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月廿七,都会有许多松江人来朱家角赶庙会,被称之为“轧松江”。那么,明明是在朱家角赶庙会,为啥称“轧松江”呢?
松江原来又名华亭,华亭乡下有一户人家,三房“合”一子,非常宝贝。不巧,这个男孩长到十七八岁生病了,病得很严重,看遍了很多名医都没见好。当他奄奄一息,家人为他准备后事时,有一个留着白胡子、穿着道袍的道士,敲开了这户人家的门。道士进门便说:“你们家有阴气,肯定有人生病了。”东家连连点头称是,道士说要看看病人,家人想,反正没救了,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家人就带着老道士为病人看病。道士为病人把了脉后说:“这里有些药丸,你们给他吃吃看!”东家也不忘客套一番:“谢谢,不知先生是啥地方来的,等孩子病好了,我们一定要登门酬谢。”道士答道:“如果这些药丸吃下去不见效,那就无能为力了,要是病好了,那你们七月廿七到朱家角泥河滩,就能找到我!”说完,给了药丸就走了。
家里人连忙把药丸碾碎,撬开了男孩的嘴巴,硬是喂了下去。谁知,第一粒吃了以后,那男孩迷迷糊糊睁开了眼睛,脉息变得平稳了;第二天,第二粒药丸吃下去后,男孩竟然讲话了,还讲肚皮饿,要吃东西了;第三粒药丸吃过后,男孩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床上也睡不住了,吵着要起来,这宝贝儿子的病就奇迹般的痊愈了。
七月廿七那天,全家人摇船来到了朱家角的泥河滩,当时泥河滩还归属于昆山县。泥河滩上很荒凉,只有一座三官堂庙。大家想救命恩人没碰到,既然来了就烧烧香吧!哪知走进庙里一看,呆脱,其中的一个神像的外貌和神态和当初救命恩人一模一样。啊!我们碰到神仙了!接着急忙磕头道谢。这家人回去后逢人就说:“泥河滩三官堂里的老爷太灵验了,我们的孩子就是三官堂的老爷救活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松江人都深信不疑,对三官堂老爷十分敬仰。于是,每逢农历七月廿七,松江人都来烧香赶庙会。
因为当时都摇船来赴庙会,所以都要提早一天到泥河滩三官堂,船就停在泥河滩过夜。当时的朱家角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商镇了,松江人一来都争着购买商品带回,这一天朱家角镇上满大街都是松江人,于是,被称之为“轧松江”。
讲述者:钱昌萍 女 67岁大专 干部
记录者:张 青 女 27岁本科 干部
2007年6月采录于青浦区文化馆办公室
附记
本篇传说讲述者听朱家角镇老人讲过,并在民国年间的《骊珠报》上见过此传说。
附:异文
每年农历七月廿六到廿七两天,朱家角一带的老百姓每年成群结队地摇船到昆山泥污滩三官堂庙进香朝拜,直到廿八才回家。这天夜里漕港河沿岸张灯结彩,人头挤挤,锣鼓声,丝竹声,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一直闹到鸡叫头遍才慢慢散去。据说这个民间朝拜的习俗已经有很长历史了。那么,老百姓为啥要到三官堂庙去进香呢?事体还得从二百多年前讲起。
传说清朝辰光,有一年,朱家角地区遭遇百年大旱,烈日当空,田地干裂,乡民们种下的秧苗没几个时辰就枯黄了,老百姓虽想车水抗旱,但是河浜干得底朝天。老百姓万般无奈,只好求神拜佛,乞求老天爷发发善心,下几滴甘露救救众乡亲。
有一天,三个道士来到朱家角,他们一不化缘,二不作法,而是分头向众百姓布施稻谷种。大家见天气干旱,个个唉声叹气,拿着稻种却并不抱什么希望。三个道士耐心地开导大家:“今明两天必会下场大雨,你们只要用心去种,上天不负苦心人的。”果然,当天晚上就下起大雨,这场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到秋收时候,这些稻的收成比往年还好。老百姓记得这三个道士的好处,都认为应该重重答谢他们,细细一打听,只知道三个道士从昆山来,至于他们的庙宇在何处,统统无法知晓,寻找三个恩人比上天还难。最后抱着试试的心情,决心到昆山县去问一问。
朱家角镇派出几个能干的人,来到昆山县一镇一村打听,跑了好多天,音讯全无。
有一天,这几个人走到杨湘泾镇上一爿小茶馆里歇脚,他们和茶客攀谈起来。忽有一茶客慢吞吞地说,三个道士倒有的,究竟是不是,你们不妨去认一认。几个人得到这一丝希望,真是开心极了,便问清了地方,道了谢,立刻走出茶馆,向目的地走去。他们走啊,走啊,走到漕港河对岸的昆山泥污滩。抬头见有座三官堂庙,推门进庙,高高的万年台上,果然供着三尊神像,竟与上次到朱家角布施稻谷种的道士一模一样。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们几个不约而同向道士神像磕头跪拜,口口声声说:“谢谢菩萨恩德!”
这几个人回到家乡,向乡亲们原原本本讲述一遍,于是大家商量决定把三官堂庙修整一新,为三个道士神像重塑金身。从此三官堂香火鼎盛,特别是在农历七月廿六到廿七两天,据说是三官菩萨得道的好日子,朱家角一带的老百姓,携老扶幼,虔诚地到泥污滩三官堂进香朝拜。
记录者:李溪溪 54岁 大专 干部
2004年8月采录于上海自行车十一厂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