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林寺,位于古浪县城东南古浪峡腹地,十三里堡界牌墩处。那古浪峡东面是雄峻峥嵘、峭壁巍峨的铁柜山;隔河对峙的便是香林古刹。
自古以来,香林寺苍松翠绿,层峦叠嶂,山光水色,景色宜人。据古浪县志记载:“香林寺与铁柜山对峙。河东为道院,河西为禅舍,两岸钟声噌吰相应……而香林寺尤为巍然深秀。”从历史的记载推想,香林寺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
清代古浪知县徐思靖写的古浪十景诗《香林晨钟》中就有“参差十庙红墙置,一片钟声报晓晨”等美丽的诗句。
事实上香林寺除了有河水咆哮、山势嵯峨的古浪峡和铁柜山的映衬外,更有它自身的独特之处:登高而观,香林寺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峡谷之中;春夏之时,草木葱茏,香花遍野,高低错落有致,景色诱人;秋天来临,天高气爽,西风黄叶,山河如染,确有“山中黄叶杂红叶,客路南山礼北山”之体味。
在蓝天白云、红花黄叶、绿树掩映之中,红瓦白墙、暮鼓晨钟,的确是一处上好的修身养性的风水宝地。在它最繁盛之时,有供僧人居住诵经的僧房禅舍、大经堂,也有供香客、过路商人和行人歇凉饮茶的凉亭茶房,尤其是主持方丈道行高深,来这里诵经的、听法的、云游的、挂单的僧人及上香敬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数不胜数。因此,在这香林寺里,单是每天供人们吃喝饮用的水就成了寺中僧人格外操心的大事情。
相传,香林寺中在僧、俗人等最多最盛的时期,给寺中驮水的是一头白骡子,这头白骡子因为在寺中驮水的时间长了,变得乖巧机灵,且深通人性。白骡子驮水只需两个僧人:一个在沟底装水,驮桶的水装满后,白骡子自会顺着蜿蜒曲折的山道把水驮到寺里;一个待在伙房里将驮回的水倒在缸里,白骡子驮上空桶仍然顺着山道去了沟底。来来去去,白骡子在山道上要往返七趟,不多也不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打白骡子入寺,一驮就驮了三十多年。驮水的过程中,来来往往,上上下下,驮桶驮鞍压在白骡子脊背处的地方,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独特疤痕。白骡子每天驮水时,都要经过寺中大经堂的窗前,耳濡目染,寺中大师讲经说法的只言片语,不知不觉传入白骡子耳中,久而久之,白骡子对听经说法有了特别的灵性,驮完七趟水后,就自觉地到大经堂窗前屋后隔墙听经……
白骡子听经的事,本寺中僧俗谁也没有在意,却被云游挂单的一位得道小和尚发现了。那天,白骡子像往常一样,悠然自得地在大经堂附近侧耳谛听,小和尚却从经堂前边转到白骡子身边,朗声说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白骡子自知听经一事被高人发现,随之在地上打了一滚,就气绝身亡了。当时小和尚就给白骡子念经超度,并诵了几句偈语,使白骡子脱化了畜性,转胎托生到黄羊川一户罗姓大户人家去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白骡子因听经得道,托生到富户罗家之后,成年即成了罗氏家族的当家掌柜,因他生财有道,经营有方,到他四五十岁的时候,罗氏家族置下南山置北山,牛羊满圈,骡马成群。金银无数,良田美池众多,成了黄羊川人人皆知的“罗半川”。言下之意,黄羊川半壁山川归在罗姓名下了。但“罗半川”罗员外却生性吝啬,为富不仁,黄羊川里人见人憎。这时香林寺也逐渐败落,与当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有一天,曾在香林寺挂单的小和尚又云游到此,小和尚早已成为长髯飘飘、银丝零落的世外高人了,却又像一个疯疯癫癫、如痴如狂的傻和尚。看着眼前断壁残垣,香火不继的香林寺,老和尚决心慕化重修香林寺,了却心愿。从此,老和尚过土门、走大靖,去黄羊川,山山川川四处化缘。
