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部分民俗简介:
姑田游大龙这一民俗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条龙从九十节到一百五十节不等,每节4米,龙身直径达70厘米,每节由五个青壮年轮流抬举游动,故被誉为天下第一大龙,2012年创世界吉尼斯纪录。
游大龙的整个程序相当复杂。每年正月十三下午大龙出游前,要组织十多个人,带上工具“查修龙路”,保证游龙和观众都能顺利通过。
因姑田人口、姓氏多,出龙也按一定程序进行,全部由神铳发号作指挥,上午十时三声铳响是接“出寨公爹”、十点半一声铳响才指挥家家户户燃香点烛,燃放鞭炮,供奉“公爹”。又一声铳响,龙身纷纷点火,龙身光彩照人。下午三时又由长者以猪鸡等祭特祭拜龙头,乐队伴奏,神铳、礼炮敬贺。 大龙的制作也相当复杂,家家备有龙板,龙板长4米,厚5厘米,宽20厘米,两头凿有一圆洞用以相互连接。而后用长形蔑条制成龙筋龙骨,相当结实,而且每个手续都遵循一定的数字和比例,才能使整条龙保持完美可观。筋骨做好,便开始糊裱,为不使龙身变形和搓皱,龙头、龙身、龙尾各有一定数量的纸张糊裱,不可多也不可少。龙身糊裱好后,再用颜料进行画剪、贴、题,在龙的身上大展文才,诗词、书画、剪纸、美术均得到尽致发挥,群众愿望也得到欢畅表达。
大龙做好后,村里按规则进行“抓阄”,目的是分组先后游龙。大龙出游,观众跟随,家家门前燃松明、点灯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白天龙游似腾云驾雾,入夜龙灯明灭绰约,腾跃如翔海底,极为壮观。
正月十六日上午九时,大龙在庵门口逆时针由外向内绕圈子,圈子由大到小,叫“龙头入囊”。然后龙头顺时针由内向外绕圈子,叫“龙头出囊”。此时,龙腰边游边拆,拆完了一齐把龙身扔到火堆,此叫“烧龙”,但龙头、龙尾上的龙珠不能烧掉,留作纪念。抬龙板的人最后竟相往家里跑,谁先到家谁更吉利。至此,天下第一龙的整个出游程序才算完成。
元宵佳节,连城县西北面的罗坊、北团、隔川等地盛行走古事,尤以罗坊蔚为壮观。走古事的来源,据传为昔日本乡常闹旱涝之灾,当地罗氏第十四世祖曾任陕西宁州知府、武陵知县等职,卸任返梓时,即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授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兴民间娱乐活动。除了“文革”期间遭禁,一直相继延流风行至今。
设置古事棚按房族为单元,一族一棚,当地有九大房族即为九棚。因本乡宗族闹矛盾,现减到七棚。棚内装扮两位本族身体健壮、胆大的男童,一扮主角,一扮护将,均按戏曲规则着装、上脸谱等。九棚古事中,有一领先的天官、武将,后面跟随李世民、薛仁贵;刘邦、樊哙;杨六郎、杨宗保;高贞、梅文仲;刘备、孔明;周瑜、甘霖等古代文臣武蔚,在走古事活动中,他们可以竞相追赶,赶前者为大吉大福,壮本族声誉,但不得超领先的天官、武将。
扮主角的男童并非端坐棚中,而是直立在铁杆上,如踩高翘,腰身用铁圈固定,古事走起来摇摇晃晃,惊心动魄,护将则坐在棚中,以手托主公,成为主次两层次。古事棚则是由木柱镶成,四周饰有精美画屏,两根轿杆,共约400余斤,须用22名抬夫,竞走时需三班轮换,故每棚古事共需66名抬夫,九棚共用600余人,加上邻村观众,为几千余人的大活动场面,极为壮观。
按传统习俗,每年春节正月初三、初四,房族内被挑选的66名抬夫(一般为青壮年)就要上山劈芦箕草,以锻炼脚力;到正月十二开始戒斋三天,与妻离房,蓄税养精;十三日晚则净浴更衣,十四日早穿上红衫、打红绑腿,穿新草鞋,抬着古事,在三大祖师菩萨轿、万民宝伞、彩旗、十番鼓乐队、神铳的领引和烘托下开始竞赛奔走。
走古事在大坪与河水中分别举行,第一次在大坪中,大坪由成千上万观众围成约四百米环形跑道,古事在跑道中竞相奔走,观众在里外两边拍喊鼓舞,每跑两圈,休息换人。另在坪中央设神祭位,善男信妇女燃香不断,铳声轰鸣,与赛场情景构成极为热烈之场景,至抬夫精疲力尽,赛出名次,方为结束。
第二次在河水中举行,时为正月十五上午,观众在河两边观看。古事在河水中竞走五百米,虽天寒水冻,河石苔滑,更有跌倒浑身湿透者,但情绪异常激昂,脚下浪花飞溅,群众欢呼叠起,最后分出名次,这一年一度的民间大型文体活动才算结束。
河源十三坊入公太,被誉为“天下第一神会”,从明代中叶沿袭至今,传承了六百多个春秋。每年二月初三,由河源十三坊村庄轮流“入公太”。“公太”轮到某个坊(村)值祀期间,该坊(村)举办各种活动,主要有五项:一是参拜公太(简称参公太),在入公太前一年的中秋节和当年的元宵节,先后参拜两次;二是二月初三的游公太庙会和迎接公太进村,俗称”入公太”;三是进村之后,按一定的次序安排家家户户奉祀公太,并相互宴请宾朋,俗称“承公太”,承担操办当天奉祀公太的大小事宜;最后就是二月初一日将公太送往“公太”信仰中心朋口镇马埔村珨瑚庙,移交给下一年的村坊,俗称“出公太”。以上几种活动,规模最大、最为隆重者莫过于“入公太”。
“入公太”这一天要举行盛大隆重的公太巡游活动,成百上千的旌旗,撼天动地的铳炮,曼妙悠扬的鼓乐,望不到边的巡游队伍……几万人似乎是一夜间集结到“公太”值祀村庄,人山人海,万人空巷,而且所有人的表情是一致的,都是虔诚而乐观的。当天,无论亲戚、非亲戚,不论相识的、不相识的,只要你踏进哪一家,都会把你当作座上宾,用香茶美酒珍馐热情款待你,经常是这家人刚吃完,隔壁一家又来恭请你,吃完了你一抹嘴走了也不会责怪,一户人家一天接待一二十桌客人是常事。
晚上热闹不减,彻夜的游花灯,彻夜的演社戏,彻夜的喝酒猜拳……尽管他们知道在这短暂的二十四小时将耗费十分可观的积蓄,但是他们已经毫无理由地习惯了这种奢侈的消费,他们愿意不出任何纰漏地做完这件事情,而从第二天起用加倍的努力并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去努力和拼搏换取平安和更多的财物,以弥补这项活动的巨大支出。
“公太”,指的是开闽王王审知,因为他治闽有功,被尊称为“珨瑚公太”。同样是对福建开发和建设有历史功勋、受到福建人民的崇敬和爱戴的省委原书记项南生前挥毫疾书颂扬王审知:“避战乱,施廉政,福建有福;开海禁,富山林,功盖八闽”。
“河源十三坊”分上河源和下河源,上河源原归长汀管辖(1956年划归连城县),今为宣和乡,以前辖8个坊,即吴家坊、曹坊、墙里、江背、科里、黄沙坑、城溪和洋背;下河源今为朋口镇管辖的朋口、张家营、洋坊尾、文坊、马埔等5个坊。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