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绵延青山,面朝潺潺溪流,高大宏伟的伍氏宗祠就坐落在阳新县浮屠镇至咸宁市的省级公路边。走进王英镇大田村,虽历经3个世纪的古老祠堂依旧保存完好,展示着独特的宗族世家礼仪和文化内涵。
伍氏宗祠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始建于1654年,距今有36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三个半世纪,宗祠依然保存完好,并展示出独具魅力的宗族宗祠文化。
阳新古祠群居多,而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当属伍家祠。伍家祠,迎面是三开间的门楼,门楣上书“伍氏宗祠”的匾额,门楼类似寺庙的前殿。
这种布局,在阳新众多的宗祠中堪称独一无二。门楼在文化大革命时被建成生产队的仓库,木石雕刻或毁或散。1999年重修时,部分文物寻回。
穿过门楼便是一块战地数亩的庭院。祠堂的主体建筑正屋就座落在庭院之北,三开间,阔24米;一进三重,深50米;有布瓦、青砖墙、石门框、木梁柱、花斗拱,古朴典雅,是明清时代鄂南赣北一带典型的民间建筑。前堂高大宽敞,天花彩绘,是族人集会之地。
中间是过厅,过厅与前堂之间,雕花隔扇,工艺精巧。再往后就是后堂,后堂正北是供奉祖先牌位之处,香炉、供桌、祭台俱是精美的石雕工艺品。后堂正南,与牌位相对的却是一座戏台。后堂两侧均有厢楼。此一布局又别出一格。因为阳新乃至赣北的乡间宗祠,戏台都一般设在前堂。
伍家宗祠正屋两翼有厢房,西厢房尚存,东厢房已毁,原地建起了一座小学。伍家祠雕梁画栋,图案精美。画中楼台亭阁,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栩栩如生。虽年久失修,又遭文革破坏,然而仍保存木雕150余件,石雕数十件,皆堪称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据伍氏族谱记载,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第40世孙伍纶备,在南唐时从楚岳州(湖南岳阳)行至阳新并落脚,兴建祠堂,繁衍生息。随后,伍式宗祠几度损毁又重建。1654年,族人在现址上再度重建,保存至今。
当地村民伍修利守护祠堂20多年。他说祠堂占地有2000多平方米,为前后三进的传统建筑格局,“第一进为门厅,紧贴门墙的是戏台;第二进为享堂,是处理本族事物的场所;第三进为寝殿,是供奉祖先的地方。”
因是伍子胥后人,享堂前还供奉着伍子胥金身塑像。享堂内,长达30余米的木雕月梁上,有人物故事连台本戏100余个。伍修利介绍,上世纪50年代,因村里条件困难,老祠堂还充当起学堂,“我就是在这读完小学的。”
2009年伍氏族人又在正堂前立了伍子胥铜像。
据历史记载,伍子胥忠心辅佐吴王夫差,后因谏言激怒了夫差而被残忍杀害。伍修利告诉记者,正因如此,伍氏有家训“不仕官,忠报国,心为民”。虽然后世子孙有人走上仕途,但“忠报国,心为民”的家训仍被不少后人铭记于心。
每年八月初八阳新伍氏宗祠都要举行祭祀大典。
近年来,伍氏宗祠每年秋天举行的祭祀大典吸引了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数千位伍氏后人前来。据目前了解的情况,阳新伍氏宗祠是当前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伍氏宗祠。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