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有“三月廿九伯爷生,粿仔配吊瓜”的说法,它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三月廿九这一天是土地爷的生日,民间炊粿仔为他祝寿。祝完寿,就可以把粿品拿来当一顿牙祭,并炣吊瓜汤来配粿仔。这里更是传递着一种浓重的乡村喜庆以及民俗的喜剧色彩。从庆生中传递出来的信息,我们更可以看到,这个日子切切实实是被当作感恩节来过的。广大乡村民众用祝寿的形式来感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土地爷。
伯公,民间多以“伯爷”或“伯爷公”称之,颇有亲切感。而“土地爷”、“土地神”,则是从他的职位级别上来说。差不多可以说,土地神,是中国道家神仙系统中级别最低的一级官员,是上天派到地面上掌管某个小范围的小官吏,等同于一个“保长”或者“里长”,都是属于贴近底层的“农村干部”。他们的工作岗位通常都是最底层的乡村中,乡村田头地角,山林岭头或者池塘堤坝。他们的职责应是属于管理、保护方面的,概括来说就是保境安民。
管理保护范围可以涵盖民间的各种人畜生命财产安全,年成的丰歉,人口人丁的生殖生死的安全等等。他们的办公地点一般都会设在最危险或者在比较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而且几乎都是处于现场办公状态的,二十四小时在线状态。他们与民众最贴近,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最密切。
正因此,一般的民众尊敬他,信任他,甚至愿意巴结他,奉承他,贿赂他。大家愿意把日常中的婚丧喜庆的事情告知他,与他分享,请他指点迷津,求他保佑的保护,向他祈福许愿等等,把他看做最信任的,就连家长里短甚至不可与别人说的内心话,也向他诉说,把他当成知心朋友。而他的也门槛不高,一般人都能接近他,而且也都基本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在民间,土地神,伯爷公的形象是一位慈祥的有亲和力的留着长须的老者。
土地神也自知官卑职小,不敢妄自居大。民众自愿崇拜他,衷心答谢他,为他祝寿,都是出自人们对他的感念,感恩。到了传说中他生日这一天,便备办粿品给他祝寿。民间一般是用粿仔或面条猪肉鸡蛋,这样的待遇几乎与民间的祝寿待遇一样。面条也叫面线,取其长长的长寿之意。这是祝寿首选之吉祥物。牲礼也有所讲究,说是三牲。但一般没用猪头,用一撂猪肉最普遍,外加一个鱿鱼或者一片猪肝几个红壳卵,就是最基本的寿礼了。祝寿之后,要是能下一场不大不小的雨,人们就会高兴地说,这场雨,是给伯爷公洗须的。
如果有向老伯公许过愿达成目标实现理想的,则要准备大块厚点的寿礼,就准备一个大大个的猪脚,煮熟了来拜。正常情况下,出猪脚来祝寿就是厚敬,有更隆重的感恩成分。当然,这也只是民间感恩伯公的一种朴素表达。大家都清楚,土地爷常年保境安民,每天都要跑来跑去,出出入入,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巡视排查发现解决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出勤率很高,甚至随叫随到,几乎没有假期。对于土地爷的工作状况,你只要看看《西游记》就应该非常清楚了。每日里事情繁杂,鸡零碎盗,鸡毛蒜皮,芝麻烂谷等等。
正因为民众知道伯爷公的辛苦劳碌又没有什么优厚的油水,就很自觉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给土地爷送点零食零花钱,表达一下敬意,告知个喜怒哀乐。生日了,就给土地爷献上猪脚,面线,祝福长寿。甚至民间还有这个喜剧意图,猪脚有以形补形的功效,老伯公吃了猪脚之后,脚力更好了,走起路来更省事了。
在潮汕,民间也有嫁出的女儿用猪脚熬甜地豆孝敬母亲表示感恩的。应该说,在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猪脚是一种比较难得比较高级别的感恩礼品了。然而,土地爷尽管非常有亲和力,也清楚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斤两,不敢随便要那些超出他的级别范围的礼品。有一出潮剧里面写到土地爷时,他自己就曾说过一句话“小神唔敢想食猪头肉”。这既是自嘲,也是事实。猪脚尚且够级别的啦,猪头确实是不敢随便享用。毕竟,猪头是另外一种级别的祭拜。一般的底层神袛是不会,也不敢轻易获取得。
