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山东昌乐(姜太公与营丘故城的传说)

清影觅2024-08-25

山东昌乐 姜太公与营丘故城的传说

古城村,古称营丘,因是营丘故城,后称古城。昌乐古八景之“营丘夜雨”即出于此。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是炎帝的后裔。《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而古代东夷和东海都在山东境内,所以姜太公是山东人无疑。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太公的先祖尝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姜太公与营丘故城的传说于吕,所以姜太公又以先祖封地吕为氏,叫吕尚。

姜太公早年,家里很穷,又逢商末乱世,虽有满腹经论,却无用武之地。他四处漂泊,游说诸侯,一无所遇。为了生计,他曾经编过笊篱,卖过筢子,当过屠夫。也曾在商王朝的京都朝歌做过小官,但终因纣王残虐无道而弃官远遁,隐于渭水垂钓,等待时机。

后与文王相遇于渭水之滨,二人风云聚会,相见恨晚,文王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姜太公又号太公望。姜太公被周文王请到西歧,拜为相,才得以施展才华,创下千秋伟业。此时的姜太公已年近80岁,头发都白了。

姜太公与周文王密谋修德,采取多种措施和计策,很快使西周的军队强大、国力雄厚起来,吞并了崇、密须、犬夷等国,使三分天下,其二归周。

文王驾崩之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太公为师尚父。此时纣王无道变本加厉,杀比干,囚箕子,残害无辜百姓。姜太公见时机成熟,便助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建立起周朝天下。

武王登基,大封功臣谋士,姜太公因功冠群臣,得首封于齐,并建都营丘。姜太公带领人马到齐国就任,快到营丘时,听说莱侯领兵来与他争夺营丘,便连夜急行军,黎明时到达营丘,一举击溃了来犯的莱军,从此开始了他以营丘为都城开创齐国伟业的时代。

据《史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汉书》则说:“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周武王崩,周成王继位。但因周成王年幼,不能处理朝政,周公姬旦便代其主持朝政。周公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等怀疑周公要夺王位,就联络纣王的儿子武庚等起兵讨伐周公。淮夷、东夷许多诸侯国也趁机起来反叛。周成王怕天下大乱,就急差遣召康公传旨给姜太公,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到穆陵关,北边到无棣,其间叛乱的五侯九伯,都由你去征服他们。”姜太公由此获得征伐的权力,率领大军东征西讨,很快平定了这些诸侯国的叛乱。齐国的疆域,也因此扩大到泰山以北,渤海以南,黄河以东,大海以西的广大地区,齐国从此成为真正的东方大国,奠定了齐国800年基业。

那么,姜太公建立的齐国都城营丘在哪里呢?据昌乐历代县志载,武王封太公于齐,都营丘,故城在昌乐县城东南50里。春秋时,营丘改称缘陵。至西汉,刘邦封从兄刘泽为营陵侯,缘陵改称为营陵。曾做过营陵县令的汉代学者应劭进一步指出:“尚父所封,陵亦丘也。”《纲鉴易知录》、《山东通志》、明嘉靖《青州府志》、及范文斓《中国通史》等,都确指营丘在今山东昌乐县,即现在昌乐县营丘镇的古城村。

昌乐县营丘镇古城村,位于昌乐县城东南25公里,前有白浪河自西东流,绕而北入潍坊市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19。2′,北纬36。35′,周边有营丘、古城店、城前、城角头、营丘河南等村环围,北临潍坊市潍城区,东与潍坊市坊姜太公与营丘故城的传说子区以白浪河大桥相连。村东南有丘,长宽里许,海拔63.1米,西有方山之镇,北有首阳山山脉相依,东南一片阔野,气势恢宏,大有一方侯国都城气象。

营丘故城,原分外城、内城、皇城三廓,原外城建有东、西、南、北四城关。清嘉庆《昌乐县志》载:“营丘故城,类今燕都制度,原有外城广袤二十余里。”外城是卫戍区,负责保卫内城、皇城的安全,是整个齐都古城的屏障。这里驻扎着国家最精锐的军队。现在的营丘河南、城前、城角头等村,就是当时军队驻扎的营区。内城原为正方形,城垣高6米,周长6公里,现仍有数千米长的古垣遗存。皇城,即今古城村,长宽里许,村前立有“古城”村碑,碑文记录着古城的源起、历史和姜太公的事迹。村西北角一段皇城残垣赫然矗立,仿佛仍在向人们展示着营丘故城——这座东方大都邑当年的雄威、繁华与辉煌。

皇城内有八角琉璃井,是姜太公当年演《易》、著《太公金匮》兵书及《奇门遁甲》的密室。在挖此密室时,传说曾掘出一巨型蓝宝石,大如明月,棱有八角,壮如琉璃,其光蔚蓝如天,芒射千里,观之幽冥如海,深不可测,因之太公曰:“此地有宝,可惠及子孙后代也。”所以后人才把根据八卦图形挖成的密室称为“八角琉璃井”,以为是太公藏宝处,致有许多觊觎者企图入内盗宝。但因秘室设计诡异神秘,终未有能开启者。至唐,在其上建太公祠,方才将之隐匿,后不可觅。在当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版本的“八角琉璃井”的传说。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在此留下了歌颂姜太公和营丘故城的不朽诗篇。

太公祠距皇城残垣不远。原太公祠建于唐长姜太公与营丘故城的传说寿年间,即公无692年,位于村中央,占地六市亩,其大殿飞檐斗拱,富丽堂皇,为当时庙宇之巨制。历代有重修,后毁于侵华日军之手,“文革”又遭洗劫,现已荡然无迹。

今太公祠为近年乡民捐款重修,规模虽不及前,但仍按旧式重建,祠内塑有姜太公神像及散宜生、南宫括、辛甲、辛免等神像,四壁绘有彩色壁画,多为《封神榜》中故事。

农历3月18日相传是姜太公生日,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香火会,文人雅士前来寻古仰圣,平民百姓则前来祭拜崇祀,正如太公祠殿外殿内的联匾所述:“天子尊之曰父,圣人奉以为师”,“文韬武略德厚流芳,护国祐民万民敬仰”,其德其神“风行东海”。至今在中国许多地方尤其是昌乐周边地区还广泛流行着以“太公在此”为符镇邪祛妖保祐平安的风俗。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