这天,老和尚化缘来到黄羊川里,恰巧就到了“罗半川”罗员外家里,任凭老和尚“阿弥陀佛”,“罗半川”总是不肯施舍,而且口出污言秽语。无可奈何之际,老和尚朗声说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料,仅此一句话,使“罗半川”大吃一惊,听来十分耳熟,抬起头来细细端详,原来这老和尚竟是当年识破玄机,超度自己托生的小和尚。只是世事变迁,当年的小和尚变成现在的老和尚而已。于是“罗半川”将老和尚请到自家堂屋,脱去衣服,指着背部胎记向老和尚道去曲折原委。老和尚也想乘机度化他使他免遭沉沦,于是双手合十,微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半吟半诵“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间富贵,过眼云烟;吾观昌松(即古浪)故地,地脊天寒,民穷财亏,恰似我佛感悟中情节‘八笔勾’……”罗员外听到八笔勾不知何意,抬头去看老和尚,却见老和尚端坐炕头,并不看他,只是随口而出“八笔勾者,勾去了人间荣华富贵,督促人们一心向善,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也。你若放弃衣食住行,功名利禄,执著苦心修炼,方可悟得我佛真谛,脱离苦海。”此时,罗员外想细听“八笔勾”禅机,又不敢一再追问,只好双眉紧锁。只听老和尚声音低沉宏亮,缓缓说道“八笔勾”者:
净面羊裘,四季常穿不肯丢,
毡帽尖而瘦,棉裤宽且厚,
夫妻一条裤,娃娃精尻尻。
纱革无处求,褐衫耐久——
因此,把绫罗绸缎一笔勾。
来客忙留,奶子煮茶置一瓯,
面饼葱汤醋,土豆和烟斗,
疾风卷残云,吃尽方丢手。
牛蹄与羊头,连毛入口——
因此,把山珍海味一笔勾。
未雨绸缪,窑洞土生皆土修,
天晴晒日头,阴雨便房漏,
土炕砌石头,灯油顺壁流。
肮脏臭气熏,马粪牛溲——
因此,把雕梁画栋一笔勾。
毛驴一头,全部家当能驮走,
脚是量天尺,运输靠挑手,
水险难行舟,山高猴子溜。
路无三里平,破车老牛——
因此,把宝马香车一笔勾。
老和尚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微闭的双目中,发现罗员外紧锁的双眉悠然一动,知道罗员外已动了心思,于是继续说道:
堪笑女流,鬓发蓬松灰满头,
抓柴拾粪手,谈性紧抿口,
巫山作云雨,哪得秋波流。
若要细推究,哈哈拍手——
因此,把红粉佳人一笔勾。
可叹儒流,一领蓝衫便罢休,
匾额挂门楼,荣华尽享够,
炕头热馒头,不往长安走。
终老蓬间雀,衣食无忧——
因此,把风流才子一笔勾。
万里遨游,百日倾观天尽头,
山秃穷而陡,水恶声似吼,
四月柳条抽,花开无锦绣。
一阵狂风吹,不见白昼——
因此,把万紫千红一笔勾。
鹰飞狗走,衣冠楚楚似禽兽,
忤逆子不肖,王八横街游,
男人站衙门,女人坐码头。
老爷升大堂,蝇营狗苟——
因此,把天理王法一笔勾。
待到老和尚说完最后一句,罗员外已双眉尽展,低下头陷入沉思之中,半晌无声无息。待他幡然醒悟抬头看时,老和尚早已不见了踪影。
从此以后,罗员外广善博施,一心向善,不但成了香林寺的大德居士,而且捐钱捐物重修了香林寺,将大片田地捐给了香林寺当了香火田,享年九十,无疾而终。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