博得当地人喜爱,以后,就以“晋剧”称名于世。晋剧从咸丰、同治年间开始,唱响不衰,盛事迭出。清道光之前,晋剧曾一度雄踞北京剧坛,以至成为山西的代表剧种。
受到蒲剧传播的影响,晋北产生了声腔激越、风格豪爽的北路梆子。明朝末年,两次大规模移民使大量晋南人迁居晋北。移民心恋故土,喜闻乡音使蒲剧在晋北渐渐传播开来。在与当地语言和民间艺术的融合中,最终形成了以古代燕赵“慷慨悲歌”的边塞风骨遗存为基本特色的北路梆子戏。
晋剧因其形成和活动于山西中部地区而称
。中路梆子在形成初期,大胆吸收了晋中民间艺术,显示出了中路地方特色,有力促进了中路梆子的发展。
在清末民初,晋中盆地的商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素养的提高,各路戏剧票社也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由于许多商人热衷于吹拉弹唱,因此,商人和艺人共同研究唱腔,切磋技艺,并且资助艺人。所有这些,对中路梆子的唱腔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金水桥》、《辕门斩子》、《卖画劈门》等。
在20世纪30年代,中路梆子发展到鼎盛时期。丁果仙、张宝魁、三儿生等中路梆子各派名伶相继在全国走红。
北路梆子因形成和主要活动于山西省北部而得名,又称上路戏。
北路梆子形成于16世纪中叶,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趋于成熟。主要流行于晋北、内蒙古、河北等地。是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
北路梆子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腔调高亢、激越,表演强健有力,音乐节奏直爽慷慨,表现了塞外人民强悍的性格,因而受到晋北人民的喜爱。北路梆子的传统剧目主要有《打金枝》、《九件衣》、《杨八姐游春》、《王宝钏》、《金水桥》、《哭殿》、《斩黄袍》、《血手印》、《铡美案》等两百多个。
其音乐分唱腔、曲牌和锣鼓经三部分。唱腔的主要部分属于板腔变化体,由各种板式有规则地连接而成。其板式是:夹板、慢板、二性、垛板、三性、流水、介板、滚白等。
北路梆子的主要剧目现存的有400多个,其中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演义和古典小说。也有一些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剧目。此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编过不少反映当时斗争生活的现代题材剧目。
传统剧目《金水桥》,1980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为舞台艺术片。传统剧目在艺术上主要表现为:
一、民间色彩浓厚,在表现神怪等故事情节时也赋予了普通百姓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
二、语言生活化,通谷易懂,老百姓易接受;
三、唱词多,这也是北路梆子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上党梆子,起源于素有深厚戏曲传统的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山西西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
上党梆子主要流传于今山西东南部。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说法很多,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府(今山西晋城)。虽名为梆子,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5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蒲剧的影响,但与以上3大梆子迥然不同。
上党梆子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其音调高亢明朗,粗犷朴实 ,音乐曲调丰富,音响强烈。表演上,多用直出直人,强烈明快,侧重唱念工夫。传统剧目有《三关排宴》、《天波楼》、《皮秀英打虎》、《薛刚反朝》、《法门寺》、《长生殿》、《雁门关》、《甘泉宫》等。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