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气质,也是离人们生活最近的艺术。每个城市的每个时代都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地标式的建筑,这些建筑可能是直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可能是一座饱经沧桑的文物建筑,也可能是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段老城记忆。
一提起井神楼子,很多老临沂人的记忆就复苏了,“井神楼子”堪称临沂老城市井生活的“活化石”,它蕴含着深厚的民俗记忆,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阅历了众多的人生悲欢离合,承载了一方老临沂人的亲切回忆。
1734年(清朝雍正十二年),临沂县升格为沂州府,置府郭兰山县,共辖1州6县1卫,即:莒州、兰山(原为沂州直辖区域,1734年置县,为沂州府郭县,治所在今临沂城)、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安东卫。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府李希贤来沂州任职后,鉴于下属7县科举考生皆需长途跋涉赴数百里外的青州或曲阜赶考,人力、物力太过浪费,就多方筹资选址在今考棚街路北,八小集巷以西,考棚西巷以东,五圣堂庙以南的地方修建起了沂州考院,从此兰山、费县、郯城、沂水、蒙阴、莒县、日照的考生们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曲阜赶考了,沂州府百姓皆称赞这是一大善举。这座考院(俗称考棚)一直沿用到清末废科举。以后就改为学校了,它一直是山东省第五中学的校址,直到日伪时期被日寇占用并遭破坏,而现在留给后人的只有几张珍贵的考院老照片和一条以其命名的街道——考棚街。
沿着考棚街向东路北是原沂州府治旧址,再向东与沂州路相接,丁字路口处正对着考棚街有一座二层阁楼,俗称“井神楼子”,它是这一带的地名标志。这座阁楼最初修建在明代,因为岁月沧桑,详细年月及过程已不可考。“井神楼子”下层是砖石结构,上层是一座阁楼,因楼子座下有一口水井,故称井神楼。据临沂文史大家刘家骥先生的《考棚街话说考院,井神楼阅尽春秋》一文记载:井神楼子上供着关公,塑造得甚是精美,特别是阁门上有清末本地翰林庄陔兰写的对联:马过五关思汉鼎,花开三月想桃园。书写得甚是精美。每年正月这里又是闹花灯最热闹的去处,楼前要扎一座鳌山和一座灯棚。井神楼向北可看到北大街繁华,向西可看到考棚街兴盛,向南更可看到商店林立、车马如流。
据刘家骥先生考证,当年老沂州府考棚街上的这座“井神楼子”,既是地方民间祭祀“井神”的井神庙,又是祭祀“财神”的关公庙,可谓两庙合一,经济实惠。其实,这座当年堪称沂州府“地标”的“井神楼子”,是我国古代一个源远流长的民间信仰——“井神”崇拜的珍贵实物遗存。井神,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灵之一。据《白虎通·五祀》中说,五祀者,谓之门、户、井、灶、土,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有祭祀井神等五种“家神”的民间习俗了。井神管辖水域的范围虽说较小,但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江河湖海诸神。古代,绝大部分居民的吃水、用水都是依靠水井,北方的许多农田用水也要靠井水来补充,人们认为天下所有的水都是相通的,何况井神?
在古代,祭井神的习俗各地差不多,一般在除夕封井,大年初一不能到井里挑水。据说大年三十,井神要向东海龙王报告供水情况;而大年初一,上界神仙下凡要来检查,因而初一不能挑水,而初二挑水,也要供祀井神,以祈求全年用水充足。新打的井,更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接”井神。同时,谁家娶妻生子,也要祭井神,因为是新添人口,所以要向井神“报到”(户口)。但孕妇是不能上井挑水的,一是怕冲撞了井神,二是怕由于过重的挑水运动而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在原始落后的乡村居落,井神一般没有塑像、庙宇,人们就在井台上举行一个简单的祭祀仪式。而在经济发达人烟稠密的市井地方,祭祀井神的仪式就比较隆重,皆有地方头面人物组织众人出资兴建的井神楼、庙宇等建筑,或简或繁,或楼或阁,老沂州府的这座“井神楼子”,正是这样一座民间专门祭祀井神的地方民俗建筑。
在中国古代,井神是谁,各说不一。据说民间最有名的井神,要数柳毅井的柳毅了。据《巴陵县志》记载,橘井即柳毅传书时入洞庭龙宫下水的地方。在唐朝仪凤年间(676-678),书生柳毅赴京应考落第,回途中经过泾阳,救起受到泾阳小龙虐待的洞庭龙君之女,来到洞庭湖在君山找到橘井,直下龙宫,把小龙女的不幸遭遇告诉给了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龙君。钱塘龙君大怒,化身百丈赤龙灭了泾阳小龙。后来,龙君招柳毅为婿,留他居洞庭水府,主管洞庭水府与人间的进出口——橘井。自此,柳毅就成为当地广为传颂的井神。
