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族美食中,饺子占有重要的地位,平日待招待亲友要吃饺子,宴请新人要吃饺子,大年初二要吃饺子,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出门饺子回家面”的习俗。其实,在回族美食中,有一种比饺子还珍贵的食品,它是古代阿拉伯和波斯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结合的产物,被归入清真食品油香系列,名字叫“馓姆赛开”。
天津的回族群众称之为“馓姆馓”,亦有人称其为“馓姆馓姆”或“三角”。如今,馓姆馓已成为华北地区回族群众专门用于民族交流活动的食品,它不在回族群众的日常食谱当中,所以不为回族以外的群众所熟知。
据回族老人讲,馓姆馓是由古代埃及方言演化而来的,由古代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将其带入中国。“馓姆赛开”,是“有棱角的肉包”的意思,其食品造型为等边三角形,正面有均匀笔直的3条捏线。
馓姆馓是和油香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回族中流传并发展了一千多年。目前,我国西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馓姆馓在体积上大小不同,在口味上主要有咸、甜之别,在制作方法上有油炸和非油炸之分,称谓也有所不同。在华北尤其是以天津市区为主的地方,馓姆馓主要采用以咸馅为主的油炸形式制作,重量每个大约1两到2两不等,其面皮的主料为白面、鸡蛋、食盐。常见的咸馅有牛、羊肉馅和韭菜、白菜、鸡蛋、虾仁等综合馅;甜馅有红小豆馅、红果馅和白糖馅等。
一般情况下,回族群众在民族节日或礼节性活动中,习惯把馓姆馓与油香一起制作。制作馓姆馓时,操作者必须保持身体清洁和思想清净,一般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掌勺。操作时,为防止不洁净的人靠近操作台,还要在锅旁放一碗清水,意在提醒要保持清净。
回族群众乐于助人,勤于“出散”,即从身边的人开始,向外辐射,向清苦的、需要帮助的、旅行到访的学者和学生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馓姆馓多用于“出散”生活拮据者,也是招待旅行者和客人的重要食品。千百年来,馓姆馓和油香是回族群众举义“出散”的珍贵食品。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因为制作成本的原因,馓姆馓是比饺子更珍贵难得的食品。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馓姆馓用于交流交往的频率也大大提高了。每到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其他一些纪念日或喜庆日子,回族群众都会制作可口的馓姆馓招待宾客。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