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是著名的戏曲之乡,这里不仅孕育出弋阳腔、赣剧等众多影响深远的戏剧剧种,同时还有很多姐妹艺术,如以曲艺形式存在的串堂。“鼓儿敲,唢呐响,二胡一拉心飞翔。这家邀,那村唱,唱得人心乐陶陶。”“夜天深更半,处处有戏看,鸡叫天要亮,串堂还在响。”从这些流传在当地的民谚中,便可窥见历史上其受欢迎的程度之高。目前,串堂已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串堂,是一种民间民俗音乐艺术形式,早在北宋末年,就在万年一带广泛流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旧时,万年一带称文艺演出团体为“戏班子”,故而将这种走门串户的民间民俗音乐的组织称为“串堂班”。串堂班成员干练,道具设备简单,平时以走村串户为主,而且召之即来来之即唱唱完即走。农民私家娶亲嫁女、做屋上梁、老人祝寿,大多会请串堂班来家热闹一番。后来发展到老人去世也请串堂班来参与祭祀活动。
串堂班的成员大都是业余的,平时干着农活,有人邀请,他们就聚集起来,或厅堂,或走廊,或晒场,一张八仙桌,围起来一坐,即可吹打说唱。
串堂班人员一般情况下为四到六人,多者有十来人,由民间艺人自由组合。这些人个个都会演奏、演唱,有的人甚至还会演奏多种乐器,演唱生旦净末丑等多个角色。
万年串堂班以演唱传统戏曲为主,以民间小调辅之,唱腔多为赣剧饶河调,也兼有青阳腔南北字(譬如《断桥会》、〉丹对药》等)。曲目有喜庆和悲伤之别,具体演唱什么由东家选定。祝寿一般打《九老天官》锣鼓,唱《满堂福》等剧目;结婚典礼打《堆花天官》锣鼓,唱《龙凤呈祥》等剧目,送殡打《开堂》锣鼓,唱《烈火旗》等剧目。
串堂班器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文场以赣胡、二胡、唢呐、笛子为主,武场以打击乐为主,包括板鼓、云锣、大小锣、板等。
万年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包容性大,有着串堂班生存发展的良好土壤。千百年来,随着串堂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这种民间民俗艺术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灵活性、人民性和实用性,越来越确定其在万年群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成为草根百姓不可或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然而,受“打工潮”等社会、经济的影响,受电视、电脑等新新文化活动的冲击,年轻人喜欢并爱上“串堂艺术”的似乎日渐减少,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一些民间老艺人由于身体原因不便于走村入户,而且,没有青年人的参与串堂班艺术很难创新发展和突破;因而,随着老艺人的逐渐年迈体弱和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万年串堂班面临着后继乏人频临绝代的危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饶市的串堂班不到200个。
作为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串堂紧贴民众生活与实际,其唱词多是对四季耕耘、历史传说、名人雅事、民风民俗的描述,表现了一方地域不同时代的生活画卷,是一份珍贵的江西地方戏曲遗产,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和传承。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