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林州山水胜地石板沟

美偲2023-07-04

河南林州山水胜地石板沟

“山色春初换,寻幽策蹇来。随樵穿仄径,瞩仆负新醅。一径一诗意,无时无画胎。饮余看石洞,恰放一枝梅。”这是清人万化在《庚子春游雪光寺》一诗中对石板沟雪光村山水胜境的赞美。石板沟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个新开发的原始景区。

石板沟村位于合涧镇西10余公里处,林虑山最南端,是林州市境内最西端的一个村子。这里山脉起伏,沟壑纵横。因盛产可用于建房的多色石板,便有了“石板沟”这个名字。

石板沟村由石板沟、安坝、南崭、雪光寺等13个自然村组成。明清时期,因战乱和灾荒,不少贫困农民进入山中躲避,在有水源的地方开荒居住,由此形成了独户一村或三五户成村等众多自然村,并以地形和方位、历史传说等命名。如雪光村以雪光寺起名,安坝村曾以建有尼姑庵得名,双窑村因其山后绝壁上有两个自然溶洞而得名,西坡村因地处河沟西坡上取名,其对面隔河相望的小村,则因为来往西坡要通过用石头搭成的石桥过河,而称石河村,东坪村因地处石板沟村东部的高坪上而叫东坪。

据清《顺治林县志》记载:“雪光寺在县西南五十里,国朝顺治九年(1652年)贵州道御史前知林县事李秀捐俸,僧人慧灯募化重修。”寺内原有佛殿三间、廊房六间、僧房和山门等建筑。现在寺院门前有十三级踏跺,门楼用青石起券,中部有石刻“雪光寺”三字,门洞两侧置狮子门墩,中设二板门。门外西侧立有唐兴顺先生写的《太行雪光》。院内后部中间设有十一级踏跺,两侧有垂带。基台上中间三间佛殿,两侧又各三间略小点三间殿宇;基台下东侧五间厢房;西边底层是古建筑,青砖石柱,石柱上有对联,其中一副:“烧两张纸钱点三炷香怎达雪光宝寺,凭一点良心做几桩善事胜念般若真经。”二层是新建的水泥顶房间和铁制栏杆。整个寺院面积比平常见到的寺庙小了许多,但给人的气息却依然幽静、庄重、肃穆。

雪光寺选址讲究,背靠五指山,南是太阳山、月牙山,西有石人山,下临深沟巨谷,上依壁立千仞的山峰。在这样一个深山崖壁上建造的古刹,清净古朴,“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寺的名称也很特别,大概兴建雪光寺的高僧是受到佛教史“神光立雪断臂故事”的启发,以“红雪之光”来命名的。相传,神光欲拜达摩为师,达摩不应。神光立候达摩雪深过膝不动。达摩曰:“除非到天降红雪。”神光立雪拔剑断臂,热血染红白雪。遂被达摩收为徒,得到达摩衣钵法器,修为一代大师。寺院被民居包围着,与当地讲究“宁住庙左庙右,不住庙前庙后”大不相同,没有高大肃穆的庙门,朴素的石头券庙门与普通农户家门一般。

村中有几座用石板盖顶的房子,余皆大部分是瓦房顶。墙多用砖或者石头、土坯砌筑。街巷多用石板铺砌。

雪光村,先有寺,后建村。雪光寺是何时兴建的,已无从查考。据寺院现存的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所立的《彰德府林县重修雪光寺石佛碑记》载:“寺创建时代无可考,碑碣所记皆明清间重修。”今村民捐款“镌以石佛三尊阿蓝家舍,以为殿宇之主宰”。重修距今也有400多年了。据村民讲,雪光寺的僧人收留了从山西和林县逃荒到这儿的人,大家跟着僧人一起开荒种地,逐渐形成了雪光村。村里不到一百户人,就有张姓、牛姓、万姓、秦姓、崔姓、吴姓等众多姓氏,大家相处和谐。

据看寺人介绍,1945年以前,雪光寺还居住着四个和尚。后来,寺中的佛像被“扫地出门”,僧人还俗,雪光寺从此断绝了香火。三尊石佛像从此就倒伏在院落中央,任其日晒雨淋。1957年,在寺院内居住的人为了保护这些石佛文物,就在原地刨了个大坑,将之深埋起来。1997年,村民自发组织起来重修雪光寺,埋入地下三十多年的三尊石佛和石碑方重见天日。

村西有十余座和尚石墓塔,有的略有扶立,有的坍塌在地。

石板沟地域偏僻,山高路险,原来进出道路都是羊肠小道和石级梯台的“鸟道”,出行靠双腿,运输靠肩扛和挑担。曾有人形容:“石板沟都是山,上边一绺天,下边石河滩。抬脚碰石头,睁眼石满川。”

1979年冬,老支书房贵春带领全村群众经过七年艰苦奋战,全长20多里的环山公路全线贯通。2006年,该村又将环山公路进行水泥硬化,道路更加畅通。山上的矿藏下了山,山外的物资进了山。随着水力发电、石英砂厂等工业项目的建成,林果业、中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坡地杂粮经济等多种产业顺势而兴。

近年来,村里建成三座水电站并入国家电网,又在山上建成了电讯信号塔。村民依靠这些优势,先后建成了太行度假村、晓琳农家院、大中专学生写生基地等多家服务机构,吸引着大批旅游爱好者。大批游客的到来给石板沟村的经济建设以巨大的推动,旅游业已成为石板沟经济发展的一大经济支柱。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