当然,庆生也好,祭拜也好,现在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已有所简化,时代的变化,生活观念的变化,对民间的风俗也会有所影响。
现如今,在我国的南方,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早早就都没田没地了,更没有人愿意种稻种田了。当时大体上的农民,大都洗脚上田当起了大老板小老板,甚至可以说全民皆老板。农产品变成了商品。没有人种水稻,也就没有自产的米粮,人们对炊粿仔这件琐事就不再感兴趣,更多的是到市场去买,图个方便。
物质的丰盈也带来观念的变化,对祝寿礼品的选择也有所影响。相对来说,粿仔也渐渐被面线代替了。面线是干货,要是吃不完,还可以贮存。粿仔不能吃多,多吃对胃气不好者不利。吃不完也不好贮存。现在用粿仔给伯爷公祝寿的少了,而改用面线的更多了。猪脚也是,猪脚的胆固醇,脂肪都很高,是三高的集约地,人们怕三高啊。另外一些火腿肠,肉丸,肉酵,猪肉等等也可以代替,水果之类的更多了。应该说,越来越多的水果出现在供桌上,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理念的改变。
不管供奉礼品的内容如何变换,形式如何日趋简便,民众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系百姓疾苦的最贴近民众即使级别很低的神,仍旧深怀感念,依旧念念不忘,则可见人们对于能为底层人办好事实事的“父母官”感恩之心。这一点倒是可以为我们现实社会的人事活动提供借鉴。
说到底,中国的老百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有一道底线。谁真真正正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真真正正为百姓服务,百姓就把他当作宝,给他掏心掏肺,民众是最实惠的,最讲诚信的,不管是神是人,只要对民众好,只要把心与民众贴到一块儿,民众就感念他,感恩他,为之捧出自己一颗感恩之心。因此,我更愿意相信,“三月廿九伯公生”,民间习俗为土地神庆生的这一天,看作是一个感恩的节日。
潮汕人非常崇尚拜老爷,只要是潮汕人都会那么一句“老爷保贺”。
潮汕媳妇被誉为“离神仙最近的人”,“拜老爷”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渗入到每个潮汕人的生活之中。
常常听到“伯爷”“伯公”,想当然的认为说的就是“土地爷”,但是,你可知道,伯爷公和土地公居然是不同的神!
那么,传说中的“伯爷”或者“伯公”到底是什么神仙呢?
汕头等地不少人把“伯益公”说成是“伯爷公”,说“伯爷公就是土地公”。此乃“益”与“爷”谐音误读所引起之错。其实,“伯益公”与“土地公”是不同的神。
“伯益公”即是潮汕地区供奉的感天大帝,俗称伯爷,伯公,伯爷公,老伯公。感天大帝庙遍布潮汕大地,伯爷信仰十分兴盛。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名大费。《史记·秦本纪》记载是五帝中颛顼的后代,嬴姓的始祖。
相传大禹帝重用伯益,《辞海》载:“伯益。‘益’一作‘翳’。亦称大费,古代赢姓各族的祖先。相传善于畜牧和狩猎,被舜任为虞。他为禹所重用,助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继承人。禹去世后,禹子启即继王位,与启发生争夺,为启所杀。一说由于他推让,启才继位。”潮汕传说,伯益主持开山辟路时,制服了“山中王”老虎,让这兽王乖乖听话,便产生了“伯公无点头,老虎唔敢食人”这句俗话。民众把他称为“感天大帝”。因伯公是老虎的“克星”,所以潮汕古代民众为防虎害,确保人畜平安,常在山下筑“伯益公庙”,庙内主奉伯益神像,其造型是白须、持剑、骑虎的雄姿。潮汕俗话有一句叫做“伯公无点头,老虎唔敢食人”,这是比喻人若没得到有权势者之支持批准,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伯公庙还由华侨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汕头老市区有一年拜两次土地公之奇事,即以每年农历三月廿十九为伯公生,而以六月廿十六为土地公生,这是两神非一之佐证。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