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部)旧址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定江东路487号。原系“萧永翁祠”,俗称萧家祠。晚清建筑,座北朝南,土木结构,前后两进,前有草坪、门楼及土围墙,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68年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并进行了复原陈列,后历年多次维修、完善陈列,并常年开放。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8月20日,湖南浏阳工农义勇军打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奉命赶往南昌参加武装起义未果而开抵铜鼓休整待命。
驻铜鼓期间,该团团部及直属机枪连驻扎于此。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萧家祠召开了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同时,宣布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组建前敌委员会。当晚,毛泽东下榻萧家祠并写下《西江月·秋收暴动》。
萧家祠设置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统率机关,前委书记毛泽东坐镇指挥部署行动,由此奠定了秋收起义领导中心的重要地位。萧家祠见证了一支新军队的诞生,由此产生了工农革命军主要创建地的非凡影响。萧家祠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旗帜,由此染红了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独特亮点。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城南路15号。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面积690平方米。200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光书院,为铜鼓客籍人周玉衡所创办,是在奎光堂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奎光堂自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就已集资筹办,至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盂冬月转为书院,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废科举办学堂,改作了“奎光高等小学”。
大革命时期,这里成为点燃铜鼓革命烽火的策源地,进步的知识分子陈葆元、李秀等,当学生时,就领导了几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后来,又在此当教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中共党员,于1925年冬创立了宜春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鼓支部。
1927年8月,一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进驻铜鼓。该团第一营驻扎在奎光书院,并书写了“南昌暴动”等大量的革命标语。
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红五军政治部又在这里挥笔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等大量的文告标语。
奎光书院是铜鼓县最早期的一处高等教育场所,又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也是革命标语保存最多、保护较完好的一处重要革命标语旧址。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排埠镇永庆村。原系“万寿宫”。晚清建筑,座南朝北,土木结构,由宫殿、戏台、吊楼组成,占地面积800平方米。1968年进行首次大规模维修,并进行了复原陈列,后历年经多次维修,完善陈列并常年开放。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9月15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回师铜鼓排埠,团部驻扎于此。9月17日,因一团未能及时赶来会合,毛泽东率三团继续向南转移,直至进军井冈山。期间,曾指示部队,下乡访问群众,并在万寿宫戏台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毛泽东在万寿宫经过三天两夜的认真思考,彻底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确立了由进攻城市向农村进军的思想,为我党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万寿宫,作为秋收起义一处重要革命旧址,它记载了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运筹帷幄,深谋远虑的伟大实践,从这里迈出了向农村进军的第一步,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起点和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排埠镇华联村月形湾,原系“吴家祠”。晚清建筑,座东朝西,土木结构,前后两进,前有半月形水塘,占地面积450平方米。200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从安源奔赴铜鼓指挥秋收起义途中遇团防队扣留。押解途中,毛泽东急中生智,从口袋里抓出几块银圆往地上一甩,借敌人拥抢银圆之机朝对面山上跑去,利用一个拐弯处跳进路边的水沟里,凭借周边的茅草和灌木作掩护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并在当地农民协会会员陈九兴的帮助下,当晚住在吴家祠。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谈起过他的这段往事。
解放后,毛泽东曾给陈九兴写过信,称他为“救命恩人”。2007年,毛泽东嫡孙、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博士后毛新宇在参观吴家祠时,感慨的说:“爷爷在铜鼓经历一次遇险,如果没有铜鼓人民帮助他脱险,也就没有伟大的秋收起义”。
吴家祠见证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唯一一次真正意义的遇险经历,由此奠定了是翻开新中国革命历史篇章首页的重要地位。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湾老屋位于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境内,始建于民国初年,砖木结构,占地面积740平方米。
1934年,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也受到极大威胁,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万载小源迁至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的毛湾老屋。当年,这里的群众主动让出自己的住房,拿出自己仅有的粮食来支援湘鄂赣省苏度过难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革命时期当地的群众虽遭反动派的摧残,该旧址也经历了反动派的洗劫破坏,但该旧址至今还由当地村民保护完好,并常年对外开放。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