在沂州府古城,人们敬奉的井神是何方神圣?尚无准确考证。但古往今来流传在沂州府民间的一些民俗和传说,可从一个侧面证实“井神”的民间存在和文化传承。在老临沂人的传说中,“井神楼子”下面是一口大井,井里的水是与大沂河相通的,有人给两只大白鹅尾巴上绑上红布条,放入井中,只见白鹅一头扎入水中不见了踪影,等了半天也不见它们浮出来,以为在水下憋死了,或是被井中怪兽给吃掉了。哪知,几个时辰后人们在不远处的沂河水面上,看见这两只尾巴上绑着红布条的大白鹅正在欢快地嬉水。人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便找来两只大白鹅再次如法炮制,果然如此。附近百姓皆惊奇不已,纷纷抱来自家的大鹅、鸭子,做上记号放入井中,一两个时辰后,果然都在沂河上找到了带着记号的自家的鹅鸭。从此,人们对这座“井神楼子”的神力深信不疑,香火日渐旺盛。
在临沂地区的民间节俗活动中也可见祭祀“井神”的仪俗踪影。旧时春节民间有贴井神联和封井之俗,即在除夕这天在井台贴上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同时将神祃放在筛子里,置于井台,一直到初二、三或初三、四,这几天不能挑水,春节后第一次挑水,则要烧纸祭祀井神。也有民间传说,“井神”大年三十要去东海向龙王作年终汇报,初二回来,并恭候玉皇大帝视察,所以初二挑水叫“抢财”。二月初二龙抬头日,民间也有清晨汲井之俗,并要在桶里搁几枚铜钱,称“引钱龙”,贮满水缸称“聚财”。此外,在其他的四时八节也要用蜜饯之类供井神,以求井水甜美、丰沛。
刘家骥先生的《天旱求雨拜众庙,急救时疫送瘟神》一文还记载了这样一段老临沂民间求雨的民俗故事:过去,老临沂民间遇到旱天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求雨。向谁求呢?当然是龙王。临沂城内外共有四座龙王庙,城隍庙西侧的龙神祠,东城楼上四海龙王庙,东大河渡口处的青龙寺,北关祊河岸上的龙王庙。如果多次求雨不灵,人们心急如焚,就只好去改求关公了,在井神楼前扎起彩棚,给关公上香许愿,然后奉关公命令去“请龙牌”,派一马队去到江苏宿迁县一深水渊中去摸“龙牌”。即一潜水员到渊底摸上一个刻有龙王的银牌或铜牌,用红布包上带回后供在井神楼上,这时已到旧历五月十三了,俗称这天是关公磨刀的日子,当然也是自然的气候降雨的季节了,故往往能下雨,皆道是关公显灵。天降喜雨后,要在井神楼前唱三天大戏以谢关公和井神。
弹指间,三百多年的日月春秋如白驹过隙,“井神楼子”伴着沂河上的日出日落,伴着悠悠洗砚池的墨香和缕缕小巷里的糁香,阅尽了老临沂城的世事纷繁悲喜沧桑——北阀军的入城,日寇侵略军的屠城,解放临沂城的浴血激战,还有新四军第一副军长罗炳辉的葬礼灵车由此经过,国民党“王牌”师长张灵甫的灵车由此南下,“活阎王”土匪王洪九匪帮由此逃跑,日伪汉奸由此押赴刑场……可惜的是,“井神楼子”最终还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除了。
文化的生命力是最强劲的。2014年,“井神楼子”原址所在的老东关社区拆迁改造,复建老沂州府“地标”建筑井神楼子被作为重点文化项目列入规划,并顺利在原址复建,贯穿商业街的井神巷从北到南还布置了四处牌坊,从北至南依次为汉、唐、宋、明清风格。同时,改造新建社区中以复建“井神楼子”为龙头的古城街区还参照古代城市建设里坊制设计,按照自然景观及临沂本土历史文化名人分别命名了十四坊:汤泉坊、叠翠坊、拖蓝坊、积雪坊、凝冰坊、晓霁坊、双月坊、普照坊、逸少坊、卧龙坊、映光坊、清臣坊、银雀坊、卧冰坊。原有的挑水巷、井神巷等古街巷名也在“新东关”中保留使用,最大限度地在片区开发建设中还原了老沂州府的古城风貌。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
风车日的来源风车日是荷兰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荷兰地势低洼,经常受北海海风的影响,海水倒灌入江河,泛滥成灾。荷兰人为了与海水作斗争,就利用风车排水,变沧海为良田。荷兰由此而成为...
日本国国庆日为12月23日日本是亚洲大陆东部的群岛国家。首都东京。面积37.8 万平方公里。人口1.24亿。公元645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了天皇制。天皇享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因此,天皇的生日就被定...
古代蒙古人可收亡夫之妻,体现的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经济哲学。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关系相对简单的社会体系中,特别是像蒙古这样长期处于游牧状态的民族,一种风俗的形成,自然涵盖了诸多情理成分。古代蒙古人可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