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林州民俗歌谣

拾荒人2023-10-17

河南林州民俗歌谣

林县人民思想感情丰富,但含蓄不外露,不习惯在大庭广众前歌唱。但平时生活中,却好哼小曲,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遇到什么,就哼哼什么曲,题材广泛,内容实。有时边走边自编自唱,别人听了加补充修改,成为一个完整的歌谣。哄孩子时,也好编小曲哼。

民国31年(公元1942年),林县人民踊跃参战,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妹送哥 生动场面。人们就将当时的真实情形编成顺口溜:

他爹真开明,送儿去当兵,

他知道,没没八路军活不成,

大家难安生。

孩儿去当兵,他娘好赞成,

嘱咐他,你要好好杀敌人,

别想老母亲。

丈夫去当兵,妻子来送行,

你看她,手提包袱送出村,

真是明理人。

哥哥去当兵,弟妹都高兴,

家里活,里里外外有我们,

哥哥别操心。

好男儿去当兵,乡亲们齐欢送,

只愿你,保家卫国当英雄,

全村都光荣。

修水渠、挖水库、盖房子时,常数人抬着一个石夯打基。为了步调整齐,喊夯人编成夯歌,指挥打夯:

老夯咚咚响呀,咳哟咳哟,

同志们听我讲呀,咳哟咳哟,

劲往一使呀,咳哟咳哟,

地基打得实呀,咳哟咳哟,

泥土砸成钢呀,咳哟咳哟,

今年修好渠呀,咳哟咳哟,

明年粮满仓呀,咳哟咳哟,

林县人民常年累月和石头打交道,对抬石头编了顺口溜:

要抬停、一齐起,放稳脚步莫要挤,

脚踏稳,眼看清,谨防石头绊跌人。

要扶软,莫扶硬,不中不要强扎争,

一齐起,一齐放,七上八下能上当。

林县人民对植树非常重视,形成了习俗,编成歌谣:

河道两旁栽杨、柳,道路两旁毛白杨。

榆、杨种在底凹地,高寒山区油松长。

坟前栽上万年柏,田间防风宜桐、杨。

家院宜栽桐和椿,切忌前桑和后柳。

1949年以前,林县多灾双难、民不聊生,人们用歌来形容自己的生活:

单改棉棉改单,补丁摞着补丁穿。

单衣补的比棉厚,棉衣套的薄似单位。

全家伙盖一条被,胳膊腿多的数不完。

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

卖盐的喝淡汤,种地的吃谷糠,

磨面的吃瓜秧,炒菜的光闻香,

编凉席的睡光床,卖棺材的死路旁。

1950年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安定,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出现了新的习俗,新的歌谣: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蒸的吃,二十八买黄蜡,

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退皮儿(理发),

(正月)初一磕头儿。

小扁担两头尖,哥嫂割草上东山。

拿着绳取着镰,嫂嫂走在哥后边。

走时天还没起晌,回来星星已满天。

哥哥担了一百斤,嫂嫂挑了五十三。

压的扁担吱吱响,汗珠湿透白布衫。

说说笑笑并肩走,叫人看见眼发馋。

甜柿子大又红,姑嫂二人旋柿饼。

软的留下擦柿糠,破的供做柿块用。

不破不浆拣起来,红的大的旋柿饼。

人们有了幸福美好的家庭,对孩子倍加爱护,抱在怀里,在院子里逗圈,一手拍着孩子,嘴里哼着小曲,孩子一会儿就入睡了,民间称此为“催眠曲”:

娃娃孩子睡,娘去地里掐谷穗。

掐开谷穗喂老鸹,喂得老鸹衔羊毛。

衔开羊毛杆毡子,杆开毡子卧孩子。

卧孩子白胖,长大不当和尚。

亲戚之间来往,关系亲疏不同,有歌谣如下 :

小蔓菁圪蔫蔫,俺去姥姥家住几天,

姥姥瞧见哈哈笑,妗子瞧见瞅两眼。

妗子妗子你甭瞅,梅豆开花俺就走。

一走走到庙后头,庙后有只老黄狗,

不咬脚就咬手,吓的屙到裤里头。

它娘脚(方言读jue),再也不去姥姥家走亲戚。

月亮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常被编入歌谣:

月亮圆圆,象个盘盘,我要上去,找你玩玩。

小星晶晶,好象明灯,我要上去,拿你照明。

天河长长,好象大江。我要上去,坐船逛逛。

大人望子成龙,常用乡土生活启发孩子。这种教材也骗成了歌谣:

什么出来高又高?什么出在半中腰?

什么出来棒槌打?什么出来棍子敲,

黄豆出来棒槌打,芝麻出来棍子敲。

什么打架角顶角?什么打架脚踢脚?

什么打架咬耳朵,什么打架啄脑壳?

老牛打架角顶角,小马打架脚踢脚。

小猪打架咬耳朵,公鸡打架啄脑壳。

什么弯弯在天边?什么弯弯在水边?

什么弯弯头上过?什么弯弯在眼前?

月亮弯弯在天边,船儿弯弯在水边。

梳子弯弯头瞌睡,眉毛弯弯在眼前。

闲暇时间,人们还常用绕口令取乐开心:

南边过来个瘸子,腰里别个橛子。

北边过来个瘸子,肩上挑着茄子。

北边桃茄子的瘸子直瞧南边别橛子的瘸子腰中的橛子,

南边别橛子的瘸子看到北边挑茄子的瘸子筐里掉出了茄子,

就帮挑茄子的瘸子拾起了茄子,

别撅子的瘸子没小心丢了腰里的橛子,挑茄子的瘸子感谢别橛子给自己拾起了茄子。

别橛子的瘸子感谢北边挑茄子的瘸子帮他拾起了橛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