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位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之处,森林茂密,水源充足,地势西高东低,气候温和凉爽,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桑树生长。阳城蚕桑习俗源远流长,它发轫于西周,兴盛于唐宋,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相传黄帝元妃嫘祖娘娘曾于阳城云蒙山教民养蚕,周穆王也驾临获泽(阳城)视察当地蚕桑。
在数千年的栽桑养蚕、丝织加工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有一条绵延不断的溪流——蚕桑养殖习俗在渗透传承。它与其它文化相融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与桑、蚕、丝相关的诗歌、风俗、礼仪、服饰等文字符号,构成了蚕桑习俗的丰富内涵。由蚕而起,因蚕而庆,为蚕而祭的蚕谣、蚕谚、蚕事、蚕忌和蚕戏等传统习俗,已经深深融入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儿女婚嫁和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丰富了乡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使栽桑养蚕在更广泛的空间里得以传承,这也是阳城蚕桑能随几千年文明史延续至今,并且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
蚕桑习俗是阳城劳动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且不能为现代技术所代替,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农耕文明的成熟。蚕农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对蚕性的观察,不断研究和探索出了一整套蚕桑养殖习俗流程,总结了蚕种的选育、制种、给桑、防病、禁忌等。这些习俗对栽桑养蚕、缫丝技术、桑蚕文化以及后世蚕桑业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由蚕而起的蚕谣、蚕谚、蚕事、蚕忌和蚕戏等,已深深融入百姓的生活。
但凡遗存都会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纪录着不同的地方韵味。蚕桑文化,因其标志着农耕文明的成熟而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阳城地处蚕桑初始发源地,是全国著名的蚕桑之乡和丝绸之府,蚕桑习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阳城蚕茧名冠古今,享誉国外。2013年12月,阳城蚕桑习俗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
据考证,有史料记载阳城栽桑养蚕最早可上溯到商周时代。《竹书年记》记载:“商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雨于桑林。雨。”《穆天子传》记载:“天子四日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桑林即在今阳城县的蟒河镇,曾经是一个乡的所在地,也是商周时蚕桑的集中产地。周穆王之所以休于获泽,其目的就是为了观赏当地人民采桑养蚕的盛况,并在桑林之地召集各国诸侯,大摆饮宴以示庆贺。
据同治《阳城县志》记载:“缫户虽多,邑中不织绸缎,皆鬻外。”宣统《阳城乡土志》记载:“挽手、黄丝皆系外商驻买,黄丝约二万余斤,挽手六七千有奇。”当时阳城县里的商号东晋福曾为外地的蚕丝商人办理汇兑业务,可见蚕丝贸易相当可观。民国初年,阳城外销商品中蚕丝价值为首位。“山近无村水近楼,小桥烟火数家秋。客来笑迎烹鸡黍,一话桑麻夜未休。”明万历年间吏部天官王国光刻在石碑上的诗文,生动描述了当时阳城蚕桑业的盛况。
栽桑养蚕,丝织加工,已有数千年历史,蚕桑习俗也随之始终如一的传承,它与其他文化相融发展,形成大量与桑、蚕、丝相关的诗歌、风俗、礼仪、服饰等文化符号,构成了蚕桑习俗的丰富内涵。由蚕而起,因蚕而庆,为蚕而祭的蚕谣、蚕谚、蚕事、蚕忌和蚕戏等传统习俗,已深深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在阳城,有2个乡和5个行政村以桑命名,以桑命名的山川沟壑更是数不胜数。原为秦濩泽县故址的泽城村、府底村曾有蚕姑祠庙,祠内修有戏楼,每年三月初三蚕神生日,当地人都要在此给蚕神唱3天大戏。孤堆底村关帝庙、南海洞及汤帝庙内曾供奉有蚕神嫘祖娘娘像,这些都反映了蚕桑在当地蚕农心中的地位和劳动人民期盼丰收的愿望。祭拜蚕神祈丰收,养蚕禁忌盼好运,蚕事民俗醇乡风,这些由蚕事延伸而来的娱乐活动,一边丰富着乡民们的精神生活,一边使栽桑养蚕在更广泛的空间里得以传承,使得阳城蚕桑习俗随着五千年文明史延续至今。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