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是海南莫氏的显赫之地,从明代十四世莫子瑚开科中举(1417年)开始,人文荟萃,科甲鼎盛,才俊辈出,明清两朝创造了“一里三进士、十八举人、一千二百五十个秀才”的传奇,也走出了多位政绩卓著、造福一方的清官廉吏。但也有一些贤人不为后人所熟知,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义士”的莫宣宝就是其中之一。
莫宣宝是何许人也?在定城采风时,笔者受到热心家族事业的莫氏后人莫荏翔的热情接待,他将《莫氏族谱》借给笔者查阅,并带笔者走访定安莫氏的历史遗存。
据族谱记载,莫宣宝,字维亲,明初东厢一里(今定安定城仙屯村)人,生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为入琼始祖莫豫(号恭万)的十三世孙。莫豫曾任福建同安县福泉寨判寨,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奉调来琼,平定琼西南境有功升任知朱崖军事,为千户侯,后落籍驻防地定安莫村。
按碑文记载,莫宣宝的出生具有传奇色彩。他出生之际,“泣声如雷,满室异光”,人们暗暗称奇,父亲喜出望外说:“真乃吾族之宝也。”因此给他起名为宣宝。
莫宣宝出身于武官世家,祖上十代世袭千户侯,由于家族熏陶和基因传承,小时候的宣宝在同龄孩子中就显得与众不同,他少负气节,聪明伶俐,喜欢舞刀弄棒,擅长骑马射箭,对兵法韬略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经常研读《孙子兵法》,以“精忠报国”自励。
族谱称莫宣宝的父亲是莫真成,不过对家族历史颇有研究的莫荏翔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莫氏家族当中代代流传着一个说法:莫真成年轻时期就展现出很强的带兵指挥能力,他19岁担任土军黎兵千户,28岁带兵征战柳州。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至元陈仲达、谢有奎辈,始以兵助征交趾;莫真成调统柳州。然皆无额。”结合《元史》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分析,推论出莫真成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以黎兵千户职调征柳州,并因战功卓绝被朝廷嘉奖金牌,故称金牌千户。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莫真成28岁,那么,他应该是在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出生。族谱记述莫真成率师讨平黎酋日若聚众起义,后凭功绩于1330年擢升南建州同知,享寿75岁。也就是说莫真成1334年逝世,而莫宣宝1341年才出世,二人怎么可能是父子呢?莫荏翔推测,莫宣宝应该是莫真成的孙子或者曾孙。
莫宣宝青年的时候,正是蒙元王朝风雨飘摇时期,政治黑暗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多,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发,百姓流离失所,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地方流寇横行。元朝末年,明朝的军队尚未平定海南,文昌贼陈子瑚趁机发动暴乱,周边大多的州县都被俘虏人口和抢劫财物,势甚猖獗,并攻围当时的南建州(1329-1369,后恢复为定安县),莫宣宝虽无官职,赋闲在家,但关心民瘼,向知州王廷金建议保卫南建州一事,然而王廷金一意孤行,最后兵败逃走。
陈子瑚名气和实力可不小。正德《琼台志》记载,元至正癸已年(1353年),贼寇陈子瑚制造叛乱,“寇乾宁,州县皆为所有”,陈子瑚率领的兵马一路从文昌打到琼山,攻陷府城,最后控制了整个琼北地区,这支军队并非乌合之众,横行十几年,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陈子瑚可是那个时代海南臭名昭著的武装头目。
这帮贼匪占据之处,骚扰百姓,胡作非为,弄得整个南建州鸡犬不宁。就在这个危急时刻,被众人推举为抗贼自卫武装盟主的莫宣宝勇敢地站了出来,号召家乡父老,“故土危急,匹夫有责”,四方奔走,发动各地酋长和百姓,捐款出力,并极力动员年轻的乡民踊跃加入他组建的义军,抵抗入侵的贼寇。此后,南建州便有了一支声势浩大的抗贼义军。
莫宣宝率领义军进入州城,奋起反击,他英勇善战,箭术高明,击中众多敌人要害部位,立时毙命,义军清剿了占领州城的贼兵,打败了陈子瑚,光复了南建州。
据《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元海南海北道元帅罗福等遣使来降,海南分府元帅陈乾富亦相继归附。”明洪武元年,即1368年,明兵入琼,琼州守将陈乾富投降,未经激烈的抵抗,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在海南的统治宣告灭亡,海南被纳入明朝的统治之内。
莫宣宝见元朝气数已尽,为了避免无辜百姓遭受战争之苦,减少双方无谓伤亡,他顺应历史,“乃收图籍,同元守臣陈乾富纳款。”愿意归顺大明,明太祖朱元璋要授他官职,他却想做个“太平良民”,坚决不接受封官。
在莫宣宝看来,出仕当官固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但是,莫氏家族世代受到元朝的恩惠,忠臣不事二主。对于莫宣宝守节自重、忠贞不二的气节,朱元璋非常欣赏,认为他有中原义士之风,是一个有骨气、有才干的武官。
晏子曾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豪杰。”假设莫宣宝昏聩,在一棵树上吊死,那就成愚忠了,当时他年轻力壮,想成就一番事业,尽管拒绝当明朝官员,但也向朝廷表白,国家和百姓需要之时,一定会全力以赴。
洪武二年(1369年),亡元知州王廷金不甘失败,伙同万州峒主王贤保,集结残余势力对抗明军,做无谓的垂死挣扎。他们心狠手辣,“攻陷县治,杀掳官民,罪恶贯盈,神人共愤”。很多无辜平民死于王廷金等人的屠刀下,引起了定安各地的强烈反抗,莫宣宝见叛军如此暴虐,便奉广西卫指挥使司海南分司、兵部侍郎孙安之命,率兵进剿母瑞山,围攻南牛岭,斩杀了王廷金等首领,消灭了抗明残余力量,完成了明朝统一琼州的大业。洪武三年(1370年),由于莫宣宝战功显赫,孙安奏表朝廷,朱元璋佩服莫宣宝忠贞气节和功绩,称其为“义士”,赏赐银碗一双,文凭一张,颁布札文,有“右仰义士莫宣宝准此”九字。
宣统《定安县志》和《莫氏族谱》中,对莫宣宝平定王廷金之乱做了较为具体的记述,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道光《琼州府志》有关莫宣宝的传略中却遗漏了这一历史事件,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府志引用的是《大清一统志》,该志书纂修时期正值清代盛行“文字狱”,难道是编纂者为了维护满清统治,担心斩杀旧主的事件会产生不好的效应,故意不提?
莫宣宝后来又助明军开辟五指山道路,不幸为流箭射伤而死,时年35岁。莫荏翔说,根据祖上相传,莫宣宝被带毒的流箭所伤,血透铠甲,战马驮着他跑回军营,不久莫宣宝身亡。这匹神勇的战马,思念旧主,绝食几天后死去,将士感动得痛哭,朝廷为战马举行葬礼,埋在莫宣宝的旁边,当地人称为“义马冢”。
如今,义士和义马长眠于莫氏陵园,仿佛在相互守望,延续着生前纵横沙场的生死情义。(作者:陈光润)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